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生态交错带
  • 3篇农林生态系统
  • 3篇交错带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1篇养分
  • 1篇植被
  • 1篇植被恢复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退耕还林工程
  • 1篇物量
  • 1篇物种
  • 1篇物种多样性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作者

  • 4篇张志明
  • 4篇王婷
  • 4篇欧晓昆
  • 3篇孙振华
  • 3篇李峰
  • 3篇柳小康
  • 3篇何彪
  • 2篇王丽
  • 1篇呙靖雯
  • 1篇冒艳
  • 1篇张燕妮
  • 1篇熊丹

传媒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云南大学“高...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土壤养分的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宽度测定被引量:4
2014年
生态交错带变化最显著的是物种组成和植被结构,然而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系统。前期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测定出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退耕撂荒地—云南松林(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交错带宽度约9 m。假设利用土壤养分变化与前期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测定出的生态交错带宽度和类型一致。为验证此假设,选取滇西北维西县永春乡退耕还林政策下形成的退耕撂荒地—云南松林交错带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并利用移动窗口法进行交错带位置和宽度的测定。结果表明:(1)相对于云南松林,退耕撂荒地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偏低;(2)pH,有机质,碱解氮的变化趋势能更好的用于测定交错带的位置和宽度,且SED指数优于PD指数;(3)最终测定农林生态交错带的宽度为11 m,属于急变型交错带,与前期利用植物多样性变化测定的结果一致。
熊丹欧晓昆黄文君杨济达王婷呙靖雯张志明
关键词:土壤养分生态交错带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
生态交错带宽度的测定是定量研究其生态过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生态交错带宽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对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分布趋势有较好体现的4个多样性指数(物...
王婷欧晓昆张志明柳小康王丽孙振华何彪李峰
关键词: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退耕还林
文献传递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我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没有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随着人为干扰影响的增强,退耕弃荒地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多样,所导致的植被恢复效果也是多...
柳小康张志明孙振华欧晓昆何彪李峰张燕妮王婷冒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被恢复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被引量:7
2012年
生态交错带宽度的测定是定量研究其生态过程的基础,研究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生态交错带宽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对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分布趋势有较好体现的4个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Cody指数、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和能体现群落本质特征的重要值为指标,取平方欧氏距离(SED)和Bray-Curtis系数(PD)为距离系数,采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曲线趋势具有很好的重合性,同质区间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说明这3个指标生态学意义明显,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PD相比,SED函数划分的结果要好.然后选取物种丰富度、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作为指标以及SED作为距离系数对交错带的宽度进行测定.撂荒地-云南松林交错带位置约在样带序列25~36 m处,宽度为9 m,属于急变型交错带.
王婷欧晓昆张志明柳小康王丽孙振华何彪李峰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