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薇
- 作品数:39 被引量:173H指数:8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科技厅新苗人才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β-榄香烯13,14-位对称的双取代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β‑榄香烯13,14‑位对称的双取代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β‑榄香烯13,14‑位对称的双取代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通过在小分子的榄香烯上连接极性的胺基取代基团,可以显著改善分子整体的类药物特性,既...
- 谢恬 党夏雯 杜晓莉 白仁仁 戚香 章映茜 毛晴 高园 叶向阳王丽薇 卓晓韬
- 蒙古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6
- 2008年
- 目的:研究蒙古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分离化学成分,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蒙古蒲公英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4个化合物,包括16个黄酮类衍生物(1~16),15个酚酸类化合物(17~31),1个香豆素类化合物(32),2个木脂素类化合物(33~34),4个倍半萜(35~38),3个三萜类化合物(39~41),1个长链脂肪酸类化合物(42),2个甾体类化合物(43~44)。结论:其中化合物14,15,34,3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O-a-L-arabinopyranoside(14),isoetin-7-O-β-D-glucopyranosyl·2'-0-a-D-glucopyranoside(15),蒙古蒲公英素A(6,9,10-trihydroxy-benzoxanthene-1,2-dicarboxylicacid,mongolicumin A,34),蒙古蒲公英素B(11-hydroxy-2-oxo-guaia-1(10),3,5-trien-8,12-lactone,mongolicuminB,35);化合物1,3,6~13,20~22,30,31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23~29,32,37~42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施树云周长新徐艳陶巧凤白骅卢付生林文燕陈海永郑威王丽薇伍义行曾苏黄可新赵昱李校堃瞿佳
- 关键词:化学成分黄酮酚酸香豆素木脂素三萜
- 一种化合物球腔烯胺及其用途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化合物球腔烯胺及其用途,该球腔烯胺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球腔烯胺是由名和氏球腔菌Mycosphaerella nawae ZJLQ129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球腔菌素氨化衍生而来;名和氏球腔菌Mycospha...
- 王丽薇唐婷郑威章初龙林福呈冯晓晓陈峰阳
- 浅谈生药学的教学改革被引量:4
- 2008年
- 通过生药学教学实践,从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使用、改革实验教学、创造条件开展第二课堂等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 王丽薇
- 关键词:生药学教学改革教学手段教学质量
- 一种名和氏球腔菌菌株及其应用
- 一种名和氏球腔菌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名和氏球腔菌Mycosphaerella nawae ZJLQ129保藏名称为:Mycosphaerella nawae ZJLQ129,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 章初龙林福呈冯晓晓王丽薇王国平
- 基于OBE理念的递进式PBL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套基于OBE理念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式PBL项目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法,师生共创教与学,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及素质方面得到有效提升。
- 王丽薇郑威王靖
-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思政育人教学设计与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22年
-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高等院校药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我院《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组针对当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课程自身的思政资源禀赋以及前期教学改革经验,通过设计符合时代精神与课程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项目融入到教学中,并构建多元增值性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思政教学改革。课程组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不仅能加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真实场景中解决与中医药相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多个维度内化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相得益彰,为其他医药类课程的思政育人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王丽薇周建良赵维良陈碧莲郑成谢恬
- 三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筛选具有抗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菌株。方法以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包括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为指示菌,对分离自天南星、多花黄精、银杏三种药用植物的73株内生真菌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共有20株菌株对至少一种指示菌有抑制活性,占总菌株数的27.4%;其中天南星内生真菌ZJCWF006茎点霉Phoma sp.、多花黄精内生真菌ZJCY610变灰青霉Penicillium canescens与银杏内生真菌TMSF169团青霉Penicilliumcommune对四种指示菌均有较强抑制活性。结论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
- 黄银芳范志英章方珺刘幸姚韶莹王丽薇
-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抗菌活性
- 《药物合成新技术》课程“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我院在《药物合成新技术》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科技竞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优秀的药物合成、药物开发与药物生产研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奠定基础。方法:组建师生合作型教师队伍,构建用于教学的药物合成科研平台,改革教学内容,强化研究型教学内容,注重科研思维培养,为药学专业学生提供科研训练、科技创新竞赛指导与技术支持。结果与结论:通过两个教学周期的改革与实践,我院学生在药物合成基础知识掌握、科研实验设计与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在课程组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省级、市级和校级多个科技创新项目立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课程建设获得2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其他医药类课程开展“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叶向阳惠子何兴瑞王丽薇谢恬
- 木霉菌素的光稳定性及其降解产物分析
- 2014年
- 为明确木霉菌素的光稳定性及其主要降解产物,分别采用可见光、紫外光、纳米氧化钛(TiO2)、纳米氧化钛加紫外光(TiO2-UV)催化降解等技术,测试了木霉菌素的光稳定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分析方法,通过与所合成的木霉菌素衍生物进行对照分析,确定了其主要降解产物,同时分析了其降解后活性降低甚至失活的原因。结果表明:可见光、紫外光和纳米TiO2单独作用时对木霉菌素的降解效果均较差,而TiO2-UV的催化降解效果较好;TiO2-UV催化降解24 h后的主要降解产物为木霉菌素衍生物木霉菌醇、12,13-二羟基木霉菌素(M-1)、(12-H,13-OH)-木霉菌素(M-2)及(12-H,13-OH)-木霉菌醇(M-3)。研究表明,木霉菌素具有很强的光稳定性,而采用TiO2-UV的方式可催化降解木霉菌素,其降解产物活性降低甚至失活可能是由于木霉菌素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基团被降解破坏所致。
- 徐旭辉庄爱云任海河章初龙王丽薇王国平
- 关键词:紫外光光催化降解农药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