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向亮

作品数: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火灾
  • 4篇地铁
  • 4篇全尺寸
  • 4篇细水雾
  • 3篇站台
  • 3篇高架
  • 3篇车站
  • 3篇车站火灾
  • 2篇隧道
  • 2篇隧道火灾
  • 2篇通风
  • 2篇纵向通风
  • 2篇灭火
  • 2篇高压细水雾
  • 1篇烟气
  • 1篇烟气特性
  • 1篇油池火
  • 1篇知识
  • 1篇通风环境
  • 1篇能见度

机构

  • 8篇东北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市轨道交...
  • 3篇北京市轨道交...
  • 2篇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

  • 8篇田向亮
  • 5篇刘畅
  • 3篇张培红
  • 2篇许文斌
  • 1篇纪庭超
  • 1篇史聪灵
  • 1篇曹宇
  • 1篇张怡
  • 1篇冯瑞
  • 1篇尚融雪
  • 1篇何理

传媒

  • 4篇中国安全生产...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火灾科学(中...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顶部排烟耦合细水雾作用下的火灾烟气特性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长宽高为6 m×1.5 m×2 m的隧道模型,进行了顶部排烟和细水雾灭火实验.通过对各测点烟气温度、火焰温度、CO含量及能见度的测试,分析了不同的顶部排烟以及细水雾耦合作用模式对火灾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顶部排烟加快了柴油燃烧速率,顶部排烟耦合细水雾的冷却作用明显.在火灾增长阶段(50 s),细水雾耦合顶部排烟对于烟气控制效果最优;在火灾充分发展阶段(90 s),细水雾耦合顶部排烟作用易引起沸溢及轰燃,且细水雾喷洒瞬间,火焰强化现象最明显,CO含量迅速上升.顶部排烟对于能见度的提高效果明显;单独施加细水雾虽然能起到控制烟气的作用,但会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在顶部排烟的耦合作用下,烟气经细水雾吸附沉降后能见度的提高速率增大.
张培红田向亮张怡纪庭超
关键词:能见度火灾细水雾灭火实验
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火灾全尺寸实验研究—(2)站厅火灾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研究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火灾情况,在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站厅层应急疏散路径关键节点部位开展0.25~0.75 MW规模的全尺寸实验,结合流速、烟气温度和现场观测情况,对自然通风条件下不同部位起火时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结构车站站厅火灾危险程度受火源规模、装修形式和通风条件的影响,站厅中部闸机附近起火时,火源阻塞了站厅中部的疏散路径,掺混大量空气的低温烟气在站厅两侧出站闸机处沉降至地面高度;楼扶梯入口处起火时,站内各区域能够形成稳定的烟气分层,人眼高度能见度较高;出入口附近起火时,受自然风的影响,火源下风向区域烟气沉降严重,人眼高度的能见度较低,不利于人员疏散;在实验火灾规模下站厅各区域沉降至危险高度的烟气最高温度为30~41℃。针对此类结构车站站厅的防排烟设计,应综合考虑出入口空间布局和吊顶形式对火灾危险性的影响,利用自然风压形成一定通风换气量,同时,应将掺混空气的低温烟气控制在较小区域内,确保人员疏散路径的能见度和烟气浓度处于安全水平。
钟茂华刘畅田向亮肖衍梅棋张磊
关键词:地铁全尺寸
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火灾全尺寸实验研究-(1)火灾场景设计被引量:11
2018年
为研究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和防排烟技术,对具有该换乘形式的某实体车站进行全尺寸火灾实验方案设计,结合车站通风排烟模式和列车运行模式,对站厅层、站台层和设备区分别设计不同规模的火灾场景,同时在站内各防烟分区设计安装烟气温度测量装置和流速测试装置,实现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不同结构空间内烟气危险性参数的实时测量。按照本文设计的实验方案在该车站开展了一系列全尺寸实验,后续的研究中将详细介绍不同火源规模、火源位置、通风方式和列车运行模式下的实验结果。
钟茂华刘畅田向亮梅棋肖衍张磊
关键词:地铁全尺寸火灾
