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继军

作品数:68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2篇细胞
  • 30篇淋巴
  • 28篇淋巴瘤
  • 17篇造血
  • 16篇干细胞
  • 16篇干细胞移植
  • 15篇造血干
  • 15篇造血干细胞
  • 14篇造血干细胞移...
  • 13篇预后
  • 9篇血液
  • 8篇细胞淋巴瘤
  • 8篇免疫
  • 8篇化疗
  • 7篇肿瘤
  • 6篇血液病
  • 6篇自体造血干细...
  • 6篇自体造血干细...
  • 6篇淋巴瘤患者
  • 6篇弥漫

机构

  • 65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兵器工业北京...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67篇王继军
  • 53篇克晓燕
  • 40篇景红梅
  • 26篇胡凯
  • 26篇董菲
  • 25篇万伟
  • 24篇赵伟
  • 22篇王晶
  • 19篇田磊
  • 17篇刘彦
  • 12篇李其辉
  • 9篇杨萍
  • 9篇陈渝萍
  • 6篇张巍
  • 6篇万文丽
  • 5篇高子芬
  • 5篇王艳芳
  • 5篇马兰
  • 3篇刘维
  • 3篇张燕燕

传媒

  • 14篇中国实验血液...
  • 7篇白血病.淋巴...
  • 5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中华血液学杂...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达拉滨替代环磷酰胺的清髓性预处理化疗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氟达拉滨替代改良BuCy方案中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23例采用改良BuCy预处理化疗,22例采用BuFlu方案(氟达拉滨每天40 mg/m2,用5d,来替代改良BuCy方案中的环磷酰胺)进行预处理化疗.移植均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观察比较两组预处理方案相关不良反应、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发生和长期随访下的无病生存情况.结果 除改良BuCy组1例患者死于预处理后脑出血,其余患者均获得成功植入.两组患者预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Flu组患者病毒感染较改良BuCy组高(P=0.009),而Ⅲ~Ⅳ度急性GVHD发生率较低[26.1%(6/23)比4.5%(1/22),P=0.046].中位随访41个月,改良BuCy组非复发死亡4例(17.4%),BuFlu组非复发死亡2例(9.1%)(P=0.665).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0.3%(7/23)和40.9%(9/22)(P=0.47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1±l 1.9)%和(61.4±10.8)%(P=0.659),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4.5±12.1)%和(22.1±12.3)%(P=0.747).结论 氟达拉滨替代改良BuCy方案中环磷酰胺的预处理化疗耐受性较好,严重GVHD发生率低,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应用时应注意移植中感染及复发的风险.
胡凯王继军田磊万伟赵伟李其辉克晓燕
关键词:氟达拉滨
ECT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作用研究
目的了解 ECT 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18F-FDG 为显像剂的带 CT 的双探头符合线路 ECT 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2年至2006年54例淋巴瘤患...
马兰张燕燕王晶赵伟景红梅王继军李欣欣克晓燕
文献传递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中粒细胞缺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通过分析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NP)与非NP者万古霉素谷浓度水平,探讨化疗后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化疗后出现感染的60例血液肿瘤患者,分为NP组30例和非NP组30例。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谷浓度水平与NP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NP组和非NP组患者的万古霉素谷浓度分别为7.80(4.9013.10)和12.50(7.3016.50)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万古霉素谷浓度与患者是否为粒细胞缺乏及肌酸酐水平具有相关性。结论NP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较低,对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时需考虑患者是否为粒细胞缺乏状态。
汪羚利何娜万伟田磊杨萍王继军刘维董菲董菲
关键词:万古霉素中性粒细胞缺乏血药浓度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L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32(9~70)岁,中位病程2个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者占68.2%(15/22)。22例患者均进行了化学治疗,初始化学治疗采用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E(CHOP联合依托泊苷)或BEACOP(CHOP联合依托泊苷+博莱霉素)方案,14例(63.6%)患者达完全缓解,ALK阳性患者的初治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ALK阴性患者(P<0.05),年龄、性别、分期、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B症状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41(2~150)个月,12例存活,中位无进展时间为22.5(2~150)个月,年龄、性别、分期、国际预后指数、ALK表达、β2-MG水平、LDH水平、B症状对生存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CL以ALK阳性为主,化学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CHOPE方案是较好的初治方案,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董菲刘彦李其辉王继军景红梅克晓燕
关键词: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预后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CD_(33)、CD_(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_(14)有助于AML-M_4、AML-M_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_2、CD_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_(19)、CD_(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_(34)^+AML和CD_(34)^-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蒋俊煌赵伟景红梅王继军万伟刘彦陈渝萍克晓燕
关键词:免疫表型间接免疫荧光法预后
全文增补中
