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淑
- 作品数:28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洛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全麻下儿童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治疗的临床疗效
-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造成视力再次减退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儿童可高达75~100%。目前,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 激光)后囊膜切除
- 王永淑
- 文献传递
- 用高效液相法行人眼组织氨基酸含量测定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用高效液相(HPLC)PICO-TAG分析法测定正常成年人眼内玻璃体、晶状体、视网膜和色素膜内17种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含量。方法 将以上组织标本依不同要求分别制成游离或水解组织标本,采用A,B双泵梯度法洗脱,以 Rom VERSION 3.86软件系统对各峰面积分析。结果 该方法对晶状体、视网膜和色素膜各组织内水解氨基酸的分离效果均很好,对玻璃体不论是水解还是游离样本,除对缬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无法将这3种氨基酸分离开,对其他氨基酸的分离效果均不错。结论 首次对我国正常成年人眼内组织17种游离和水解氨基酸做了测定,并提供了一种HPLC眼组织游离和水解氨基酸样本的制备方法。
- 鲍玉洲唐桂芬郭希让王永淑郭红霞
- 关键词:玻璃体晶状体脉络膜高效液相法氨基酸含量
- 感染性眼内炎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住院的眼内炎患者18例(18眼),就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因、病原学、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2例行眼球摘除术,16例球内感染被控制。其中3例眼球萎缩,8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为光感至数指。眼内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6.25%,蜡样芽孢杆菌所占比例最大,占33.33%。结论感染性眼内炎通过及时予玻璃体内应用敏感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等综合治疗,可挽救大部分眼球,并使视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 王永淑张新丽
- 关键词:眼内炎感染性预后
- 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色素上皮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评价视网膜脱离状态下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时期检测脱离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并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增殖情况。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8h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Glu(4.68±1.22)nmol/mg,Asp(0.53±0.23)nmol/mg]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指数(18.41%±0.22%)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视网膜脱离后早期视网膜内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增加;脱离后视网膜色素上皮增殖,其机制与兴奋性氨基酸刺激密切相关。
- 鲍玉洲蒋永祥王永淑孙声桃郭希让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兴奋性氨基酸
- 兔视网膜脱离眼后段谷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兔视网膜脱离状态下玻璃体、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方法 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应用高效液相反相柱前衍生法分别对正常眼及视网膜脱离后3,7,14,28天的兔玻璃体及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内谷氨酸含量各时间点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3天,7天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后逐渐减少。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内谷氨酸含量的动态检测有助于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结构与功能损害机制的探索。
- 蒋永祥郭希让鲍玉洲王永淑兰尊海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眼后段谷氨酸高效液相色谱
- 一种输液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液器,输液管上靠近插头的位置设置有下底座,下底座上设置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上支架,上支架沿着径向设置有三个固定螺杆,输液袋或者输液瓶挂设在上支架上,输液管上设置滴管,滴管上设置进气管,滴管下端输液管上...
- 郭慧敏樊冬生王永淑林兴芳张波张新丽韩少平侯敏
- 兔眼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内谷氨酸变化及毒性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视网膜脱离 (RD)后玻璃体内谷氨酸 (G1u)含量改变及对视网膜的神经毒性。方法 兔眼玻璃体内注射透明质酸酶 ( 10U/mL)造成一眼RD ,另眼作对照。RD后不同时间抽取玻璃体液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Glu含量 ,并作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 RD后 8h~ 7d ,Glu含量增加 ,与对照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以后逐渐下降 ,至 14d与对照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电镜观察显示 ,RD后 8h~ld ,视网膜水肿严重 ,4~ 7d视网膜各层细胞均出现变性坏死 ,外核层最严重 ,14~ 2 8d则以光感受器丢失及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结论 RD后玻璃体内Glu明显增多 ,并对视网膜尤其是光感受器产生损伤作用。
- 王永淑郭希让鲍玉洲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谷氨酸电子显微镜
- 兔眼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谷氨酸含量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兔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etinaldetachment,RD)后不同时程视网膜内谷氨酸 (glutamate,Glu)含量变化及视网膜色素上皮 (v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状况及其 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4 2只有色家兔 ,按时间随机分为 6组 :8h ,1、4、7、14及 2 8d。任选 1眼制备RD模型 ,另 1眼为对照眼。各组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及流式细胞仪 (FCM)分别对视网膜内Glu浓度及RPE细胞DNA进行定量检测 ,并寻找 2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RD后 8h ,视网膜内Glu含量明显升高 ( 4 .6 8±1 2 2 ) μmol·g-1,与对照眼 ( 1.87± 0 .81) μmol·g-1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但随着脱离时间的推移 ,至 14d ,视网膜内Glu含量明显回降 ( 3.78± 0 .88) μmol·g-1,与对照眼( 1.5 7± 0 .6 6 ) μmol·g-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PE细胞的增殖指数 (PI)在RD后 8h明显增加 ( 18.4 1%± 0 .2 2 % ) ,与对照眼 ( 16 .6 2 %± 0 .6 9%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但 2 8d组实验眼 ( 16 .70 %± 0 .88% )与对照眼 ( 15 .4 1%± 2 .4 4 % )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且视网膜内Glu含量变化与RPE细胞的PI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 .4 36 ,P <0 .0 1)。结论 视网膜脱离后RPE细胞发生?
- 王永淑郭希让鲍玉洲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谷氨酸
- 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7年7月~2009年2月本院16例(28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的青光眼患者,并随访观察术后眼压、前房及滤过泡情况,以探讨此手术方法的安全可行性。结果:术后观察3~12个月,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2.143%,条件成功率为10.714%,手术成功率合计为92.857%。结论: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可有效地控制眼压,并能有效地促进青光眼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是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魏晓月李文利王永淑
-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羊膜移植
- 倍频Nd:YAG激光治疗增殖前期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 2004年
- 王永淑刘瑜赵丽红
- 关键词:倍频ND:YAG激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