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涛

作品数: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油菜
  • 3篇杂交
  • 2篇雄性核不育
  • 2篇育种
  • 2篇杂交种
  • 2篇核不育
  • 2篇甘蓝
  • 2篇甘蓝型
  • 2篇不育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选育
  • 1篇选育研究
  • 1篇诱变
  • 1篇诱变育种
  • 1篇远缘
  • 1篇远缘杂交
  • 1篇杂交油菜
  • 1篇杂交育种
  • 1篇杂种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辐射防护...

作者

  • 6篇潘涛
  • 6篇赵云
  • 4篇王茂林
  • 1篇刘立

传媒

  • 3篇中国油料
  • 1篇种子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作物研究

年份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种质保存中的应用被引量:21
1995年
植物种质资源是植物育种的原始材料。其在育种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育种的主动权。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被毁,使得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丧失;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促使人们只种植少量的“优良品种”,致使大量的适应性强的地方栽培品种被淘汰,作物的品种资源日益贫乏。因此,保护植物种质资源是人类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已引起广泛的重视。
赵云潘涛王茂林
关键词:植物种质保存作物
杂交油菜蜀杂一号、二号品种简介被引量:1
1990年
(一)蜀杂一号(原代号85—117) 该品种是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和什邡县农业局共同选育,为甘蓝型低芥酸核不育两用系杂交油菜。1990年2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母本S45AB(两用系)是由奥罗品种自然突变产生的不育株经转育、回交。
潘涛赵云
关键词:油菜杂交种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79.7”的遗传及应用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对雄性核不育油菜“79.7”作了遗传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79.7”雄性不育油菜的不育特性是由两对隐性重叠基因控制的,甘兰型油菜可作它的恢复源。将“79.7”核不育油菜转育成新的低芥、双低及双低黄籽两用系.用低芥两用系组配筛选育成的优质杂交种“蜀杂1号”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潘涛赵云王茂林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雄性核不育杂交种
甘蓝型油菜幼苗黄化突变体的诱变及其遗传研究被引量:9
1992年
甘蓝型油菜自交系“3529”的种子经快中子及化学诱变剂硫酸二乙酯(DES)等联合处理后,其后代中出现了幼苗黄化突变体,自交纯化得到幼苗黄化突变株系T_1。遗传研究表明,这种幼苗黄化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性状易于转育,可作为指示性状用于油莱杂交种种子的纯度鉴定。
潘涛王茂林赵云
关键词:油菜诱变育种育种
甘蓝型双低油菜雄性核不育两用系的选育研究被引量:11
1990年
本文扼要介绍了用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45AB转育双低两用系,以及用新育成的双低两用系试配双低杂交组合的初步结果。试验表明,用S45AB与双低品种或品系杂交,能有效的育成双低两用系。同时,新育成的双低两用系,具有同样广泛的恢复源,这为选育双低杂交油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潘涛赵云
关键词:油菜核不育两用系杂种
油菜与诸葛菜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1993年
为了克服甘蓝型油菜与诸葛菜远缘杂交双受精前雌雄不亲和性,本实验采用60ppm的赤霉素、100ppm的甘氨酸涂抹油菜柱头、10ppm的H_3BO_3+5%的蔗糖涂抹去掉柱头的油菜花柱和蒙导法。赤霉素效果最好,获10粒种子,甘氨酸有一定效果得到3粒种子。而截去柱头和蒙导法均未见效果。在获得的13粒发育不全种子中,7粒种子萌发成苗。幼苗形态介于油菜与诸葛菜之间。
赵云潘涛王茂林刘立
关键词:油菜诸葛菜远缘杂交杂交育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