细水雾抑制隧道甲醇火灾的全尺寸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针对难以迅速扑灭的隧道甲醇火灾场景,在截面积9.14m2,长38m的全尺寸隧道内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了不同通风条件下多喷头细水雾系统对隧道甲醇火灾的抑制作用。通过分析火源周围温度分布、火源下风向隧道温度分布及隧道能见度等参数,综合评估了通风条件下细水雾系统抑制隧道火灾的效果。结果表明:纵向通风降低隧道温度的同时易引起人眼高度处温度升高;细水雾能迅速控制火灾发展并有效降低隧道温度,但细水雾雾滴的扩散与沉降易造成隧道能见度的下降。在本文条件下,风速为4.98m/s的纵向通风和10MPa压力下的6喷头细水雾系统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火源周围温度和隧道温度,并显著提高隧道能见度。
田向亮田向亮刘畅刘畅
关键词:隧道火灾细水雾纵向通风自然通风
纵向排烟和高压细水雾耦合对隧道火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长宽高为6 m×1.5 m×2 m的隧道模型,进行了纵向排烟和高压细水雾灭火实验.通过对火源附近各测点温度的测试,分析了不同工作压力高压细水雾对柴油池火的控制效果,以及纵向排烟和细水雾不同的开启时间对控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油面尺寸为250 mm×200 mm的柴油池火,在没有纵向排烟情况下,6 MPa细水雾就可以有效扑灭柴油池火;在纵向排烟和高压细水雾同时开启的情况下,15 MPa细水雾的控火和灭火效果最好;在高压细水雾启动之前30 s优先开启纵向排烟的话,可以达到很好的灭火效果.
张培红冯瑞许文斌田向亮
关键词:细水雾隧道
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火灾全尺寸实验研究-(4)设备区火灾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地铁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的设备区火灾,在某同站台高架换乘车站的设备区开展现场火灾实验,对设备区走廊顶棚烟气温度、烟气沉降作用和危险高度烟气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设备区火灾烟气扩散过程受火源位置、外界自然风压、安全出口分布和开启情况的影响较大。安全出口均开启时,自然风下风向的烟气蓄积作用较为明显,顶棚烟气温度较高,火灾危险性较大;火灾过程中,设备区大部分走廊区域均能形成稳定的烟气分层,烟气层高度为2.4~2.8 m,自然通风条件下大部分区域烟气沉降最低高度在1.5 m以下,部分区域可降至地面高度,开启排烟风机后升高至1 m以上;设备区走廊区域起火时,在0.125 MW的火灾规模下,烟气扩散区域危险高度处的最高温度达到45℃;设备房间内起火时,在0.06 MW的火灾规模下,经过填充和沉降过程,扩散至走廊区域的烟气温度较低,危险高度处的烟气最高温度为32℃,火灾危险性较低。在含多个走廊和房间的设备区火灾防排烟设计中,应考虑起火位置和不同季节自然风对疏散路径火灾危险性的影响。
钟茂华刘畅田向亮张磊胡家鹏梅棋
关键词:地铁全尺寸
纵向通风与高压细水雾耦合作用下灭火机理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实验中柴油池火火源附近各测点温度、辐射热通量、风速和烟气浓度的监测,分析了不同风速、不同工作压力下高压细水雾对柴油池火的灭火效果,以及纵向通风和细水雾耦合作用下细水雾灭火机理。结果表明:纵向通风会改变细水雾雾形,对...
张培红许文斌曹宇尚融雪田向亮
关键词:高压细水雾油池火灭火机理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地铁乘客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为了研究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乘客的多项安全指标的抽样调查,建立了关于乘客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良好的地铁安全氛围能有效提高乘客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动机、安全心理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同时受到乘客安全知识水平和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的影响,其中,乘客安全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安全服从行为则与安全动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乘客的安全心理水平只跟地铁安全氛围有关,安全氛围越好,乘客安全心理水平越高,安全知识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影响着安全氛围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培训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氛围与安全动机以及安全培训与安全动机之间的关系,提高乘客安全知识水平是提高乘客安全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
钟茂华田向亮刘畅何理
关键词:地铁结构方程模型安全氛围安全知识安全培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