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雅敏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生长...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生长因子
  • 3篇变化及意义
  • 2篇胸腔
  • 2篇胸腔积液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诱导痰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哮喘
  • 2篇支气管哮喘患...
  • 2篇生长因子水平
  • 2篇嗜酸
  • 2篇阻塞性
  • 2篇细胞
  • 2篇哮喘

机构

  • 9篇武警四川总队...

作者

  • 9篇王雅敏
  • 8篇胡建英
  • 3篇姜玲
  • 2篇黄婷
  • 2篇李峤珂
  • 2篇陈静
  • 1篇江国强
  • 1篇刘娴
  • 1篇杨明利
  • 1篇熊淼

传媒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及相关因素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改变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测定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14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肺功能,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改变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分别为(90.1±10.7)%、(91.1±13.9)%、(93.2±12.7)%、(100.4±12.8)%、(89.2±9.52)%、(82.4±12.4)%、(81.3±17.7)%,均低于对照组的(101.6±12.6)%、(99.7±16.8)%、(104.8±9.7)%、(108.5±11.7)%、(103.3±12.5)%、(105.1±8.8)%、(101.5±19.4)%(P〈0.05或〈0.01)。相关分析表明,VC、FVC、FEV1、MVV、TLC与年龄、体重指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无显著相关性;DLCO、DLCO/VA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17、-0.651,P〈0.01),还与病程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14、-0.45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微血管并发症积分是DLCO/VA惟一显著性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以限制性为主的肺通气功能损害及肺弥散功能损害,微血管并发症和病程是影响肺弥散功能的主要因素。
胡建英王雅敏陈静姜玲
关键词:肺弥散能力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细胞趋化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哮喘患者76例,按病程分为哮喘急性发作组25例,哮喘持续组27例,哮喘缓解组2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8例设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肺功能检测及外周血嗜酸细胞(Eos)计数和血清Eotaxin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哮喘缓解组外周血Eos计数及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持续组、哮喘缓解组血清Eotaxin水平与其外周血Eos计数呈正相关(r=0.592,0.598,0.584;P=0.031,0.033,0.029),与最大呼气流速改变率(ΔPEF%)呈正相关(r=0.589,0.591,0.585;P=0.035,0.041,0.042),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82,-0.576,-0.569;P=0.042,0.044,0.039)。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Eotaxin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肺功能受累情况及气道高反应性显著相关,Eotaxin是参与哮喘气道炎性反应过程的重要因子。
胡建英王雅敏姜玲
关键词:哮喘趋化因子嗜酸细胞嗜酸细胞呼吸功能试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漏诊。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AMI 253例,比较44例慢性肺心病合并AMI(A组)与209例单纯AIM(B组)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 A组胸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呼吸困难加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心电图特点比较,A组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右束支阻滞发生率高于B组(P<0.05)。A组在发病48 h内确诊30例(68.2%),14例就诊后延误了AMI诊断,误诊、漏诊率为31.8%。A组病死率(31.8%)显著高于B组(15.3%)(P<0.01),其中85.7%为误诊、漏诊病例。结论慢性肺心病合并AMI时,胸痛少见,容易漏诊。且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不佳,临床应予重视。
江国强王雅敏李峤珂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心肌梗死误诊漏诊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择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30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28例和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24例进行肺功能测定和用诱导痰检查方法对痰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并用EMSA法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结果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为0.9(0.4—1.4)×10^9/L,明显高于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的0.1(0—0.2)×10^9/L、0.0(0~0.1)×10^9/L(P值均<0.05);COPD组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为2.3(1.8~2.8)×10^9/L,明显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的1.1(0.2~1.9)×10^9/L、1.0(0.8~1.2)×10^9/L(P值均<0.05)。哮喘组、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分别为(2.3±0.5)、(0.3±0.1)、(0.9±0.2)μg/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哮喘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62,P<0.05),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56,P<0.05);COPD组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水平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r=0.43,P<0.05),与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无相关性(r=0.21,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上调,VEGF可能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过程;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VEGF表达下降,VEGF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
胡建英王雅敏黄婷熊淼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微创闭式引流术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胸腔穿刺术进行胸腔抽液、注药等;治疗组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留置深静脉导管于胸腔进行抽液、引流、注药等。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时胸腔积液深度、胸腔积液吸收所需时间、完成单次操作的时间及胸膜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闭式引流术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安全性均优于胸腔穿刺抽液术,且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王雅敏刘娴胡建英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微创胸腔穿刺胸腔积液结核
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NF-κB、TNF-α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信使核糖核酸(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购清洁级SD成年雄性大鼠24只,以薰香烟法和气管注入脂多糖建立COP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用药组各12只。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灌胃,1次/d;用药组给予0.2 ml孟鲁司特钠灌胃,1次/d,两组均连续灌胃4 w。末次给药结束,检测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PMN)、单核巨噬细胞(AM)绝对计数及NF-κB、TNF-α、TNF-α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白细胞总数、PMN、AM计数较低(P<0.05);模型组与用药组TNF-α表达强度分别为(3.30±0.51)、(2.70±0.67),NF-κB表达强度分别为(2.90±0.61)、(2.30±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TNF-αmRNA表达(0.50±0.07)低于模型组(0.63±0.09)(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COPD模型大鼠,能抑制NF-κB、TNF-α活性和TNF-αmRNA表达,孟鲁司特钠对COPD具有一定的疗效。
胡建英王雅敏李峤坷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孟鲁司特钠核因子-ΚB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2008年
选择哮喘患者63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组33例,哮喘缓解期组30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测定三组肺功能,对诱导痰进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分析VEGF与嗜酸粒细胞、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VEGF水平为1.8(0.7-2.9)×10^9/L、(4.8±1.1)μg/L,哮喘缓解期组为0.8(0.3—1.3)×10^9/L、(2.1±40.6)μg/L,健康对照组为0.0(0.0—0.1)×10^9/L、(0.9±0.2)μg/L。三组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数、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哮喘患者诱导痰中VEGF水平与痰中嗜酸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52,P〈0.01),与FEV。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呈负相关(r=-0.41、-0.56,P均〈0.01)。认为哮喘患者肺组织中VEGF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哮喘发生、发展的过程。
胡建英王雅敏黄婷
关键词:哮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嗜酸性粒细胞
血栓通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肺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能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血气分析,对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良好疗效。
王雅敏李峤珂胡建英
关键词:血栓通注射液慢性肺心病肺动脉高压
白细胞介素-1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胸腔积液52例设为结核组,恶性胸腔积液50例设为恶性组,分别采用酶显色法、酶免疫法检测胸腔积液中腺苷脱氨酶(ADA)、癌胚抗原(CE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8和VEGF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上述指标和VEGF/IL-18比值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结核组ADA、IL-18水平显著高于恶性组(P<0.01);恶性组CEA、VEGF水平及VEGF/IL-18比值显著高于结核组(P<0.01);IL-18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高于ADA(P<0.05);VEGF/IL-18比值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CEA和VEGF(P<0.01)。结论:IL-18和VEGF/IL-18比值可作为临床上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良好指标。
胡建英王雅敏陈静杨明利姜玲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胸腔积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