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敬群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性病
  • 3篇性病门诊
  • 3篇性传播
  • 3篇性传播疾病
  • 3篇衣原体
  • 3篇VP1蛋白
  • 3篇传播疾病
  • 2篇原体
  • 2篇沙眼
  • 2篇噬菌体
  • 2篇念珠菌
  • 2篇菌体
  • 2篇克隆
  • 2篇VP1
  • 2篇病原
  • 2篇病原体
  • 1篇都柏林念珠菌
  • 1篇性传播疾病病...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常规

机构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田敬群
  • 6篇姚卫锋
  • 6篇齐蔓莉
  • 5篇刘全忠
  • 5篇冯斌
  • 5篇刘原君
  • 4篇车雅敏
  • 3篇李春莉
  • 3篇柯吴坚
  • 3篇李燕
  • 3篇王惠平
  • 3篇张天璐
  • 2篇傅志宜
  • 2篇缴稳苓
  • 1篇尤聪
  • 1篇李玲杰
  • 1篇马惠君
  • 1篇刘全中
  • 1篇陈锦英
  • 1篇王树椿

传媒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
2022年
探析临床检验对血常规检验准确性及可靠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结合文献、经验等提出几点解决措施。方法:研究人员将本次主题确定下来之后,着手选取研究对象,均是从2019年5月—2021年5月这个时间期限中选取的,且都是我院体检者,最终从众多受检者中再随机筛选出100例纳入研究。研究时需要对入组100例对象分别进行不同部位的血液标本采集,即末梢血、静脉血,然后进行血常规检验,实施检验结果对比,并对不同时间段静脉血的检查结果执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两个部位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并检验之后发现,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均较末梢血检验结果高一些,且除中间细胞百分比含量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外,其他白细胞计数等5项指标均出现组间对比差异(P<0.05)。在室温下的静脉血不同时间段内的检验结果也呈现出一些不同之处,主要是血小板计数和中间细胞百分含量两项在不同时间段内测定的水平值有组内对比差异(P<0.05)。结论: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血液标本采集部位不同、检验时间不同等,应受到相关工作人员重视,能够在临床检验中积极做好防控工作。
田敬群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可靠性采血部位
沙眼衣原体F型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
目的 将沙眼衣原体(Ct)F型主要外膜蛋白基因(ompl基因)定向克隆到质粒载体上,构建CtF型DNA疫苗的雏形,为CtDNA疫苗的研究工作和Ct感染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 设计引物扩增CtF型野生株染色体上完整的o...
齐蔓莉刘全中缴稳苓田敬群陈锦英
关键词:沙眼衣原体主要外膜蛋白克隆DNA疫苗
文献传递
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的克隆、表达和鉴定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获得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基因及其蛋白。方法提取噬菌体ΦCPG1及其核酸,并对Vp1克隆、表达,鉴定。结果所获得的Vp1基因片段经测序,长度为1 661 bp,检索确认其序列与Genebank一致。对重组质粒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均显示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62 000的衣原体GPIC噬菌体衣壳蛋白Vp1。结论成功获得了噬菌体衣壳蛋白Vp1,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刘全忠姚卫锋齐蔓莉李燕王惠平田敬群
关键词:VP1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辅助合成、表达噬菌体Chp3 Vp1全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取得在衣原体感染中具有重要意义且高度保守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蛋白。方法以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设计、合成Chp3Vp1基因,并对Vp1基因进行克隆、表达、提纯。结果获得了经过测序鉴定的Vp1基因,其蛋白序列与Genebank相一致。诱导表达后,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显示获得约55kDa处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结论顺利获得高度保守而特异的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
姚卫锋刘原君冯斌齐蔓莉李燕田敬群刘全忠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VP1蛋白
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情况。方法分别检测1 124例就诊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结果混合感染率为36.0%(405/1 124)。共统计出16种混合感染模式。混合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1~30岁年龄段,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和个体职业者。混合感染者与非混合感染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婚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与学历和性伴数相关(P=0.001)。结论在性病门诊中,STD混合感染率较高,混合感染模式多样,混合感染与低学历、多性伴有关。
柯吴坚车雅敏田敬群冯斌李春莉张天璐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性病门诊
性病门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及其它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 disease,STD)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90例临床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尿道或宫颈拭子HPV DNA,同时检测其它STD病原体。结果:在90例就诊者中,HPV DNA阳性13例(14.4%),女性、混合感染数多者及教育程度低者HPV感染率高(P<0.05),HPV感染者至少同时伴有1种其它STD病原体感染。结论:HPV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存在一定的感染率,HPV感染与性别、混合感染数、教育程度等相关,HPV与其它STD病原体的混合感染多见。
柯吴坚刘原君姚卫锋田敬群冯斌李春莉张天璐车雅敏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性传播疾病聚合酶链式反应
口服特比萘芬治疗生殖器白色念珠菌病疗效观察
2005年
在我国皮肤性病科领域,口服使用特比萘芬治疗真菌感染已有10年的历史,特别是用于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2].
田敬群齐蔓莉王惠平刘全忠王树椿傅志宜
关键词:生殖器口服特比萘芬白色念珠菌病疗效观察皮肤浅部真菌病
持续性衣原体感染与关节炎被引量:1
2005年
齐蔓莉田敬群傅志宜
关键词:衣原体感染持续性炎症性关节炎免疫病理反应胞内寄生播散
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1 124例就诊者分别检测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人乳头瘤病毒、白色念珠菌、淋病奈瑟菌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种病原体。结果:STD感染率为59.0%,其中36.0%为混合感染;沙眼衣原体感染率最高,为40.1%;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P=0.005);STD患者主要集中在21~30岁、高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和干部职业;STD病原体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比,二者在性别、年龄和婚姻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D病原体感染者平均性伴数高于非感染者(P=0.005)。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STD感染率较高,其中沙眼衣原体所占比率最高;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高于男性;21~30岁、低学历者、工人和干部为STD的主要感染群体;多性伴数者更易感染STD;STD的混合感染不容忽视。
柯吴坚车雅敏刘原君姚卫锋田敬群冯斌李春莉张天璐
关键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疾病调查
衣原体噬菌体Chp3衣壳蛋白Vp1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预测衣原体噬菌体Chp3Vp1蛋白的二级结构和B细胞表位。方法:以Chp3Vp1氨基酸序列为基础,采用Gamier-Robson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二级结构;按Kyte-Doolittle法、Hopp-Woods法、Emini法和Jameson-Wolf法预测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Chp3Vp1蛋白含多个抗原位点,预测其N端1-10,101-112,159-166,174-184,189-195,288-299,323-333,419-435,477-490为优势表位。结论:Chp3Vp1蛋白有较强的免疫原性,预测的抗原位点为之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和单抗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卫锋刘原君李燕齐蔓莉田敬群刘全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