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太强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27
- 2014年
- 【目的】研究重庆紫色土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在不同施肥制度和耕作模式下由降雨而引发的水土流失特征及氮素流失规律,可为该区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种施肥制度(顺坡耕作对照、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顺坡耕作单施化肥、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和2种耕作模式(顺坡耕作单施化肥、横坡垄作单施化肥),采用野外径流小区长期(2008—2012年)定位监测,研究施肥与耕作对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的影响。【结果】不同施肥制度和不同耕作模式间产流量、产沙量、氮素流失量差异均显著,不施肥处理产流量、产沙量及氮素流失量均最大,施肥、横坡垄作均能有效降低坡面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量。与相同施肥水平的顺坡耕作相比,横坡耕作分别减少产流量、产沙量、全氮流失量25.9%、20.5%和33.4%,与相同耕作方式的对照相比,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分别减少产流量、产沙量和全氮流失量35.7%、40.5%和41.2%。紫色土区年降雨量与年产流产沙量均呈幂函数关系(y=axb,a>0,b>0),氮素流失量与径流量呈线性关系(y=ax+b,a>0),但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旱坡地氮素流失以总可消化养分(total digestible nutrients,TDN)为主,占全氮的62.1%。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可以降低总可消化养分(TDN)和铵态氮(NH4+-N)占全氮的比例。【结论】紫色土区不宜采取顺坡耕作和不施用任何肥料的管理方式。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横坡垄作是防治重庆紫色坡面水土流失及径流氮素流失的有效途径,径流中氮素流失以总可消化养分为主。
-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
- 关键词:施肥制度耕作土壤侵蚀氮素流失紫色土
- 三峡库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径流泥沙流失规律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有效防治坡地水土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以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10-2012年)观测试验为基础,以“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TO)、常规(T1)、优化(T2)、增量(T3)、横坡垄作(T4)5个处理,分析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下径流泥沙流失规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研究发现:(1)各处理5月份的径流量占观测时段内总径流量的16.39%~21.96%,侵蚀量占观测时段内总侵蚀量的12.53%~25.56%,产生侵蚀性降雨的最小降雨量为20.5mm。(2)不同施肥与耕作模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侵蚀量均呈y—nz+b(a〉O)的线性关系;通径分析表明,侵蚀量的变化是径流量直接作用的结果,施肥对土壤侵蚀及产流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地面覆盖度而实现的。(3)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均表现出:TO〉T1〉T3〉T2,不同耕作模式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均表现出:T2〉T4。横坡耕作和优化施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土壤侵蚀量,是三峡库区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 田太强何丙辉黄巍
- 关键词:三峡库区不同施肥水平泥沙径流
-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分析了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梯平地、核桃林、甜橙林、水保林、裸地)下表层(0~20cm)土壤理化性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以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差异显著,核桃林、甜橙林、水保林土壤贮水量、土壤孔隙度、平均入渗率、前90min渗透总量、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等均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核桃林(0.324)〉甜橙林(0.120)〉水保林(—0.010)〉梯平地(—0.021)〉坡耕地(—0.112)〉裸地(—0.288),核桃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最明显,裸地最差。核桃林是川中丘陵区小流域治理的最佳选择模式。
-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熊建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 不同施肥与耕作模式下紫色土坡地产流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明确施肥与耕作对坡地产流特征的影响,以“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T0)、复合施用化肥与农家肥(T1)、单施化肥(T2)、单施化肥增加施肥量(T3)、单施化肥横坡垄作(T4)5种处理,采用径流小区观测法,对紫色土坡地2008--2012年产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区产流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6月是产流降雨的峰值期,径流量与降雨量表现出相对一致的规律,产流量变化范围为9.57~100.36mm,径流系数变化范围为0.05~O.19;不同处理年均径流量和年均径流系数依次表现为:T0〉T3〉T2〉T1〉T4,施肥处理比对照处理径流量减少25.90%~47.50%,T4比T2减少25.46%,年降雨量与年径流量呈幂函数关系;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间年径流系数、年径流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肥、耕作和降雨是影响产流的主要因素。
- 田太强何丙辉闫建梅
- 关键词:紫色土径流系数产流特征
- 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磷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通过设置顺坡耕作对照(CK)、顺坡耕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单施化肥增量(T3)与横坡垄作单施化肥(T4)处理,对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方式下坡面产流特征、磷素流失量以及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进行了长期(2008—2012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耕作处理间产流量、磷素流失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不同施肥与耕作下产流量、TP、TDP流失量均以不施肥处理最大,不同施肥处理产流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比对照处理产流量分别减少35.69%,29.63%,16.82%,T4比T2处理减少25.94%;TP流失量依次为CK>T3>T2>T1>T4,与对照相比,T1、T2、T3处理分别较CK减少33.33%,31.25%,25%;TDP流失量依次为CK>T3=T2>T1>T4,T1、T2、T3处理分别较对照减少30%,20%,20%,T4处理TP、TDP流失量比T2处理分别减少34.52%,24.72%。磷素流失以颗粒态为主,TDP/TP年均仅为26.41%。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区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均有显著性的影响,对照处理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均低于其他施肥处理,施肥处理有助于增加作物生物量和氮磷的吸收量。相关分析表明:作物生物量、氮磷吸收量与径流量、TP、TDP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作物地上部分生物量越大,氮磷的利用率越高,坡面产流量和土壤养分的流失就越少。施肥能够很好地控制径流磷素的流失,以横坡垄作、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最佳。
