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杰 作品数:7 被引量:2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西大同大学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及HPV16感染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位点上宫颈癌和CIN的LOH发生率分别为46%(23/50)和40%(1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宫颈癌和CIN的MI发生率分别为18%(9/50)和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9。在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和CIN的LOH发生率分别为40%(20/50)和37.5%(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宫颈癌和CIN的MI发生率分别为14%(7/50)和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但宫颈癌在两位点上LOH和MI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在50例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阳性组的LOH和MI发生率分别为79.5%(35/44)和31.8%(14/44),阴性组LOH发生2例,MI发生1例,两组间LO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5。在40例CIN中HPV16感染阳性组的LOH和MI发生率分别为82.4%(14/17)和35.3%(6/17),在HPV16感染阴性组中LOH和MI的发生率分别为52.2%(12/23)和17.4(4/23);LO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M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4。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 赵富玺 王喜英 燕杰 刘润花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FHIT基因 FHIT基因杂合性丢失与宫颈癌关系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2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及HPV16感染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和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6%(23/50)、40%(20/50);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杂合性丢失发生率分别为40%(16/40),37.5%(15/40)。宫颈癌与CIN在D3S1234位点上的LO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癌在2位点上LOH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HPV16感染的阳性组中LOH发生率为79.5%(35/44);阴性组LOH发生率为33.3%(2/6),组间LO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王喜英 赵富玺 燕杰 刘润花关键词:宫颈癌 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FHIT基因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FHIT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50例宫颈癌及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的检测。[结果]在D3S1234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6%(23/50),CIN的LOH发生率为40%(16/40),宫颈癌与CIN的LOH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8%(9/50),CIN的MI发生率为12.5%(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S4103位点上宫颈癌的LOH发生率为40%(20/50),CIN的LOH发生率为37.5%(15/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的MI发生率为14%(7/50),CIN的MI发生率为7.5%(3/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宫颈癌在两位点上LOH和MI发生频率均高于CIN,且高级别CIN发生率高于低级别CIN。[结论]FHIT基因的变异发生在宫颈癌变的晚期;FHIT基因的LOH与MI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王喜英 赵富玺 燕杰 刘润花关键词:宫颈肿瘤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FHIT基因 杂合性丢失 微卫星不稳定性 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高度甲基化及微卫星变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06年 新近克隆出来的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已被确认为一种候选抑癌基因(TSGs),位于人类染色体3p21.3上。RASSF1A基因失表达见于多种人类肿瘤中,如肺癌、乳腺癌、肝癌、宫颈癌、肾癌等,表明了其在致癌作用中的重要性。高度甲基化和微卫星变异(mic-rosatellite alterations)是导致RASSF1A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其参与了细胞凋亡信号的转导、微管的稳定作用和有丝分裂的进程,作为一种Ras负向调节因子阻止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宫颈癌中存在RASSF1A基因的表达缺失,且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燕杰 赵富玺关键词:宫颈肿瘤 RASSF1A基因 高度甲基化 人乳头状瘤病毒 抑癌基因RASSF1A微卫星变异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微卫星变异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RASSF1A基因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位点,采用PCR技术对宫颈组织进行杂合性丢失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同时检测宫颈组织中HPV16的感染状况。结果两位点的LOH发生率在宫颈癌组织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位点的LOH及MSI在宫颈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SSF1A基因的LOH发生率在HPV16感染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RASSF1A基因的改变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RASSF1A基因的LOH与MSI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RASSF1A基因的LOH与HPV16感染二者共同作用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更有意义。 赵富玺 燕杰 刘润花 王喜英 刘丽华关键词:基因 RASSF1A 杂合子丢失 微卫星重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微卫星的不稳定性 2007年 燕杰 赵富玺 刘润花 王喜英 刘丽华关键词:RASSF1A基因 微卫星不稳定性 宫颈癌发生 肿瘤抑制基因 人乳头瘤病毒 检测标本 宫颈癌中RASSF1A基因杂合性丢失及HPV感染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RASSF1A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p上2个微卫星位点,对110例宫颈组织进行LOH及HPV感染状态的分析。[结果]宫颈癌及CIN中RASSF1A基因LOH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宫颈(P﹤0.05);宫颈癌Ⅲ期和Ⅳ期LOH的阳性率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低分化宫颈癌的LOH阳性率明显大于高中分化宫颈癌(P﹤0.05);随CIN级别的增加LOH阳性率也呈逐渐递增趋势,高级别CIN(CINⅢ及原位癌)明显高于低级别CIN(CINⅠ/Ⅱ)(P﹤0.05)。宫颈癌中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组及正常宫颈组(P﹤0.05);RASSF1A的LOH阳性率在HPV感染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RASSF1A基因的改变是宫颈癌发生过程中的较晚期事件,RASSF1A基因的LOH对于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临床实用价值。HPV感染与RASSF1A基因的LOH共同作用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更有意义。 燕杰 赵富玺 王喜英 刘润花 崔克关键词:RASSF1A基因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