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辉
- 作品数:62 被引量:149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鼻源性眶内脓肿的诊治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鼻源性眼眶并发症的治疗体会。方法26例鼻源性眼眶并发症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分别用鼻内镜、鼻侧切开以及眼眶手术治疗,手术开放了病变的鼻窦,清除了鼻腔、鼻窦内不可逆的病变,对眼眶脓肿彻底引流,行眶内容物减压。结果21例患者的病变鼻腔鼻窦以及其所累及眼眶的感染均治愈,1例与术前视力一致,另1例因视神经萎缩而视力下降。3例在其他症状消失后仍残留不同程度的眼球运动障碍。结论鼻源性眶内脓肿应在脓肿切开的同时治疗原发病灶,鼻内镜对此类手术有优势,但仍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 卢松王光辉刘真君陶远孝
- 关键词:鼻窦内镜手术鼻部疾病并发症
- 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相关解剖数据;(3)另选成人湿性尸头标本5例(10侧),模拟经鼻内镜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鼻内镜下观察额隐窝及毗邻结构解剖特征。结果:(1)额隐窝作为额窦引流通道,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2)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额隐窝范围,鼻丘、钩突和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决定了具体的手术方式;(3)筛前动脉距鼻小柱与鼻翼交点(58.0±2.9)mm,与鼻底夹角(51.0±3.9)°,是辨认额窦口及前颅底的重要标志。结论:鼻丘、钩突及筛前动脉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准确辨认额隐窝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及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 邹剑张勤修刘世喜王光辉安会明梁传余
- 关键词:额隐窝鼻丘鼻内镜
- 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30例的麻醉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通过对30例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围麻醉期麻醉处理的观察,分析总结出此类手术的麻醉要点。结果本组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围麻醉期均较平稳,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麻醉前准备充分,麻醉操作合理准确,术中加强监测和管理,术后积极镇痛并随防,此类患者的麻醉是安全有效而且舒适的。
- 牟虹王光辉殷雁斌
- 关键词:亲属活体供肾肾切除术麻醉
- 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讨论神经内镜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典的颅面联合进路结合神经内镜对20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进行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修复前颅底缺损。结果20例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肿瘤全切率75%,次全切除率20%,部分切除5%,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6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神经内镜能够有效地帮助颅面联合进路完整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同时具备良好地照明,切除范围广,增加了手术的安全和彻底性,适合应用于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手术中。
- 马杰科吴宇平刘劲松吕杨成王光辉朱江
-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颅面联合入路
- 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切除前颅底沟通性肿瘤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总结在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5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4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19例肿瘤全切15例(78.9%),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4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15例,2年生存11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6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王光辉吴宇平孙昌进吕杨成刘劲松马杰科朱江
- 关键词:神经内镜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 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海绵窦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治疗海绵窦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2例成人尸头上进行,在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观察窦内重要血管、神经的走行,并从颅内切开海绵窦,测量神经血管在窦内的长度、外径及与鞍底中线间的距离。结果在鼻内镜下可顺利进入海绵窦,清楚显露海绵窦内、外壁、颈内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并对其进行全程游离。结论鼻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进入海绵窦,操作简便,创伤小,可清楚暴露海绵窦内部结构,可用于临床上海绵窦病变的治疗。
- 王光辉张勤修吴宇平刘世喜邹剑梁传余吕杨成刘劲松
- 关键词:海绵窦内镜经鼻蝶手术
-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被引量:1
- 2009年
- 口腔肿瘤切除后的缺损目前主要利用前臂游离皮瓣进行修复量建,但存在很多问题,如供瓣区位于裸露部位,切取后遗留体表瘢痕、色素沉着,影响外观,如在屈肌腱上植皮,易发生皮片裂开,伤口愈合延迟,并可出现手部肿胀,关节僵直,力量和感觉削弱,遇冷疼痛等并发症。2003年7月至2007年10月,我们利用小腿内侧游离皮瓣取代前臂皮瓣,进行9例口腔肿瘤切除后的重建,取得满意效果。
- 王光辉吴宇平吕扬成朱江刘劲松马杰科李成
- 关键词:游离皮瓣修复口腔肿瘤组织缺损小腿内侧切除后伤口愈合延迟
- C-jun原癌基因在大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炎症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研究C-jun原癌基因在大鼠变应性鼻炎鼻粘膜的表达,探讨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卵清蛋白为致敏原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并于模型成功后30min,4h、8h,取大鼠鼻粘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粘膜的组织学检查方法,检查C-jun在鼻粘膜组织的表达。结果:激发后30min,C-jun在鼻粘膜固有层中炎症细胞内大量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性(P<0.01),激发4h,C-jun在炎症细胞内表达减弱,但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性(P<0.05),激发8h,C-ju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原癌基因C-jun的表达可能是变应性鼻炎中炎症细胞活化的早期标志,与炎症细胞的增殖、分化有着密切联系。
- 王光辉牟虹任正心梁传余张勤修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基因
- 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附19例报告)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总结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与修复方法。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进行16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鼻-眶-颅沟通性肿瘤切除,并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3例眶颅沟通性肿瘤行额下选路手术切除。并行颞肌筋膜修补。结果19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随访17例,2年生存13例,3年生存8例,5年以上存活2例。结论颅面联合进路、额下进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加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颞肌筋膜瓣修复,切除彻底、安全,修复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切除及修复方法。
- 王光辉陶远孝吴宇平张虹吕杨成刘劲松
-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治疗
- 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以外科治疗为主的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的治疗效果。肿瘤全切18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1例。切除肿瘤后造成的组织缺损修复主要是头皮软组织层及硬脑膜的修复。术后12例行放射治疗,剂量50~75 Gy,4例行化学治疗: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皮瓣部分坏死3例,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1例,周围型面瘫1例,昏迷7天后苏醒1例。随访期2~7年,7例死亡,1例失访。死亡原因:局部复发2例,全身转移3例,全身衰竭1例,肺心病1例。结论头皮恶性肿瘤侵入颅内组织属于晚期肿瘤,仍可以行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可改善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吴宇平王闽吕杨成刘劲松王光辉
- 关键词:头皮恶性肿瘤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