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宁

作品数:2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朝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肿瘤
  • 5篇淋巴
  • 5篇免疫
  • 5篇宫颈
  • 4篇上皮
  • 3篇乳头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上皮内瘤变
  • 3篇皮内
  • 3篇腺癌
  • 3篇腺瘤
  • 3篇淋巴瘤
  • 3篇瘤变
  • 3篇囊肿
  • 3篇内瘤
  • 3篇宫颈上皮
  • 3篇宫颈上皮内
  • 3篇宫颈上皮内瘤

机构

  • 27篇北京市垂杨柳...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中国航天科技...

作者

  • 27篇王丽宁
  • 18篇张新鹏
  • 16篇刘晓刚
  • 14篇蔡辉
  • 10篇薛慧忠
  • 9篇马郁琳
  • 6篇孔令红
  • 5篇魏可心
  • 5篇焦阳
  • 4篇韩冬
  • 2篇邓宇斌
  • 2篇刘红刚
  • 2篇李红威
  • 2篇张新朵
  • 1篇侯素平
  • 1篇张东坡
  • 1篇苏新杰
  • 1篇刘月平
  • 1篇李晗
  • 1篇王觉

传媒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例胎盘部位结节或斑块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胎盘部位结节或斑块(PSN/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研究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病理科2005-2016年间诊断的10例PSN/P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特点、随访结果,镜下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组化)染色。结果患者年龄22~48岁,平均(32.90±8.52)岁;患者妊娠史1~2次,所有患者距上次妊娠间隔3~130个月,平均(43.90±44.64)个月,8例患者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其中1例患者伴有水泡状胎块病史,1例患者因宫颈低级别鳞状病变(LSIL)就诊,1例为剖宫产术中发现,随访6例患者均未再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情况。镜下特征: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例,子宫内膜不规则增殖2例,蜕膜组织及浅层平滑肌组织1例;在内膜组织内可见到单发或多发的玻璃样变性的结节,境界清楚,结节内可见多少不等的绒毛膜中间型滋养细胞(I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较一致,10例PSN/P患者均CK8、P63、Inhibin-α(+),PLAP、hPL、CK5、CD146、HCG(-),Ki67增殖指数0%~3%。结论 PSN/P是一种来源于绒毛膜IT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刘晓刚王丽宁张新鹏薛慧忠孔令红焦阳蔡辉
关键词:滋养细胞疾病中间型滋养细胞
胃低分化腺癌和胃的未定型间质瘤并存1例
2014年
患者,男,65岁,主因呕血20 d入院。胃镜检查示:食管静脉曲张,贲门部黏膜隆起伴出血,考虑贲门癌、胃底贲门静脉曲张出血,糜烂性胃炎(中度)。考虑取活检会加重出血,未取活检,临床诊断:贲门癌,高血压病。患者在气管内双腔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贲门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开胸探查术。
邱雷刘洪博侯素平张清泉刘月平李聪王丽宁
关键词:胃低分化腺癌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 总结北京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8例原发性胃淋巴瘤(PGL)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某三级医院收治的8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GL的临床表现及其内镜下的相关特点。结果 PGL平均发病年龄为63.3岁,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为主。内镜下表现为表浅型5例(5/8),溃疡型3例(3/8),隆起型1例(1/8),巨大皱襞型1例(1/8)。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5/8)、胃窦(4/8)、胃底(2/8)、十二指肠(2/8)。8例PGL患者中,5例为黏膜组织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3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8例患者均完成幽门螺杆菌检查,其中4例患者Hp阳性(均为MALT患者)。结论 内镜下PGL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病变的鉴别诊断较难。PGL具有病灶多发、形态各异及异常增生血管等特点,建议在正常及异常黏膜活检10块以上,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黎俊王丽宁谢俏高艳红杨柳董丽凤
关键词:原发性胃淋巴瘤内镜黏膜组织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子宫颈中肾管增生1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33岁,因2个月前行子宫颈活检诊断为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m)入院治疗。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经产型,子宫颈轻度糜烂,子宫及双侧附件阴性。手术锥形切除子宫颈。
刘晓刚蔡辉魏可心张新鹏王丽宁
关键词:子宫颈病变中肾管增生
肾透明细胞癌伴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内转移1例及文献复习
2015年
目的:探讨1例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lear-cell RCC)伴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内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移机制。方法:观察1例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63岁,右季肋部不适半月余入院。术后结果显示右肾透明细胞癌。单纯性孤立性肾囊肿。右肾上腺皮质腺瘤,瘤内见转移的肾透明细胞癌、直径约3 mm。结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至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是非常罕见的现象。
