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黄冈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神经科
  • 2篇神经内科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下肢深静脉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脑梗
  • 2篇脑卒中
  • 2篇内科
  • 2篇静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机构

  • 13篇黄冈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田宇
  • 4篇宛丰
  • 3篇黄梅
  • 2篇王佳君
  • 2篇周刚
  • 2篇倪小红
  • 2篇王昌权
  • 1篇徐明
  • 1篇李宝云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UCA1对帕金森综合征模型细胞存活、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尿路上皮癌相关基因1(UCA1)对帕金森综合征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用2.5 mmol·L^(-1)的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处理SK-N-SH构建帕金森细胞模型,记为MPP+组,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control)组;用浓度为100,200,400μg·ml^(-1)的丹参多酚酸盐预处理SK-N-SH细胞再用2.5 mmol·L^(-1)的MPP+处理,记为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浓度组。将pc DNA3.1、pc DNA3.1-UCA1转染至SK-N-SH细胞中再用2.5 mmol·L^(-1)的MPP+处理,记为UCA1阴性对照组织、UCA1过表达组;将si-NC、si-UCA1转染至SK-N-SH细胞中用400μg·ml^(-1)的丹参多酚酸盐和2.5 mmol·L^(-1)的MPP+处理,记为UCA1抑制表达阴性对照组、UCA1抑制表达组。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UCA1表达水平。结果:MPP+处理SK-N-SH细胞中P2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丹参多酚酸盐处理以及过表达UCA1的SKN-SH细胞中P2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抑制UCA1表达逆转了丹参多酚酸盐对帕金森细胞的存活率、凋亡的影响。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UCA1可促进细胞存活,抑制MPP+诱导的SK-N-SH细胞凋亡。
田宇周刚吕衍文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帕金森综合征存活凋亡
一种神经科腿部锻炼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科腿部锻炼装置,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通过固定座一和销轴转动连接有上摆板,所述固定座一上设有用于对上摆板进行固定的限位组件一,所述上摆板的底端通过固定座二和...
王金华田宇 喻梅 陈龙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治疗骨盆髋臼前柱骨折微创置钉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骨盆髋臼前柱骨折微创置钉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套管以及设于定位套管内部的螺钉导向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设的定位套管,能够在需要进行前柱螺钉的置钉过程中,进行初步的定位后...
田宇 杨二平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指南给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治疗后14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测定2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预防组治疗后DVT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d和14d时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从而可有效预防DVT。
宛丰黄梅吕衍文田宇王昌权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水平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SDF-1、CXCR4水平。比较不同临床表现中血清SDF-1、CXCR4的水平变化。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自出院后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病人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其中预后良好组76例,预后不良组18例。分析血清SDF-1、CXCR4在不同预后组的水平以及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DF-1、CXCR4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梗死面积>4 cm^(2)[(6.18±1.46)μg/L、(7.24±1.71)μg/L]、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15分[(5.98±1.41)μg/L、(7.15±1.68)μg/L]、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6.28±1.49)μg/L、(7.23±1.72)μg/L]的病人血清SDF-1、CXCR4水平均明显高于梗死面积≤4 cm^(2)[(4.57±1.16)μg/L、(5.47±1.39)μg/L]、NIHSS评分≤15分[(5.02±1.34)μg/L、(6.11±1.47)μg/L]、GCS评分≤8分的病人[(5.06±1.38)μg/L、(6.08±1.45)μg/L](P<0.05)。预后不良组病人血清SDF-1、CXCR4水平[(7.01±1.71)μg/L、(8.73±1.95)μ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5.43±1.25)μg/L、(6.17±1.49)μg/L](P<0.05)。血清SDF-1、CXCR4与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梗死面积、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SDF-1、CXCR4水平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0.83,灵敏度分别为72.20%、66.70%,特异度分别为88.20%、85.50%。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SDF-1、CXCR4水平与病人病理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二者对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不良预后有较优的预测价值。
田宇
关键词:卒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趋化因子受体4青年人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吕衍文宛丰田宇徐明黄梅李宝云王佳君王昌权
该成果为医学类项目。主要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在合并偏瘫的脑卒中患者DVT发病率可高达50%。近年来,炎症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受到关注。认为TNF-α、IL一1、IL-6等...
关键词: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HMGB1和IL-6及IFN-γ表达水平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外周血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检测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黄冈市中心医院92例脑梗死患者纳入脑梗死组,根据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情况,分为感染组(n=23)与未感染组(n=69)两个亚组,另选取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名纳入对照组,脑梗死组于入院时及入院后48 h,对照组则仅于健康体检时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IL-6、IFN-γ表达水平,比较不同组别血清HMGB1、IL-6、IFN-γ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指标对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脑梗死组入院时血清HMGB1、IL-6、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41、22.126、16.335,P均<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入院后48 h血清HMGB1、IL-6、IFN-γ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8、5.854、5.835、7.835、6.432、9.986,P均<0.05);感染组入院时以及入院后48 h血清HMGB1、IL-6、IFN-γ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0、6.794、5.722、8.056、7.024、7.529,P均<0.05);入院时、入院后48 h血清HMGB1、IL-6、IFN-γ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继发肺部感染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6、0.897,分别高于不同时间三项指标单独检测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48 h血清HMGB1、IL-6、IFN-γ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继发肺部感染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MGB1、IL-6、IFN-γ呈现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状态与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有关,血清HMGB1、IL-6、IFN-γ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脑梗死肺部感染预测。
倪小红吕衍文田宇廖远高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2组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康复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通过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达到治疗效果。
黄梅宛丰王佳君田宇吕衍文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早期康复
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神经内科用诊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诊疗椅,所述诊疗椅的外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横向推进气缸,所述横向推进气缸的伸缩端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表面开设有横向滑槽。通过横...
田宇王金华喻梅
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研究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在失眠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42名为研究对象,同期纳入对照组41名。对两组患者进行睡眠习惯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多导睡眠监测和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扫描。结果:失眠组入睡所需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无显著差异;失眠组患者总睡眠时间及快动眼睡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睡眠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快动眼睡眠S1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S2~S4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失眠组患者双侧前额叶、右侧颞叶、左侧顶叶、右侧丘脑、脑桥等区域灌注均显著升高(P<0.05),而双侧岛叶、双侧基底节等区域灌注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联合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检查能够精确量化睡眠情况。
倪小红吕衍文柯红艳田宇廖远高
关键词:失眠症多导睡眠监测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