温留汉·黑沙
- 作品数:21 被引量:6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种提高桥墩耗能能力的安装结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桥墩耗能能力的安装结构,包括桥墩、盖梁、梁体、摩擦摆支座和叠层橡胶支座,所述盖梁固定至桥墩顶部,盖梁呈U字型,盖梁的两侧分别设有向上竖直延伸的侧壁,摩擦摆支座的一端固定至盖梁的顶面,另一端固定至T型梁...
- 邹爽温留汉·黑沙
- 文献传递
- 粤港澳三地桥梁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对我国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使用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综合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重要性分类、抗震设防标准及目标、场地土分类、设计地震动中加速度反应谱的形式、地震作用的计算等。重点对决定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反应谱)的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各有特色,在地震作用的计算方面有相似之处。AASHTO桥梁规范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性态要求的抗震规范,Eurocode 8规范引入了强度折减系数来考虑结构的延性设计,我国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主要特点则是多水准的抗震设计法。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例如考虑地震危险性分区)仍可借鉴其它规范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 马玉宏温留汉·黑沙赵桂峰崔杰韩富平
- 关键词:地震动参数公路桥梁延性设计
- 隔震技术现状与未来(三)——隔震建筑的现状与课题(1)
- 2009年
- 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通常采用梁柱以及剪力墙结构抵抗水平地震,通过结构构件的变形来吸收地震能量。相比于此结构形式,隔震结构采用具有竖向承载能力,水平向具有很大变形能力的支座,同时采用抑制结构产生过大水平变形的阻尼器装置使结构在地震时的变形集中在隔震层的体系,减少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和层问变形。抗震结构采用结构整体吸收地震能量。而隔震结构吸收的地震能量几乎全部都集中在隔震装置上。
- 温留汉·黑沙
- 关键词:隔震建筑隔震技术地震能量抗震结构隔震结构隔震装置
- 不同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 为了解桥梁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简称HDR)与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简称LRB)力学性能有何不同。本文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不同尺寸、不同生产厂家、具有相同橡胶剪切模量(简称G值)的HDR和LRB支座进行了剪切性能的应变相关性...
- 沈朝勇周福霖温留汉·黑沙马玉宏陈洋洋
- 关键词: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
- 一种桥梁减隔震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减隔震装置,包括上连接板、挡环、铅芯橡胶支座、下连接板;聚四氟乙烯板支座包括上滑块、聚四氟乙烯板、下滑块;上滑块的上端面与上连接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上滑块放置在聚四氟乙烯板的上端面,聚四氟乙烯板的下...
- 邹爽温留汉·黑沙
- 文献传递
- 设置限位器的双向隔震铁路桥梁动力响应特性研究
- 通过在铅芯橡胶支座的两侧安装X型钢棒,形成有限位功能的铁路桥梁专用的双向隔震支座,有效限制中、小地震作用下支座的相对位移,保证中、小地震作用下轨道结构不发生破坏,以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利用反应谱法设计铅芯橡胶支座和X型钢...
- 于芳温留汉·黑沙周福霖
- 关键词:铅芯橡胶支座铁路桥梁
- 文献传递
- 不同桥梁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 了解桥梁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简称HDR)与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简称LRB)力学性能有何不同。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对不同尺寸、不同生产厂家、具有相同橡胶剪切模量(简称G值)的HDR和LRB支座进行了剪切性能的应变相关性、温度...
- 沈朝勇周福霖温留汉·黑沙马玉宏陈洋洋
- 关键词:HDRLRB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初始刚度
- 文献传递
- 隔震技术现状与未来(五)——新型高阻尼橡胶支座及地震记录
- 2009年
- 1构造与特点
高阻尼橡胶支座采用具有高阻尼的橡胶材料和钢板经加硫粘结叠合而成,外围采用耐久性好的覆盖层,上下连接钢板经过防锈处理(图1)。高阻尼橡胶支座可以提供隔震设计所需要的阻尼,因此不需要设置额外的阻尼器。现已广泛用于隔震设计中。
- 温留汉·黑沙
- 关键词:橡胶支座高阻尼地震记录隔震技术隔震设计防锈处理
- 双室薄壁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根据某实际跨海大桥工程双室薄壁钢筋混凝土桥墩,设计了1:10的双室薄壁钢筋混凝土桥墩试验模型,进行了水平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评价了其整体抗震性能,确定了模型桥墩的开裂弯矩、初始屈服弯矩、完全屈服弯矩及极限承载力,并分析了桥...
- 刘彦辉谭平周福霖黄襄云温留汉·黑沙
- 关键词:抗震性能荷载试验延性破坏
- 文献传递
- 隔震技术现状与未来(一)——震害启示抗震设计面临的问题被引量:1
- 2009年
- 从事抗震设计的科研技术人员具有提供可以安全安心使用的建筑物的社会责任。1995年发生的兵库县南部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日本采用抗震设计以来最多的一次。从此次发生在人员密集地区的地震中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一旦认为不会发生的事情发生时应该如何采取对策;从事抗震设计的科研技术人员应该如何应对不可预测的地震灾害。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在日本从事相关工作的经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日本抗震设计方法的变迁以及隔震技术的现状与未来:1)震害启示抗震设计面临的问题;2)日本抗震设计方法的变迁;3)隔震技术的应用及其在地震中的表现;4)隔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隔震设计的新视点与隔震技术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本刊将在本栏目以连载的形式进行刊登。
- 温留汉·黑沙
- 关键词:抗震设计方法隔震技术震害地震灾害隔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