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疗效
  • 3篇输尿管
  • 3篇输尿管镜
  • 3篇尿管
  • 2篇诊治
  • 2篇受体
  • 2篇受体阻滞剂
  • 2篇术后
  • 2篇尿道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切除
  • 2篇前列腺切除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阻滞剂
  • 2篇疗效分析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膀胱
  • 2篇M受体

机构

  • 9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江苏大学
  • 5篇金坛市人民医...
  • 3篇石首市人民医...
  • 1篇宜昌市第一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2篇王荣
  • 8篇章小平
  • 7篇王雪刚
  • 7篇陈宣余
  • 5篇陈力
  • 5篇韩伟伟
  • 4篇曾甫清
  • 4篇陈伟军
  • 3篇范民
  • 3篇庞自力
  • 3篇薛一峰
  • 3篇史文华
  • 2篇王悦
  • 2篇鞠文
  • 2篇徐翠霞
  • 2篇江敏
  • 2篇于静芳
  • 1篇李广永
  • 1篇蒋林涛
  • 1篇曾进

传媒

  • 4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中华腔镜泌尿...
  • 2篇现代泌尿生殖...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再次入院的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患者再入院的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3月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TURP后再次入院的比率、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1604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93例,约占接受手术治疗者的5.8%,平均再入院时间17个月。其中膀胱颈疤痕狭窄18例,行膀胱镜下疤痕切除术;腺体复发42例,行再次TURP术;反复肉眼血尿并急性尿潴留17例,均在膀胱镜下行血块清除术;尿道狭窄16例,11例行尿道镜下冷刀内切开,5例行尿道外口切开术,术后联合定期尿道扩张治愈。结论 BPH患者行TURP后再次入院的比率为5.8%,腺体复发是TURP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术前准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TURP术后再次入院的关键。
王荣陈力王雪刚陈宣余韩伟伟庞自力范民鞠文曾甫清章小平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再次入院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闭孔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利用针形电极诱发神经反射、弧形切割并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中预防闭孔神经反射的效果。方法 2008年4月至2010年10月,82例膀胱肿瘤患者在椎管麻醉下行TURBT,对针形电极弧形切割诱发的闭孔神经反射采用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结果术中针形电极诱发闭孔神经反射27例,通过肿瘤基底部深肌层水平方向浸润注射利多卡因后闭孔神经反射消失。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现膀胱壁破裂、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针形电极弧形切割结合肿瘤基底部闭孔神经阻滞可有效预防TURBT术中闭孔神经反射,降低膀胱穿孔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该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王荣王雪刚陈宣余江敏章小平
关键词:膀胱肿瘤闭孔神经反射神经传导阻滞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切除(PKRP)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TVP)治疗大体积(>80g)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PKRP或TV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式患者围手术期一般资料及术后的随访结果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患者对排尿症状改善的满意度评分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对比研究表明,TVP组在手术时间及切除组织体积等方面要优于PKRP组,PKR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TVP组显著减少。术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调查结果表明,TVP术式的满意度显著优于PKRP术式。术后3、6个月时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IPSS评分等指标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术后6个月TVP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和IPSS评分明显优于PKRP组。结论对于大体积前列腺患者而言,PKRP和TVP手术各有优缺点,最终的术式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和手术者对不同术式的手术技巧差异和熟悉程度等多方面来考虑。
王荣陈伟军史文华薛一峰王悦徐翠霞于静芳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切除术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24例疗效分析(附视频)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技术治疗输尿管狭窄24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狭窄位于输尿管上段6例,中段10例,下段8例,狭窄长度0.5~1.5cm。所有患者术后均留置5F或6F双J管1根,术后1个月拔除。结果24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10个月,20例临床治愈,4例狭窄复发,再次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后痊愈。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狭窄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输尿管狭窄的术式。
王荣章小平王雪刚陈力陈宣余韩伟伟阮安明
关键词: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钬激光
α_1联合M受体阻滞剂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双J管综合征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评估α1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以及α1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防治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双J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排除术前前列腺增生、泌尿系严重感染、泌尿系结核、重度肾积水和总肾功能异常的病例,将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n=22)、α1受体阻滞剂组(n=25)、M受体阻滞剂组(n=23)以及联合治疗组(n=28)。空白组患者作为空白对照,不给于任何受体阻滞剂干预,其余3组患者术后第2天分别口服α1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0.2 mg,每晚1次)、M受体阻滞剂(托特罗定,2 mg,每天2次)、α1联合M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联合托特罗定,剂量同前)直至术后30 d拔除双J管。记录试验期间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比较4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后24 h、拔除尿管后2 h和拔除双J管后2 h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结果 4组患者均在术后30 d时拔除双J管,并完成术后的随访和问卷调查。4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拔除尿管后2 h和拔除双J管后2 h IPSS评分显示α1受体阻滞剂组、M受体阻滞剂组和联合治疗组要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拔除尿管后2 h、拔除双J管后2 h QOL评分以及术后2 h VAS评分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拔除尿管后2 h和拔除双J管后2h VAS评分三组治疗组疗效优于空白组(P<0.05),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α1受体阻滞剂组和M受体阻滞剂组(P<0.05)。结论相对于空白组,α1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和联合治疗对输尿管镜碎石术后留置双J管的IPSS评分均有改善作用。联合治疗在减轻术后留置双J管的QOL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单一α1受体阻滞剂或M受体阻滞剂。