-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乌静淳杨牧青梁艳玲
- 关键词:施肥水平耕作模式产流磷素流失紫色土
- 长期定位施肥对紫色丘陵区作物产量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分析了4种不同施肥水平下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①对照处理产量逐年降低,其他施肥处理下产量均有增长的趋势,且小麦和玉米产量均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最高,其多年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0.47%和66.97%;不同施肥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②玉米产量的稳定性高于小麦,对照处理产量稳定性最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稳定性最高,施肥是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③作物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均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可见,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玉米和小麦稳产和高产的有效途径。
- 田太强何丙辉闫建梅黄巍
- 关键词:稳定性氮施肥紫色丘陵区
- 不同护坡草本植物的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00
- 2013年
- 为明确用于三峡库区植被构建的边坡植物物种根系特征与土壤抗剪强度之间的关系,该文以裸地为对照,应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对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in.)Nash)、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ugge)、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 Per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L.)4种护坡草本的根系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香根草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显著大于其他草本;各草本类型的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及根重密度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递减,但随深度的增加,不同草本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不同草本类型土壤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大小均为:香根草>百喜草>紫花苜蓿>狗牙根>裸地,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增大,土壤内摩擦角φ呈显著的对数增长,土壤粘聚力c呈显著的线性增长,且与直径D≤5mm不同径级的根系特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相对于裸地而言,4种草本均能显著增强土壤内摩擦角φ和粘聚力c,且根系对土壤内摩擦角φ的提高程度大于土壤粘聚力c;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尤其是直径D≤5mm径级的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能很好的表征土壤的抗剪强度,可作为评估土壤抗剪强度的重要参数。
- 李建兴何丙辉谌芸黄茹陶俊田太强
- 关键词:剪切强度护坡植物根长密度剪切位移
-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被引量:24
- 2014年
- 对四川遂宁船山区桂花镇南垭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裸地为对照)的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和裸地的饱和贮水量表现为甜橙林(228.10mm)>核桃林(198.92mm)>水保林(196.71mm)>缓坡耕地(193.96mm)>梯平地(189.56mm)>裸地(184.24mm);土壤渗透性能依次为甜橙林>核桃林>水保林>梯平地>缓坡耕地>裸地,土壤入渗特征均表现出初渗率>平均入渗>稳渗率的规律;通用经验方程模型对该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的拟合效果最佳,菲利浦(Philip)公式次之,考斯加柯夫(Kostiakov)和霍顿(Horton)公式不适合描述该流域水分入渗过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渗透与土壤容重、初始含水量、毛管孔隙、总孔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甜橙林是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选择的最佳模式,应进一步推广。
-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李天阳梅雪梅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贮水量土壤渗透性
- 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 为明确施肥与耕作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氮磷流失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本文以紫色土15°坡耕地“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顺坡耕作对照(CK)、顺坡耕作复合施用农家肥和化肥(T1)、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2)、顺坡耕作...
- 田太强
-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作物产量施肥处理耕作模式
- 川中丘陵区不同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探讨川中丘陵区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对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的影响,可为该区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通过室内分析,研究了5种不同小流域治理模式下的土壤微团聚体粒径组成、分形维数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1该区土壤微团聚体组成以0.01-0.05 mm粒径为优势粒径,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分别达28.63%和28.04%;0.001-0.005 mm粒径为次优势粒径,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含量分别达25.90%和26.33%;各土层不同治理模式下各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差异显著。2该区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范围为2.643-2.717,不同治理模式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呈现水保林〈甜橙林〈核桃林〈裸地〈坡改梯〈坡减缓的规律,分形维数与各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呈线性关系。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速效钾、全钾呈正相关,与土壤总孔隙、碱解氮、全氮、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川中丘陵区土壤的理化结构,是表征该区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指标,林地是该区植被恢复与水土流失治理选择的最优模式。
- 闫建梅何联君何丙辉田太强
-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