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冀

作品数:112 被引量:1,247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气候
  • 33篇降水
  • 26篇气温
  • 12篇极端气温
  • 11篇气候变化
  • 10篇极端降水
  • 10篇极端气候
  • 10篇极端气温指数
  • 9篇夏季
  • 8篇环流
  • 7篇气候特征
  • 7篇情景预估
  • 7篇极端降水指数
  • 7篇降水指数
  • 7篇降雪
  • 7篇暴雨
  • 6篇冬季降雪
  • 6篇水资源
  • 6篇京津
  • 6篇京津冀

机构

  • 67篇北京市气候中...
  • 39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鞍山市气象局
  • 6篇吉林省气象局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6篇黑龙江省气象
  • 5篇北京市气象局
  • 5篇天津市气候中...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黑龙江省气候...
  • 4篇北京建筑大学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青海省气候中...
  • 3篇民航华北空管...
  • 3篇重庆市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气象局北...

作者

  • 112篇王冀
  • 17篇江志红
  • 8篇韩艳凤
  • 7篇张英娟
  • 6篇曲金华
  • 6篇宋洁
  • 5篇王承伟
  • 5篇陈威霖
  • 4篇刘玉莲
  • 4篇张君枝
  • 3篇何丽烨
  • 3篇郭文利
  • 3篇李喜仓
  • 3篇马京津
  • 3篇申红艳
  • 3篇卓鸿
  • 2篇张艳梅
  • 2篇刘毅
  • 2篇李书严
  • 2篇郭军