王丽宁蔡辉梁枫李红威薛慧忠马郁琳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肾上腺皮质腺瘤免疫组化
一种滴染用孵育盒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滴染用孵育盒,其包括具有内部空腔的底盒、能够与底盒扣合组成孵育盒的盒盖以及竖向隔板,竖向隔板底部与底盒内部空腔的底部连接,竖向隔板上表面平整,在底盒内部空腔中,沿一直线排列方向阵列设置多个竖向隔板,载玻片...
王丽宁
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减少脊髓损伤后空洞形成被引量:6
2013年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可以有效地促进猕猴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验证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猴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是否优于单纯细胞移植。方法:将急性重度脊髓损伤模型恒河猴分为3组,联合移植组采用控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样细胞联合移植,单纯细胞移植组给予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照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制备脊髓组织石蜡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空洞形成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计算空洞面积。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脊髓结构严重破坏,空洞面积大、累及范围广;单纯细胞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较好,有小面积空洞,偶有较大空洞形成;联合移植组脊髓结构保存最好,仅存在小面积空洞。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与单纯神经元样细胞移植比较,控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元样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的保护作用更佳,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脊髓空洞的形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刘晓刚邓宇斌蔡辉王丽宁马郁琳张新鹏魏可心
关键词:干细胞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神经营养因子
子宫阔韧带骨软骨瘤一例
2012年
患者女,31岁,主因发现盆腔包块入院,超声提示右侧阔韧带子宫肌瘤,盆腔囊性包块,手术切除阔韧带表面突起肿物及右侧卵巢囊肿(病理证实右侧卵巢囊肿为黏液性囊腺瘤)。阔韧带肿物病理检查,肉眼所见:不整形组织一块,大小为1.8cm×1.5cm×1.5cm,分叶状,灰白质硬,脱钙制片。
王丽宁蔡辉张新鹏
关键词:子宫阔韧带阔韧带子宫肌瘤骨软骨瘤黏液性囊腺瘤右侧卵巢囊肿盆腔囊性包块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总结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MMNS)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出MMNS预后预测因子;观察并分析CD4、CD8、CD20的表达、定位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87例MMN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方法观察CD4、CD8、CD20在MMNS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结果87例MMNS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1例,年龄在43至81岁之间,中位年龄60岁。鼻腔合并鼻窦及周围组织浸润、肿瘤体积大及AJCC分期高则预后差(P<0.05);统计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黑色素颗粒、核分裂象等与生存期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CD4^(+)、CD8^(+)及CD20^(+)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免疫亚型在瘤内间质与肿瘤基底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瘤内间质CD4^(+)、CD8^(+)及CD20^(+)TILs的阳性计数的高低与肿瘤基底部TILs密度呈正相关(P<0.01)。不管是瘤内间质还是肿瘤基底部CD20^(+)B细胞与CD4^(+)、CD8^(+)T细胞分布于同一区域,为较均匀的掺杂分布,CD20^(+)B细胞没有中心聚集形成三级淋巴结构的趋势。不同亚型分组的总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论是瘤内间质还是肿瘤基底部间质,CD20^(+)B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少于CD4^(+)、CD8^(+)T细胞,不能形成三级淋巴结构,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不同,可能是MMNS预后差的一个原因。
王丽宁刘红刚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CD8CD20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评估方法及其在黑色素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该文探讨了多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评分系统的利弊,尤其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随着免疫治疗的日益兴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作为一个重要的免疫参数,不仅可以提示预后,还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故提出一种科学可行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评判标准势在必行。
王丽宁王丽宁
关键词:黑色素瘤免疫治疗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评分系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