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胜

作品数:133 被引量:1,289H指数:19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建筑科学
  • 30篇经济管理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艺术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社会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1篇城市
  • 10篇旅游
  • 10篇不确定性
  • 9篇生态
  • 7篇建筑
  • 7篇传统村落
  • 7篇村落
  • 6篇丘陵
  • 6篇廊道
  • 6篇长株潭
  • 5篇雨洪
  • 5篇雨水
  • 5篇丘陵地
  • 5篇丘陵地区
  • 5篇长株潭城市
  • 5篇长株潭城市群
  • 5篇城市规划
  • 4篇遥感
  • 4篇土地利用
  • 4篇景观

机构

  • 130篇湖南大学
  • 10篇铜仁学院
  • 9篇西南民族大学
  • 8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长沙矿冶研究...
  • 2篇湖南工程学院
  • 2篇华侨大学
  • 2篇湖南城市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北京建筑工程...
  • 1篇哈佛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平顶山工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湖南商学院

作者

  • 130篇焦胜
  • 27篇曾光明
  • 10篇韩宗伟
  • 8篇曹麻茹
  • 8篇魏春雨
  • 7篇刘鸿亮
  • 6篇黄国和
  • 5篇郑志明
  • 5篇李倩
  • 5篇周建飞
  • 5篇何理
  • 5篇蔡勇
  • 4篇周敏
  • 4篇熊樱
  • 4篇王玲玲
  • 4篇杨馥
  • 4篇沈瑶
  • 3篇柳肃
  • 3篇何静
  • 3篇李忠武

传媒

  • 8篇经济地理
  • 4篇地理研究
  • 3篇中外建筑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规划师
  • 3篇建筑学报
  • 3篇华中建筑
  • 3篇湖南大学学报...
  • 3篇南方建筑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建筑与文化
  • 3篇中国可持续发...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建筑热能通风...
  • 2篇四川建筑科学...
  • 2篇生态经济
  • 2篇城市规划
  • 2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2篇2024
  • 10篇2023
  • 8篇2022
  • 17篇2021
  • 7篇2020
  • 8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3篇2006
  • 7篇2005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城镇生态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被引量:8
2003年
针对目前我国小城镇以及小城镇生态规划面临的种种不确定性问题,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减少其中不确定性的分析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弹性规划"的构想,它包括规划目标的"弹性"和规划方案的"弹性"。弹性规划的提出使小城镇生态规划既能满足小城镇生态化水平发展的要求,又能考虑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制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焦胜曾光明何理曹麻茹刘鸿亮李向辉
关键词:不确定性
基于多智能体算法的国土空间格局模拟规划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算法的国土空间格局模拟规划方法及系统,属于空间规划技术领域。包括: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及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指标,对研究区域进行空间要素风险性识别,得到空间要素风险性识别数据;根据空间要素风险...
焦胜蔡勇王柱
文献传递
基于多尺度协同的长沙市生态网络构建与层级优化
2023年
城市化背景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呈现出多尺度、层级化特征,而传统生态网络的构建方式较少考虑不同尺度下生态要素的关系,无法从区域落实到中心城区,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研究在综合梳理各尺度生态网络构建方法的基础上,以长沙市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景观连通性原理和生态斑块重要性评价识别生态源地,并通过多层级生态阻力面的确定,综合运用最小费用路径(Least-cost path method,LCP)、电路理论、层级传导理论、尺度嵌套等方法对市域、都市区、中心城区的生态网络进行了协同构建和层级优化,最后基于不同尺度生态网络的特点应用并落实到多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市域生态网络和都市区生态网络具有较好的层级嵌套特征;共识别两尺度生态叠合源地14个、生态叠合廊道15条,主要通过中心城区内的湘江、浏阳河和捞刀河部分河段与外围生态绿圈相衔接,形成“外环内楔”的空间格局。(2)确定市域重要廊道、市域潜在廊道、生态叠合廊道、都市区重要廊道、都市区潜在廊道的核心保护面积共501.14 km~2,并提取位于生态廊道核心保护区范围内的生态夹点和生态障碍点,以进一步落实生态保护修复策略。(3)得到具有重要生态连通功能的中心城区生态绿道长度441.2 km,生态修复单元56个,并结合生态阻力值划分为5级进行针对性修复。(4)基于不同尺度生态网络的衔接、嵌套,最终构建“市域总体生态安全格局—都市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格局—以城市绿道为基础的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单元”,并与不同层级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对应。研究结果将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跨尺度生态系统修复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科学参考。
卢洁焦胜胡加琦蔡勇蔡勇
中部大城市郊区集中居民点可行性研究
本文根据长沙县农村调研的结果,认为中部丘陵地区大城市郊区农村推行集中居民点存在以下问题:与现有土地政策冲突;与目前农村的战略重点不符;增加生产生活的距离;建设需求量减少;违反传统的文化观念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农村产...
焦胜曹麻茹刘建龙谭超毅
关键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城市郊区农村住宅
文献传递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要素识别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要素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多源数据,构建空间数据库;所述多源数据包括遥感影像以及与其对应的POI、基础地理和/或人口标识数据;将所述空间数据库输...
蔡勇焦胜欧林之
长株潭都市圈多层级规划协同研究
都市圈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中特定区域的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融合、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是深化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国家及...
胡加琦焦胜肖凯尹夏慧雯
关键词:都市圈
沩水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被引量:35
2014年
以红壤丘陵区沩水流域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及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流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地面积百分比与电导率(COND)、综合污染指数(Pr)相关性指数分别达-1.000、-0.997,呈显著负相关;耕地面积百分比与COND、总磷(TP)及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a)与COND、Pr呈显著正相关。2斑块数量(NP)、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与COND、Pr相关性指数均在0.997以上,呈显著正相关;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蔓延度指数(CONTAG)与COND、Pr及最大斑块指数(LPI)与TP呈显著负相关。3从时间上看,所选用的大部分土地景观格局指标与p H值、溶解氧(DO)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相关性状态相反,且枯水期土地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较丰水期更为显著。
焦胜杨娜彭楷郭谌达李振民周怀宇
关键词:红壤丘陵区河流水质
20世纪西方建筑空间的“欲望之旅”
建筑空间承载着人类的欲望,从密斯.凡.德罗的“少就是多”、罗伯特.文丘里的“少即无聊”到蒂姆.库哈斯的“越多越好”,百年之间,建筑空间完成了从“禁欲”到“纵欲”的发展历程。这种转变折射出“商业购买”、“消费主义”等,逐步...
焦胜
关键词:建筑空间乌托邦思想消费主义
文献传递
景观连通性理论在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与优化方法中的应用被引量:46
2013年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定案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建构城市土地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通过水文连通性分析方法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确定案例区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将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叠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案例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景观连通性方法适用于传统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优化。
焦胜李振民高青周恺魏春雨何韶瑶
关键词:土地适宜性评价水文分析
丘陵地区近郊型乡村产居空间耦合类型探讨被引量:2
2020年
为解决乡村产业结构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基础设施低质化壁垒,通过碧云峰村产居空间耦合路径研究发现利用城乡二元支撑优势,有助于带动近郊型乡村产业立体化、多样化发展;根据现状乡村产居空间特征,在区位条件、地形地貌、产业基础、社会组织及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下,建构“N+X”土地复合利用、“1+X”建筑布局的产居空间耦合方式,并综合衡量微整治、微更新、强改造三种规划模式下产居空间耦合的优缺点,提出适宜于近郊型乡村的产居空间耦合布局及发展建设模式,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焦胜刘晓燕韩宗伟丁国胜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