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铁铸

王铁铸

作品数:20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腰椎
  • 9篇骨折
  • 5篇腰椎骨折
  • 5篇椎弓
  • 5篇椎弓根
  • 5篇椎骨
  • 5篇椎体
  • 4篇胸腰椎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老年
  • 3篇电图
  • 3篇手术
  • 3篇突出症
  • 3篇椎弓根钉
  • 3篇椎管
  • 3篇椎管狭窄
  • 3篇椎间盘
  • 3篇椎间盘突出
  • 3篇椎间盘突出症
  • 3篇椎体成形

机构

  • 14篇衡水市第四人...
  • 4篇唐山市第二医...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河北联合大学
  • 2篇衡水市第二人...

作者

  • 19篇王铁铸
  • 10篇王清和
  • 8篇刘璞
  • 7篇裴世深
  • 5篇李士学
  • 3篇梁俊生
  • 3篇王月
  • 3篇焦甲勋
  • 3篇张晓强
  • 3篇周宁
  • 2篇张辉良
  • 2篇张洪斌
  • 2篇王月
  • 2篇吕志伟
  • 2篇冯志杰
  • 2篇康肖
  • 2篇孔庆海
  • 1篇魏国勇
  • 1篇李永民
  • 1篇张玉宝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腰椎骨折前路内固定技术被引量:1
2006年
王铁铸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脊柱侧弯矫形短节段椎体
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破裂的综合处理
2016年
目的,探究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破裂的综合处理治疗效果。目的,以2011年4月-2015年4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6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抽签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纳入30例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另1组为观察组,纳入30例均采取综合处理治疗。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破裂切口愈合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综合处理模式治疗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可有提高患者破裂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值得临床推广。
王铁铸王清和闫箐辉裴世深刘璞张晓强
关键词:脊柱后路手术
基于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2024年
目的通过伤椎高度、Cobb角评估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技术研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在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1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5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48.59岁;骨折节段,L137例,L223例,L1121例,L1235例。按照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患者均行椎弓根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上关节突外缘垂直线与横突平分线交点(Magerl法)定位椎弓根钉。观察组患者给予棘突与椎板外缘定位椎弓根钉。对比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矢状面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骨代谢、骨愈合、炎症反应、肿胀及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年的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矢状面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伤椎矢状面Cobb角低于对照组[(9.8±2.9)°vs(13.5±3.0)°。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高于观察组[(14.2±3.4)%vs(8.6±2.2)%。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骨钙素(BG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19.23±6.34)μg/L vs(182.54±5.17)μg/L、(112.72±2.18)μg/L vs(93.67±2.69)μg/L、(7.52±0.36)μg/L vs(4.21±0.14)μg/L。P<0.05]。观察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L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指标均高于对照组[(107.58±4.25)μg/L vs(92.12±4.19)μg/L、(296.57±8.04)μg/L vs(237.28±7.82)μg/L。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IL-1)指标均低于对照组[(1.20±0.27)μg/L vs(1.52±0.51)μg/L、(1.06±0.14)μg/L vs(1.35±0.28)μg/L、(0.98±0.27)μg/L vs(1.19±0.42)μg/L。P<0.05]。第1天、第5天、第10天、第15天、�
李忠尹祖昌闫菁辉王铁铸孟宪卿王清河
关键词:骨代谢COBB角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弓根钉体外撑开结合伤椎骨水泥注入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钉体外撑开结合伤椎骨水泥注入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皮椎弓根钉体外撑开结合伤椎骨水泥注入治疗中老年胸腰椎骨折。测量手术前后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的高度丢失率。结果术前平均腰背痛VAS评分(7.2±1.6)分,ODI(52.6±16)。术后平均腰背痛VAS评分(2.4±1.6)分,ODI(21.6±9),平均腰背痛VAS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前椎体前缘的丢失率(49.4±12.5)%,术后(8.2±4.9)%,末次随访时(9.2±5.1)%;术前后凸角度(18.1±4.3)°,术后后凸角度(3.5±1.9)°,末次随访时(4.2±1.8)°。椎体高度丢失率、后凸角度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伤椎成形术结合体外椎弓根钉撑开系统一期矫正伤椎的压缩高度及恢复正常的脊柱生理曲度,创伤小,是中老年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铁铸王月王清和刘璞焦甲勋闫菁辉张晓强陈祥云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骨水泥
CT联合肌电图诊断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肌电图联合应用诊断椎间孔型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7例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29例术前普通CT、MRI扫描检查均未发现明确椎管狭窄情况,经肌电图联合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初步定位,再进行手术探查性治疗。结果 29例经手术证实均为特殊类型腰椎间孔狭窄,术后参照改良Macanab[2]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1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89.7%。术前及术后疗效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肌电图能够更加准确定位腰椎管狭窄部位,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王清和李士学刘璞裴世深康肖焦甲勋王铁铸陈红霞
关键词:螺旋CT肌电图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的后凸畸形被引量:3
2012年
随着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对胸腰椎骨折生物力学的认识加深,大部分胸腰椎骨折患者获得了正确的治疗,但是术后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并不少见,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后凸畸形或伴椎管狭窄是目前临床医师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我科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钛网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并发迟发性后凸畸形患者.
裴世深王清和刘璞康肖李士学王铁铸闫蕾
关键词:后凸畸形椎弓根钉钛网植骨
闭合复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3
2010年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常伴有骨质疏松,因此低能量损伤即可引起粉碎性骨折。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其治疗也不断发展,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技术的应用使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愈合率大大提升。LCP是AO组织在动力加压钢板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的基础上,
梁俊生王铁铸冯志杰
关键词: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闭合复位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目的:分析总结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手术失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2013-2015年我院收治的419例腰椎管狭窄症资料完整的病例,8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后路椎管减压术后健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运动、感觉障碍。
王铁铸王清和王月刘璞李士学裴世深张晓强
关键词: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术后失败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被引量:40
2013年
目的比较使用利伐沙班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与单纯使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53例)术后使用利伐沙班联合IPC治疗,B组(45例)术后只使用利伐沙班。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 A组发生DVT 2例(3.77%),B组发生DVT 4例(8.88%);DVT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术后利伐沙班联合IPC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较单纯应用利伐沙班效果更好。
王月王铁铸吕志伟梁俊生张洪斌孔庆海张辉良冯志杰
关键词: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利伐沙班间歇充气加压
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被引量:5
2010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转变,今天的骨科医师,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尤其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加之老年患者由于各器官系统所固有的生理老化现象,使得其创伤性骨折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都不同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因此有必要阐述一下老年创伤性骨折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满足老年患者的需求,促进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骨科工作的协调发展。
王铁铸梁俊生王月
关键词:创伤性骨折老年患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