传媒

  • 8篇气象
  • 7篇气象与环境学...
  • 5篇地理学报
  • 5篇气象科技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4篇大气科学学报
  • 4篇2007年中...
  • 4篇中国气象学会...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冰川冻土
  • 3篇辽宁气象
  • 3篇第三届区域气...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地理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暴雨灾害
  • 2篇第26届中国...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世界环境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9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5篇200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PCC-AR4模式对中国21世纪气候变化的情景预估被引量:119
2008年
利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提供的13个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不同情景下(高排放SRESA2、中等排放A1B、低排放B1)中国区域未来100年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21世纪中国气候预估显著变暖、变湿,世纪末变暖范围在1.6℃~5℃之间,年降水量增加1.5%~20%。在A2、A1B和B1情景下,21世纪末期增暖幅度依次为5.3℃、4.3℃和2.8℃,平均3.5℃,年降水量预估增加依次为11%、9.6%和6.4%,平均达7.5%。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地理分布显示:北方增温幅度大于南方,降水的增加也主要集中在北方。冬季变暖最明显,降水则在冬、春季增加较显著。模式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新一代全球系统模式对21世纪中国气候变化预估的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江志红张霞王冀
关键词:情景预估
SDSM降尺度方法在月尺度预报中的应用
利用SDSM统计降尺度方法对哈尔滨2月份和北京8月份47年(1961-2007年)的最低、高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和2009年哈尔滨大冬会期间天气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S...
王冀王承伟许秀红
关键词:统计降尺度
文献传递
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北京市暴雨洪涝淹没风险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基于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的5个气候模式模拟结果,结合FloodArea模型,对RCP8.5情景下全球升温1.5℃和2.0℃时,北京市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极端降水量呈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在升温2.0℃时,极端降水和淹没风险增加较升温1.5℃时明显,郊区极端降水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房山和门头沟,城区极端降水量增加最明显的地区是海淀、石景山和丰台区。海淀区出现一级和二级淹没风险的面积最大,其次是丰台和石景山区。郊区的延庆和怀柔是发生一级淹没风险面积最大的地区。
张君枝袁冯王冀孙赫敏刘洪马文林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风险
气候变暖背景下东北较大降雪的气候分布特征
利用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格点资料,对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冬季降雪近46年整体为下降趋势,在46年间始终存在着10年左右的长周期,1980年代以后存在着6年左右的周期。利用REOF/CAST...
王承伟王冀王明洁
关键词:冬季降雪频次气候变暖
文献传递
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区域气候变化模拟的评价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资料中心的模式预测结果(IPCC-AR4),分析了SRESA1B、A2、B1排放情景下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曲金华王冀孙力江志红
关键词:水资源气候变化降水气温
文献传递
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特征及对铁路水害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收集整理了近几十年华北地区逐日降水(1961-2012年)和铁路水害资料(1973-2012年),采用了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特性及其与铁路水害的关系,并提出了应对这一铁路水害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夏季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暴雨量和小雨日数的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各等级降水强度变化趋势不同,小雨和大雨强度呈上升趋势。华北夏季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发生次数、持续天数及过程降水量均有减少趋势,并呈现一致的年代际特征。7月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出现次数最多,其次为8月。2000年以来,6月发生持续性强降水过程的次数明显增多。华北铁路水害断道时间和次数均呈下降趋势。
王冀马宁申文军黄强
关键词:降水持续性强降水铁路水害
青海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5
2012年
选用青海省37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近51a,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温指数定义计算了9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1a青海省极端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标(霜冻、结冰日数、冷夜、冷昼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夏天日数、暖夜、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且极端冷指标的减少幅度高于极端暖指标的增加幅度.空间分布上,极端气温指数在全省呈一致的上升(下降)趋势分布.在近51a的时间尺度上各种极端气温指数都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周期,如较短的3~8a的准周期,以及13a、17a、27a的年代际周期特征.青海省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气候变暖突变前后极端气温指数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变暖突变发生后,霜冻日数、冷夜指数、冷昼指数、结冰日数明显减少,夏天日数、暖夜指数及暖昼指数明显增加,其中相对指数几乎呈倍数显著变化,表明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响应.
申红艳马明亮王冀王力李江英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华北地区降雪日数据集构建及比较分析
何丽烨王冀郭军
青海高原冬季持续低温集中程度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0
2012年
采用青海高原37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数据,着重讨论了持续3d及以上低温过程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集中度(LTCD)和集中期(LTCP)具有表征低温在时空场上非均匀性的较好分辨力;近50a青海高原冬季低温事件及其集中度均呈逐年明显减少趋势,集中期明显提前;利用REOF结合CAST方法分区并探讨了影响青海不同区域低温集中度的主要环流系统及因子,发现影响柴达木盆地的主要系统为极涡和北大西洋涛动,而青南牧区主要是由于局地气候反馈机制影响;唐古拉地区的主要影响系统位于极区、乌拉尔山地区及东部鄂霍次克海附近;与东部农业区的相关体现为自西向东呈"+-+"波列型分布,反映冷空气不断东移过程中受东部高压阻塞,在东部农业区堆积,形成冷空气过程从而造成该地区集中度偏高.
申红艳王冀马明亮王振宇杨延华
关键词:环流系统
不同天气影响形势下首都国际机场雷暴的空间分布及移动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利用2008—2014年(2010年除外)的实况探空资料和首都机场雷达资料,研究了发生在首都机场的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移动特征,并分类研究了不同天气影响形势下的空间分布和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首都机场的多单体雷暴主要来自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区,而单体雷暴在平原形成的最多;多单体雷暴自西北-东南移动和自西南-东北移动的数量相当,而单体雷暴自西南-东北方向移动的较多。多单体与单体雷暴的平均移动速度均为43 km·h-1,多单体以西北-东南方向移动的最快(45 km·h-1),而单体雷暴以西-东方向的平均移动速度最快(57 km·h-1);除了西南-东北方向的多单体和单体的平均移动速度相近外,其它方向的单体雷暴移动速度均快于多单体雷暴。山区雷暴的主要时段为03—13UTC(世界时,下同),峰值出现在傍晚前后(11UTC),主要由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占总数的77%);山坡上的雷暴最大峰值出现在07UTC和10UTC,集中在2个区形成,在西南山坡上形成的雷暴全部由西南-东北方向移动,而在西北山坡上形成的雷暴主要由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平原雷暴主要集中在07—13UTC,峰值出现在09UTC,产生在山脚平原上的雷暴由西-东移动,其它的则由西南-东北方向。将雷暴按不同的影响系统划分后可发现,西风槽类和低涡类雷暴均以西南-东北方向移动最多;西北气流型与横槽类雷暴主要以西北-东南方向移动为主。西风槽类和横槽类雷暴出现在平原上最多,大部分由西南-东北方向移动;西北气流型雷暴出现在山区最多,大部分由西北和正西方向向东南方向移动;低涡类雷暴从山区移来与平原上形成的雷暴数量相当,山区移来的雷暴由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在北京南部平原形成的雷暴及由移入的雷暴由河北省西南-东北方向移动。在西南-东北方向移动的雷暴中,以低涡型雷暴的移动速度最快(55 km·h-1),移�
卓鸿王冀霍苗张菊醒季思含陈钰彤
关键词:首都国际机场雷暴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