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春

作品数:461 被引量:2,356H指数:27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0篇专利
  • 135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20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1篇农业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6篇玉米
  • 83篇土壤
  • 68篇施肥
  • 59篇春玉
  • 59篇春玉米
  • 44篇秸秆
  • 37篇还田
  • 36篇播种
  • 31篇肥料
  • 28篇深松
  • 28篇作物
  • 28篇利用率
  • 25篇氮肥
  • 25篇养分
  • 25篇栽培
  • 25篇高产
  • 22篇农业
  • 18篇滴灌
  • 17篇黑土
  • 15篇施肥装置

机构

  • 446篇吉林省农业科...
  • 30篇吉林农业大学
  • 15篇吉林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东农业大学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吉林农业科技...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北京农林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新疆农垦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作者

  • 461篇王立春
  • 168篇闫伟平
  • 166篇边少锋
  • 164篇赵洪祥
  • 163篇孙宁
  • 150篇谭国波
  • 150篇张丽华
  • 147篇孟祥盟
  • 143篇方向前
  • 115篇刘春光
  • 109篇于雷
  • 105篇侯云鹏
  • 104篇李海
  • 99篇张磊
  • 87篇尹彩侠
  • 87篇窦金刚
  • 86篇谢佳贵
  • 84篇李素琴
  • 84篇刘志全
  • 78篇徐长洪

传媒

  • 35篇玉米科学
  • 18篇吉林农业科学
  • 12篇中国农业科学
  • 9篇植物营养与肥...
  • 9篇东北农业科学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土壤学会...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4篇农业科技通讯
  • 4篇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地壤学会...
  • 3篇黑龙江农业科...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土壤学会...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第十届全国玉...