王荣章小平陈伟军史文华薛一峰
关键词:Α1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CP/CPPS的近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M受体拮抗剂l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和抗组胺药物(盐酸氯雷他定片)联合治疗a·受体阻滞剂(哈乐)无效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CP/CPPS)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1年9月~2013年5月,排除包茎、尿道炎、前列腺增生和尿道狭窄等病例,我院泌尿外科门诊诊治a。受体阻滞剂(哈乐)治疗无效的ⅢBCP/CPPS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抗组胺药物(盐酸氯雷他定片)、M受体阻滞剂(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和联合治疗组(盐酸氯雷他定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持续治疗6周后门诊复查。记录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比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计数和NIH-CPSI评分,评估治疗的有效性。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治疗6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NIH-CPSI评分和前列腺按摩液自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X2检验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单一抗组胺组和单一M受体阻滞剂组(P〈O.05)。治疗期间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抗组胺药物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能够显著地改善a。受体阻滞剂无效cP/CPPS的临床症状,减少前列腺按摩液白细胞计数。相对于单一抗组胺药物或单-M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近期疗效更佳,可在临床推广。
王荣陈伟军王悦于静芳徐翠霞
关键词: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抗组胺药物
双J管内引流治疗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体会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估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内引流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经膀胱镜下置入输尿管双J管治疗院外抗生素治疗失败的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患者34例。结果:34例全部顺利置入输尿管双J管并保留2~4天,术中和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经抗炎治疗后所有患者48 h内体温恢复正常,腰痛症状消失。胎儿出生后无畸形、智力障碍及先天性疾病报告。结论:经膀胱镜下逆行置入输尿管双J管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等优点,可作为临床上妊娠期肾积水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单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王荣王雪刚陈宣余江敏章小平
关键词:肾积水妊娠急性肾盂肾炎
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85例报道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的有效性。方法:2004年10月~2011年2月采用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治疗小儿隐匿阴茎85例。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17例患儿术后出现明显包皮水肿,2~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2~14个月,所有患儿阴茎体显露充分,阴茎无明显退缩现象。结论:隐匿阴茎的形成与先天性阴茎皮肤浅筋膜层发育异常有关,改良阴茎脱套固定术式具有手术视野显露良好、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等优点,是小儿隐匿阴茎治疗的理想方法。
王荣陈力王雪刚陈宣余韩伟伟侯丹曾甫清章小平
关键词:隐匿阴茎
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采取输尿管镜技术治疗的输尿管膀胱壁间段结石患者86例。结果全部患者成功碎石并留置双J管,术后4周拔除。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与尿常规未见同侧肾积水、输尿管开口狭窄和尿路感染。结论输尿管镜技术治疗输尿管壁间段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优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王荣陈力王雪刚陈宣余韩伟伟庞自力范民鞠文曾甫清章小平
关键词:输尿管镜
内皮抑素基因对ACHN R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利用已构建的带有内皮抑素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质粒导入裸鼠ACHN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细胞中,研究内皮抑素基因对R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ACHN细胞浓度1×107个/L,经裸鼠右侧背部皮下注射0.2 ml,共注射24只裸鼠。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治疗组:每只裸鼠瘤内3点注射复合物100μl(内含30μl梭华-SofastTM和30μg pSecES质粒);对照组:每只裸鼠瘤内3点注射复合物100μl(内含30μl梭华-SofastTM和30μg pcDNA3.1质粒);空白组:每只裸鼠瘤内3点注射生理盐水100μl。各组每只裸鼠间隔3 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细胞增殖状态,按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SABC)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细胞凋亡检测用TUNEL法。结果内皮抑素真核表达质粒能显著抑制裸鼠ACHN RCC肿瘤体积增长,pSecES治疗组平均瘤重明显小于空白组和对照组(P<0.01),与空白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34.48%,与对照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为40.68%。治疗组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pSecES治疗组肿瘤组织的AI/PI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F=189.27,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肿瘤体积与细胞增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41 2,P>0.05),肿瘤体积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r=-0.734 6,P<0.01)。结论内皮抑素基因治疗可使裸鼠ACHN RCC肿瘤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的数量减少,在总体上表现为肿瘤的生长变慢、体积变小。
王荣曾进蒋林涛李广永
关键词:内皮抑素肾细胞癌增殖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