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莹莹

作品数:1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药物
  • 4篇抑制肿瘤
  • 4篇肿瘤
  • 4篇肿瘤细胞
  • 4篇细胞
  • 4篇传统药
  • 4篇传统药物
  • 2篇抑制肿瘤细胞
  • 2篇三尖杉酯碱
  • 2篇铁电
  • 2篇铁电薄膜
  • 2篇肿瘤免疫
  • 2篇肿瘤免疫治疗
  • 2篇钛酸铅
  • 2篇锆钛酸铅
  • 2篇细胞质
  • 2篇下调
  • 2篇小鼠
  • 2篇小鼠实验
  • 2篇密度泛函

机构

  • 1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12篇王莹莹
  • 4篇刘相国
  • 4篇李晓鹏
  • 4篇苏玲
  • 2篇刘超
  • 1篇张冬菊
  • 1篇刘成卜

传媒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苯苷在制备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苯苷在制备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制剂中的应用,其中有效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乌苯苷的浓度为100~200nmol/L。本发明证明了乌苯苷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质中Ca<Sup>2+</Sup>稳态...
刘相国苏玲李晓鹏孙庆国王莹莹
高三尖杉酯碱在制备抑制肿瘤细胞PD-L1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三尖杉酯碱在制备抑制肿瘤细胞PD‑L1制剂中的应用,其中有效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高三尖杉酯碱的浓度为0.5~2μmol/L。此外,本发明证实TRIM13介导PD‑L1的泛素化,且HHT增加肺癌细...
苏玲刘相国刘超李晓鹏王莹莹
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血液透析(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并与腹膜透析(PD)患者对比,以便早期诊断PH并进行干预。   对象与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06年8月-20...
王莹莹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动静脉内瘘
Cu49Hf42Al9金属玻璃热膨胀行为研究
Cu基金属玻璃比Ni、Ti、Al基金属玻璃等拥有较高的玻璃形成能力(GFA),而比Pd、Pt、Y基金属玻璃等具有较低的合金成本,并且与最常见的Zr基金属玻璃相比有较高的断裂强度。所以Cu基金属玻璃是一种既有潜力发展出大尺...
王莹莹
关键词:金属玻璃冷却速率非晶薄带热膨胀系数非晶态合金
金基催化剂催化若干重要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
金催化近年来己成为研究的热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Haruta等发现负载在过渡金属氧化物上的金纳米粒子在CO氧化反应中具有极高的催化活性并表现出独特的湿度增强效应,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金没有催化活性的传统观念,从而在世...
王莹莹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文献传递
乌苯苷在制备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苯苷在制备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制剂中的应用,其中有效下调肿瘤细胞PD‑L1水平的乌苯苷的浓度为100~200nmol/L。本发明证明了乌苯苷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质中Ca<Sup>2+</Sup>稳态...
刘相国苏玲李晓鹏孙庆国王莹莹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表情识别问题的研究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其逐渐被生活化,因此,人们对机器的智能化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期望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体力上的工作,还期望机器人可以判断人的心理活动和真实意图,实现人与计算机...
王莹莹
关键词:人脸表情识别人机交互卷积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研究
现代奥运会是以体育运动为基础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视觉形象作为其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标志和思想内涵的艺术表达。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在这一时刻围绕奥林匹克视觉形象设计艺术进行研究,对推动...
王莹莹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视觉形象精神文化设计艺术
文献传递
NO分子在金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2011年
气体分子在过渡族金属表面吸附是异相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研究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特性是了解其催化性能的基础,多年来一直是表面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理论研究在解释吸附机理、实验现象以及证实实验结论的可靠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NO分子在中性及带正、负电荷的Au(111),Au(100),Au(310)和Au/Au(111)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NO倾斜地吸附在金表面.在这种吸附构型中,Au原子的dz2轨道和NO分子的2π*轨道对称性匹配,并达到最大重叠.中性及带正、负电荷的Au(111),Au(100),Au(310)和Au/Au(111)表面不同吸附位对NO的反应活性不同,NO易吸附于各个金表面的顶位.计算结果显示,NO分子在Au(111)面几乎不吸附,而在Au/Au(111)的吸附能高达0.89eV.对表面金原子d态电子分波态密度分析表明,金表面对NO分子的吸附活性随着金原子配位数的减少而增强,这是由于低配位数的金原子的d态电子更靠近费米能级.当金表面增加或减少一个电子时,金表面对NO的吸附能有明显变化.正电荷的金表面对NO吸附的活性比中性的表面活性高,而带负电荷的表面对NO分子吸附的活性比中性的表面活性低.为了揭示电荷对金表面吸附活性的影响,我们计算了不同电荷态金表面的d带中心能量数值.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正电荷的聚集,金表面的d带中心能量逐渐增加.本文结果对相关的实验研究有一定指导作用.
王莹莹张冬菊刘成卜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高压电性能锆钛酸铅铁电薄膜的低热预算制备和构效关系研究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小型化、集成化、高性能电子元器件需求日益增加,钙钛矿型(ABO3)铁电薄膜材料因其优异的非挥发存储铁电性、介电绝缘性、压电性和热释电特性而成为这些元器件的重要材料来源。由铁电薄膜制成的压电悬臂...
王莹莹
关键词:铁电薄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