年份

  • 1篇2024
  • 18篇2023
  • 17篇2022
  • 32篇2021
  • 40篇2020
  • 31篇2019
  • 48篇2018
  • 64篇2017
  • 65篇2016
  • 22篇2015
  • 11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1篇2009
  • 17篇2008
  • 7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4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肥在黑土春玉米连作区对玉米后效作用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中部中等肥力黑土春玉米连作区,13年连续施磷和残留在土壤中的磷对玉米产量、磷肥的利用率以及二者对玉米增产增收影响的分析比较,得出磷肥对玉米具有12年的后效作用,但后效生统显著时期约为2年。
谢佳贵张宽王秀芳王立春张国刚
关键词:磷肥春玉米连作后效
文献传递
膜下滴灌区促进式玉米秸秆还田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膜下滴灌区促进式玉米秸秆还田方法。该方法利用秸秆复合腐解菌剂+激发剂和可降解地膜覆盖膜下滴灌系统,调节秸秆腐解的速率,根据膜下滴灌区玉米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规律,及时补充玉米所需要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实现...
王立春刘慧涛刘方明高玉山孙云云窦金刚侯中华
文献传递
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的耕地合理耕层耕作方法
一种苗带紧行间松松紧兼备的耕地合理耕层耕作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采用苗带重镇压和拔节期行间深松步骤完成,玉米春季播种后,对当年苗带进行镇压,镇压后的土壤紧实度为容重1.26-1.28克/厘米<Sup>3</Sup>...
刘武仁王立春郑金玉罗洋郑洪兵李瑞平李伟堂马洪马骞
文献传递
NAA、2,4-D对鹰嘴豆种子发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本文通过对不同浓度NAA和2,4-D对鹰嘴豆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证明2,4-D浓度在1~10mg·L^-1范围内,抑制了‘CDCFrontier’鹰嘴豆种子的发芽。NAA浓度在2-20mg·L^-1范用内,与对照相比,对发芽率和根长无显著影响;减少了茎长、茎重和叶片数;增加了根重。
仇建飞Manjula.BandaraJohn Zhang王立春魏春雁
关键词:NAA2,4-D发芽
不同氮肥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周年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7
2019年
为探明不同氮肥条件下高纬度农田土壤的温室气体排放特性,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常规施氮(CN)、施用缓释肥(SLN)、尿素添加硝化抑制剂和脲酶抑制剂(NIUI)、不施氮肥(NN)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CN、SLN和NIUI处理产量分别为9618、9376和9645 kg·hm^(-2).与CN处理相比,SLN促进了玉米生长季土壤N_2O的排放,降低了非生长季土壤N_2O的排放;NIUI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比CN降低了39.0%;各处理土壤CO_2周年累积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东北春玉米田是大气中CH_4的弱汇,NIUI处理较CN促进了玉米生长季土壤对CH_4的吸收.综上,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和硝化抑制剂可以在实现玉米高产的同时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
姚凡云王立春多馨曲刘志铭吕艳杰曹玉军魏雯雯王永军
关键词: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氮肥周年
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特征的影响被引量:31
2016年
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均匀垄与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黑土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均匀垄与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玉米秸秆深翻还田能明显降低耕层(0-20 cm)的土壤容重,增加相应的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对亚耕层(21-40 cm)土壤的培育作用更为突出,与无秸秆还田处理相比,秸秆深翻还田使亚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下降6.8%和10.2%,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20.1%和14.2%,速效氮含量分别增加12.2%和12.3%,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20.0%和22.0%。秸秆覆盖还田显著增加耕层的土壤有机质与速效氮含量,对亚耕层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不明显。在两种植模式下,秸秆不同还田方式玉米产量均表现为秸秆深翻〉无秸秆还田〉秸秆覆盖。在东北黑土区,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实现玉米的稳产与增产。
梁尧蔡红光闫孝贡刘剑钊袁静超张洪喜任军王立春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还田方式
我国北方40个高产春玉米品种的磷素利用特性
为探明我国北方目前主推高产春玉米的磷素利用特性,本研究选择该区域高产品种40个,采用盆栽试验,依磷素利用效率划分其类型,分为磷高效利用型(Ⅰ)、磷中效利用型(Ⅱ)、磷低效利用型()及磷超低效利用型(Ⅳ).其中,磷低效利用...
王晓慧曹玉军魏雯雯刘春光吕艳杰王永军王立春边少锋
关键词:高产春玉米
一种便于爬坡的农耕机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爬坡的农耕机械,包括机架,机架的上方安装有内燃机,内燃机的一侧设有行走机构,且内燃机与行走机构通过皮带连接,机架远离内燃机的一侧下方安装有辅助行走结构,机架的一端安装有手扶把手,辅助行走结构包括与...
韩喜国任英徐长洪马威李海赵洪祥王立春边少锋方向前谭国波张丽华孟祥盟闫伟平孙宁冯士成刘志全邹云峰李文窦金刚张佰祥王保贵杨波任延辉李素琴方金宇王晓慧徐晨
文献传递
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
王立春马兴林谢佳贵尹彩侠甄波侯云鹏张宝铁张国辉于雷柴景方张玉欣赵立娟唐季秋崔振礼王秀芳张宽秦裕波
专用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为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项目。通过该项目研究,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筛选出产量和品质兼顾的高油、高淀粉玉米品种,首次在吉林省生态环境条件下,利用高油玉米花粉直感遗传效应和普通玉米产量高的优势,提...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
不同施磷水平下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磷素平衡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通过2年(2014~2015)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素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及磷素收支平衡的影响。试验施磷量(P2O5)从低到高设P0(不施磷)、P1(40 kg/hm^2)、P2(80 kg/hm^2)、P3(120 kg/hm^2)和P4(160 kg/hm^2)5个处理。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磷可增加水稻产量,且在施磷量40~120 kg/hm^2范围内,水稻产量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磷肥用量增加至160 kg/hm^2,水稻产量下降。施磷可显著提高水稻成熟期子粒氮、磷、钾积累量。磷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分别由31.8%、15.9 kg/kg和241.0 kg/kg下降至19.2%、9.5 kg/kg和65.8 kg/kg。磷收获指数表现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后降,以施磷量120 kg/hm^2处理最高,为68.9%。与不施磷肥处理相比,施磷可增加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连续种植2季水稻后,P0、P1和P2处理的土壤磷素平衡值均表现为亏缺,亏缺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下降。P3和P4处理的土壤磷素表现为盈余,并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磷肥用量(x,kg/hm^2)与土壤磷素表观盈亏量(y,kg/hm^2)进行拟合,得出与土壤磷素盈亏持平的水稻施磷量为98.2 kg/hm^2。综合考虑施磷水稻产量、养分积累、磷肥利用效率、土壤有效磷变化和表观平衡等方面的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磷肥用量应控制在98.2~120 kg/hm^2范围内较为适宜。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杨建尹彩侠秦裕波张磊于雷王立春谢佳贵
关键词:施磷量土壤有效磷磷素利用率磷素平衡
共4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