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宇
- 作品数:160 被引量:52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被引量:10
- 2004年
-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明确其发病机制 ,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蛋白激酶C和Ras蛋白等在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红细胞生成素、蛋白激酶C抑制剂、去骨瓣减压和基因治疗等是新的有效治疗措施。
- 郭新宾赵丛海田宇
-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蛋白激酶C抑制剂RAS蛋白红细胞生成素
- 伽玛刀照射诱导C_6脑胶质瘤凋亡及其癌基因c-myc、P_(16)蛋白表达的变化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伽玛刀照射诱导 C6 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及其相关癌基因变化。方法 C6 脑胶质瘤细胞经伽玛刀照射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原癌基因 c- myc、抑癌基因 P1 6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小剂量γ射线可诱导瘤细胞凋亡 ,而大剂量γ射线引起细胞坏死 ,处理组 c- myc、P1 6 基因在蛋白水平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原癌基因 c- myc、抑癌基因 P1 6 在辐射诱导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临床放疗方案的优化、减轻放疗的副作用等提供参考。
- 綦斌王建光田宇周建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放射摄影术癌基因
- 变压联合化疗24例脑胶质瘤病人初步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为探索出一种实用而有效的化疗方案 ,以提高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卡氮芥 (BCNU)、威猛 (Vm -2 6 )和顺铂 (DDP)静脉注射。序贯投药同时 ,应用血管紧张素Ⅱ (AgⅡ )和硝普钠行血压调节。结果 :变压联合化疗组病人有效率为 6 7% ,与对照组 (有效率为 2 0 % )相比 ,差异显著 (P <0 0 0 1)。结论 :变压联合化疗方法 ,使胶质瘤疗效提高 ,值得推广应用。
- 赵万綦斌田宇张玉海
- 关键词:联合化疗脑胶质瘤药物疗法
- 视神经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外侧壁磨除的解剖研究
- 2009年
- 目的: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外侧壁磨除范围提供显微解剖基础。方法:对5例经防腐固定处理的成人尸头标本,进行视神经管相关解剖研究,对视神经管外侧壁相关解剖进行详细的观察、测量与研究,对比临床试验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选择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病人1例,进行视神经管区相关解剖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外侧壁由前床突构成,其长度为(9.87±1.34)mm,宽度为(11.66±2.35)mm;前床突尖至颈内动脉沟上缘中点的距离为(4.25±2.30)mm;前床突有过度气化及床突间骨桥等变异;尸检病人的病理提示:视神经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纤维消失,雪旺氏细胞增生性改变。结论:经颅进行视神经减压术的重点之一是视神经管外侧壁的磨除程度,它决定了骨性视神经管减压的充分与否,同时通过切除外侧壁得到更加清晰的视神经、眼动脉及颈内动脉显微解剖结构,预防副损伤的发生。同时尸检病人的病理结果证实了文献报告的损伤机制。
- 吴喜刘德华赵兴利吴亚军李朝辉田宇杨军
- 关键词:前床突显微外科解剖
- 位于染色体22q13上的APOL1、ARSA和GGA1基因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mRNA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胶质瘤的发生源于多种基因的相互作用[1].新近研究表明染色体22q13上APOL1、ARSA和GGA1基因可能参与多种肿瘤细胞中的RNA编辑过程[2].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国人群胶质瘤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这3种基因的异常表达.
- 王锦鸿胡国章魏君祝子峰李朝晖田宇
- 关键词:人脑胶质瘤组织A1基因MRNA表达染色体RNA编辑
-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合并急性肺梗塞1例
- 2004年
- 郭凯达于伟东赵丛海田宇刘乃杰李建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急性肺梗塞脑血管病
- RNA编辑酶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RNA编辑酶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癌周正常组织标本12例,应用RT-PCR法检测RNA编辑酶ADAR1、ADAR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结果编辑酶ADAR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未见明显表达,而编辑酶ADAR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41.7%,P<0.05)。结论编辑酶ADAR2阳性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张广姜涛田宇王巍张连波
- 关键词:结直肠癌RNA编辑酶
- 不同剂量γ刀照射C6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李兴华郑权田宇李玉昆杨晓秋王作华黄金石
- 关键词:C6细胞胶质瘤细胞培养
- 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观察苯乙酸诱导分化胶质瘤细胞C6过程中,对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醋酸双氧铀电子染色,电子显微镜(电镜)下观察培养C6细胞在应用苯乙酸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应用苯乙酸后,C6细胞核形变规整,由畸形核变为类圆形。胞浆中代表细胞分化程度的粗面内质网大量增生。结论 苯乙酸可在亚细胞水平使C6细胞分化程度提高,恶性度降低。
- 赵兴利田宇刘乃杰张海波赵丛海
- 关键词:苯乙酸胶质瘤电子显微镜PA超微结构
- 苯乙酸对胶质瘤C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苯乙酸(PA)对胶质瘤C6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经PA诱导分化后,TUNEL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bcl-2、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PA0(对照)、2.5和5.0mmol·L-1分别作用C6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0.2、10.3±0.5和20.6±1.1;作用72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3、24.9±0.7和42.0±1.7,随PA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加,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细胞凋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在C6细胞中,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75±0.022、0.214±0.019和0.149±0.004,PA5.0mmol·L-1作用72h后表达水平分别为0.244±0.024、0.399±0.030和0.206±0.033。PA作用前后bcl-2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PA对胶质瘤C6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PA诱导凋亡的机制与bax和caspase-3表达上调有关。
- 杨朝华游潮田宇黄少伟罗大山李齐广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