IgD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Ig D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13年6月间15例新发Ig D MM临床资料。15例诱导治疗中传统化疗9例、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治疗6例。诊断及疗效采用IMWG的标准评估,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男女比例2∶1,中位年龄57(40-72)岁;15例均为Durie-SalmonⅢ期,轻链为λ型占80%(12/15),有骨损害者占了86.7%(13/15),髓外侵犯者33.3%(5/15),胸腔积液26.7%(4/15),肾功能损害86.7%(13/15),贫血占93.3%(14/15),血清白蛋白<35 g/L占26.7%(4/15),平均肌酐清除率为23.1(6-44)ml/min,诊断时中位血红蛋白82(43-131)g/L。结果表明,可随访11例中,8例死亡,3例存活;平均随访20(0.5-13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PFS)7(95%置信区间CI 4.6-9.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OS)时间15(95%CI 6.6-27.4)个月;用传统化疗诱导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7(95%CI 6.0-28.0)个月,用含硼替佐米方案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期15(95%CI 0.0-33.3)个月(P=0.90)。15例中可评价疗效14例,完全缓解者(CR)33.3%(5/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者(VGPR)13.3%(2/15);部分缓解(PR)20%(3/15);疾病稳定者(SD)20%(3/15);疾病进展者(PD)6.7%(1/15)。结论:Ig D MM是一种少见的MM类型,预后差。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诱导方案对伴髓外浸润的患者有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可能改善患者生存期。
刘彦克晓燕王晶景红梅王继军董菲万文丽张巍
关键词:骨髓瘤免疫球蛋白D硼替佐米
老年高危淋巴瘤化疗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老年高危淋巴瘤预后不佳,高剂量化疗相关死亡率高,为了改善老年高危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探讨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老年高危淋巴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对我院2009年01月...
胡凯王继军景红梅田磊付林李其辉克晓燕
关键词:淋巴瘤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30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T-LB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生存和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位年龄24.5岁,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中高危/高危25例(83.3%),22例患者(73.3%)存在结外受累,17例(56.7%)存在骨髓受累;19例(63.3%)有纵隔大包块。治疗总有效率为80%,完全缓解率为36.7%,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7.1%和26.0%。ALL样化疗方案显著优于NHL样方案,3年生存率分别为59.1%vs 27.3%。成年的T-LBL患者HSCT组与单纯化疗组比较,两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5.0月和13.0月,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9)。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ECOG评分、IPI评分、贫血、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诱导治疗方案、近期疗效、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为预后相关因子。结论:T-LBL好发于青年男性,易发生纵隔大包块及骨髓侵犯,在治疗方面ALL样化疗方案显著优于NHL样方案,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改善成人患者预后、减少复发。化疗联合异体DC/CIK免疫细胞治疗可作为移植后复发患者的一种尝试性治疗。
杨萍赵伟景红梅胡凯万伟王继军克晓燕
关键词: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
伴FLT3-ITD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伴有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突变(FLT3-ITD)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和对治疗的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1月到2017年7月初诊AML(除M3型)128例,分为FLT3-ITD突变和无FLT3-ITD突变组。FLT3-ITD和NPM1突变采用PCR和基因测序法检测。采用标准3+7方案或CAG作为首次诱导化疗方案。4人接受索拉非尼治疗。总生存期(OS)定义为从确诊到死亡或最后随访之间的持续时间。统计采用SPSS 17.0软件,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采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结果:有临床资料可评价97例,4例FLT3-TKD突变(占4.1%),19例FLT3-ITD突变(占19.59%)。中位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和乳酸脱氢酶(LDH)值在FLT3-ITD组明显升高,在FLT3-ITD突变组和无突变组分别为64.65(1.07-587.92)×109/L vs 39.68(0.45-203.81)×109/L(P=0.00)、69.62(16-99)%vs 36.35(0-92)%(P=0.00)和LDH 526(124-2729)U/L vs 265(20-1977)U/L(P=0.029)。同时合并NPM1突变的比率在FLT3-ITD组和无FLT3-ITD组分别为36.8%(7/19)和6.8%(5/74)(P=0.002)。CR+PR在FLT3-ITD组低于无突变组[31.6%(6/19)vs 64.9%(48/74)](P=0.028)。OS时间在FLT3-ITD组较无突变组明显缩短,分别为5和18个月(P=0.027)。OS在FLT3-ITD和NPM1双阳性患者与FLT3-ITD单阳性患者间无差异,均为5个月(P=0.880)。接受索拉非尼治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3个月。结论:FLT3-ITD是AM L中的常见突变,FLT3-ITD AM L更易并发NPM1基因突变,表现有更高的白细胞数和外周血原始细胞及LDH水平,其首次治疗后的CR率低,总体生存差。
刘彦克晓燕王晶王继军景红梅董菲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同时探索影响生存和预后的因素。结果:共收集到4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0(12-82)岁,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47:1。中位随访28(1-112)个月,5年总生存(OS)率为49.3%。ECOG评分0-1分组与≥2分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51.6%和0(P=0.001);IPI评分0-1分组与≥2分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0.0%和40.6%(P=0.027);淋巴瘤分期Ⅰ/Ⅱ期组与Ⅲ/Ⅳ期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1.3%和31.7%(P=0.005);无B症状组与有B症状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79.0%和30.1%(P=0.013);治疗前血浆中EBV-DNA <5×102/ml组与≥5×102/ml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60.4%和33.3%(P=0.003);单纯化疗组、放化疗联合组及放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5年OS率分别为12.9%、86.5%和62.5%(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NK/T细胞淋巴瘤患者OS的因素有ECOG评分、IPI评分、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水平和治疗模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B症状、血浆EBV-DNA拷贝数和治疗模式是NK/T细胞淋巴瘤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ECOG评分、B症状、EBV-DNA拷贝数、治疗模式是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李其辉杨萍王继军董菲田磊万伟克晓燕景红梅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预后因素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