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纯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乙酯
  • 2篇酮酸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丙酮
  • 2篇丙酮酸乙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血必净
  • 1篇血必净注射液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粘多糖
  • 1篇粘多糖贮积症
  • 1篇突变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王丽纯
  • 3篇陈雷
  • 2篇寇秋野
  • 2篇欧海燕
  • 2篇胡文利
  • 2篇张晓菲
  • 1篇刘英
  • 1篇王建华
  • 1篇张晓菲

传媒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急性胰腺炎(AP)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3组:A组(AP模型+REPS复苏组,20只)、B组(AP模型+RLS复苏组,20只)和C组(假手术组,20只)。采用向胆胰管内加压注入4%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制作AP模型,术后24 h获取胰腺线粒体标本。检测Na^+K^+-ATP酶、Ca^(2+)Mg2^(2+)-ATP酶、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结果:3组大鼠胰腺线粒体Na^+K^+-ATP酶、Ca^(2+)Mg2^(2+)-ATP酶及总ATP酶活性、线粒体微黏度、线粒体膜脂质堆积密度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丙酮酸乙酯可以有效改善AP模型胰腺线粒体功能、缓解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膜正常结构。
陈雷王丽纯张晓菲胡文利欧海燕寇秋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丙酮酸乙酯线粒体
丙酮酸乙酯对脓毒症小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调节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对小鼠脓毒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调节机制。方法:选用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CLP)模型+丙酮酸乙酯林格式液(REPS)复苏组(n=20)。B组:CLP模型+林格氏液(RLS)复苏组(n=20)。C组:假手术组(n=20)。手术后24小时获取血清及肝脏标本。监测指标包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小鼠血清TNFα、IL-6、IL-10浓度。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组织NO和血清NO浓度。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测定肝组织iNOSmRNA、IL-6mRNA、TNFαmRNA表达。结果:CLP组TNFα浓度、IL-6浓度、IL-10浓度、肝组织和血清NO浓度较假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D组间比较显示,REPS组TNFα、IL-6浓度较RLS组低,IL-10浓度REPS组较RLS组增高,肝组织和血清NO浓度REPS组较RLS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LP组小鼠肝细胞TNFαmRNA、IL-6mRNA、iNOSmRNA表达量均较假手术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LSD检验提示,RLS组TNFαmRNA、IL-6mRNA、iNOSmRNA表达量较REPS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通过调控脓毒症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可以使体内促炎/抗炎反应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陈雷张晓菲王丽纯胡文利欧海燕寇秋野
关键词:脓毒症丙酮酸乙酯信号转导
两个粘多糖贮积症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s,也称葡糖胺基葡聚糖glycosaminoglycans,简称为GAG)是由氨基已糖和已糖醛酸共同组成的长链分子聚合物,是骨基质和结缔组织细胞的主...
王丽纯
关键词:粘多糖贮积症家系基因突变病例分析
文献传递
血必净注射液抑制eNOS脱耦联减轻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脓毒症血管内皮细胞(VECs)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选用EA.hy926细胞建立脓毒症细胞模型(LPS组)、血必净注射液干预模型(XBJ+LPS组)和对照组(XBJ组),孵育12 h后裂解细胞,分别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一氧化氮(NO)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采用质谱分析法检测细胞裂解液的四氢叶酸(BH4)和左旋精氨酸(L-Arg)浓度;荧光探针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功能的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和总的eNOS浓度,计算脱偶联的eNOS的水平。结果:与XBJ组相比,LPS组培养液中的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XBJ+LPS组培养液中的MDA水平和T-SOD活性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仅有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组BH4和L-Arg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然而,与XBJ组相比,LPS组细胞内的总eNOS并未明显变化(P>0.05),正常功能性eNOS下降,脱偶联的eNOS相应增加(P<0.05);XBJ+LPS组与LPS组比较,正常功能性eNOS升高,脱偶联的eNOS明显减少(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够减轻脓毒症VECs氧化应激,其可能机制与降低eNOS脱偶联有关。
张晓菲刘英王丽纯曹黛茵王建华陈雷
关键词:脓毒症血必净注射液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