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正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儒家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哲学
  • 1篇心性
  • 1篇鸦片
  • 1篇鸦片战争
  • 1篇战争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意义
  • 1篇儒学
  • 1篇思潮
  • 1篇子思
  • 1篇自我更新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主流
  • 1篇西方思潮
  • 1篇先秦儒家
  • 1篇工夫论
  • 1篇本土

机构

  • 3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篇王正
  • 1篇杜维明

传媒

  • 1篇人民论坛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儒家心性工夫论之建立——曾子与子思的工夫论被引量:6
2015年
曾子作为孔门后劲,通过三省的工夫将儒家心性工夫论予以了基本确立,而"慎独""诚意"等工夫论都可溯源于他。子思则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模式为儒家心性工夫论确立了基础,因而儒家的心性工夫就在于如何"率性"。为此,子思特别重视"诚"的观念,天道是诚的,因而人道也应当是诚的。人道之诚,就是通过"慎独""诚意""节欲"等工夫使自己"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之心"发而皆中节"达到和。
王正
关键词:儒家心性工夫论子思
儒学第三期应是基于本土、面向世界的 当代中国需要自我更新的儒学被引量:10
2014年
近代以来,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陷入了困境.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不断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中国,而其中西方思潮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一步步加深,并大肆摧残固有的文化资源,这是儒学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儒学并没有就此沉沦为游魂,或甘于被弃置入博物馆中.一代代有智慧,有担当的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理论创新,使得儒学得以“一阳来复”,“灵根再植”.事实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历劫不死,并练就金刚不坏体,乃至凤凰涅槃,与它自身的特质息息相关.在我看来,儒学是跨时代、跨文化、多学科、分层次、没有教条的,这些特质使它具有了普遍性和永恒价值.
杜维明王正
关键词:儒学自我更新文化主流西方思潮鸦片战争
先秦儒家人禽之辨的道德哲学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人禽之辨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哲学命题。孔子首先从人伦的角度指出了人和禽兽的差别所在。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人禽之辨的意义,并通过它一方面建立了人的道德意识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又确立了人的道德实践的主体性。荀子则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在于人的社会组织性,当然他也是由此来论述人的道德建构的可能性。与儒家不同,道家从根本上取消人禽之辨,而墨家则认为,人禽的差异在于人能进行后天的努力。可见,人禽之辨在儒家的道德哲学中更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王正
关键词:先秦儒家道德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