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转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洋桔梗
  • 2篇烟草
  • 2篇农杆菌
  • 2篇农杆菌介导
  • 2篇农杆菌介导法
  • 2篇葡聚糖酶
  • 2篇最佳反应体系
  • 2篇碱性
  • 2篇Β-1,3-...
  • 1篇烟草品种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月季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植株
  • 1篇生物信息
  • 1篇生物信息学
  • 1篇生物信息学分...
  • 1篇葡聚糖酶基因
  • 1篇离体培养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王转梅
  • 6篇陈崇顺
  • 5篇曹伟杰
  • 3篇王轶
  • 3篇马文晔
  • 3篇张娟
  • 2篇岳敏
  • 1篇乔宁宁
  • 1篇邹爱兰
  • 1篇金凤
  • 1篇张倩
  • 1篇李琳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月季离体培养植株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被引量:5
2008年
以月季品种红双喜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6-BA与NAA浓度配比、不同芽龄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不同NAA浓度与培养基大量元素强度组合对芽苗再生根诱导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月季品种红双喜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5 mg/L,增殖倍数可达5.0;芽龄在5周以上的腋芽丛生芽增殖倍数可达5.0以上;芽苗再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0.05 mg/L,再生根诱导率可达90%,平均再生根数为8.1条,瓶苗的移栽成活率高达1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月季品种红双喜离体培养植株高效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月季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基础。
曹伟杰陈崇顺王轶金凤王转梅
关键词:月季离体培养
洋桔梗ISSR最佳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品种遗传多样性检测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洋桔梗ISSR反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洋桔梗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5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含2.5μL 10×PCR buffer、1.5 mmol/L Mg2+、0.3 mmol/L dNTPs、0.2μmol/L引物、30 ng/μL洋桔梗基因组DNA模板及2.0 U的TaqDNA聚合酶。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通用性。8个不同基因型洋桔梗材料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表明,该ISSR分子标记可有效地检测出其中4个不同品种之间、同一品种F1代及F2代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但未能检测出同1个品种F1代2个株系之间或2个转基因株系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马文晔陈崇顺曹伟杰张娟王转梅岳敏
关键词:洋桔梗ISSR分子标记最佳反应体系
农杆菌介导烟草抗真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洋桔梗被引量:3
2016年
为获得洋桔梗抗真菌病害新品种,本研究将烟草抗真菌β-1,3-葡聚糖酶基因(Glu)与质粒p BI121重组,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Glu,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洋桔梗品种Double Mariachi Pink叶块,共获得21个卡那霉素抗性株系。对抗性株系进行PCR扩增,获得10个阳性株系。选取其中生长良好的5个株系进行RT-PCR检测,鉴定出3个株系(EG6、EG11和EG17)为转基因正常转录株系。EG6、EG11和EG17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株系的β-1,3-葡聚糖酶的平均活力分别为0.301 U、0.243 U、0.401 U及0.236 U,其中EG6和EG17株系的平均活力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株系。洋桔梗离体叶片的抗灰霉病鉴定显示,EG17病斑面积(0.432 cm2)显著小于非转基因对照株系(2.156 cm2)。此外,EG17对灰霉病的抗性还表现为发病延迟、病斑面积扩大速度减慢等。
付晓佳张倩李琳乔宁宁王转梅陈崇顺
关键词:洋桔梗Β-1,3-葡聚糖酶基因农杆菌介导法
烟草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DoubleMariachiPink’洋桔梗的研究
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属龙胆科一、二年生的草本观赏植物,原产于美洲中部地区。它具有色彩丰富、花朵美丽等特点,作为切花新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是近年来世界上十分流行的十大切花之一。   然...
王转梅
关键词:洋桔梗分子检测
文献传递
农杆菌介导洋桔梗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以洋桔梗品种Double Mariachi Pink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效率的几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与农杆菌合适的共培养时间为5 d;以新的切割方法——"刺孔法"切割叶片,每个叶块外植体再生不定芽平均15.22个,明显多于"三刀切"的11个;"刺孔法"的叶块转化率达到77.7%,每个叶块再生卡那霉素抗性苗平均0.64株,明显高于"三刀切"的57.7%和0.38株;在"刺孔法"处理中,与孔外边缘切口相比,分布均匀的孔内切口利于更多不定芽的再生和卡那霉素抗性苗的形成。
张娟曹伟杰陈崇顺马文晔王转梅岳敏
关键词:洋桔梗农杆菌介导法共培养
利用正交设计建立洋桔梗RAPD最佳反应体系被引量:5
2008年
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影响洋桔梗RAPD反应的Mg2+、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等主要因素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建立了洋桔梗RAPD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积中,10×PCR buffer为2.5μL,Mg2+浓度为2.0 mmol/L,dNTPs浓度为0.4 mmol/L,引物浓度为0.2μmol/L,模板浓度为50 ng/μL,Taq DNA聚合酶用量为1.0 U;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退火温度对RAPD扩增产物的影响,退火温度经筛选选定为41℃;最后再将该反应体系应用于不同引物,结果表明该优化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通用性。
王轶陈崇顺曹伟杰王转梅
关键词:洋桔梗RAPD正交设计
烟草品种Xanthi NN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烟草碱性β-1,3-葡聚糖酶具有较强的抗真菌病害等作用。本研究根据烟草Samsun与抗真菌作用有关的碱性β-1,3-葡聚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Xanthi NN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将扩增产物与pUC57-T载体重组,再以该重组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后测序,并对其编码酶蛋白进行了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及蛋白质同源性比较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1 868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除终止密码子外,共编码35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EU867448)。该酶分子量为28.4 kDa,pI为9.72,是一个碱性蛋白;具有多个螺旋、转角、延伸链和无规卷曲等二级结构,其中α-螺旋占35.65%,β-转角占5.57%,延伸链占19.22%,无规卷曲占39.55%;三级结构同源建模预测显示,它与香蕉(Musa supientum)β-1,3-葡聚糖酶(PDB number 2cygA)具有60%的一致性;推测该酶蛋白与颠茄(Atropa belladonna)、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等茄科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编码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89%和81%。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烟草抗真菌的β-1,3-葡聚糖酶的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转梅陈崇顺王轶曹伟杰邹爱兰马文晔张娟
关键词:烟草生物信息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