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振波

作品数:81 被引量:529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75篇天文地球
  • 18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沉积物
  • 18篇表层沉积物
  • 13篇化石
  • 12篇有孔虫
  • 11篇古海洋
  • 10篇古环境
  • 9篇同位素
  • 9篇海槽
  • 9篇冲绳海槽
  • 8篇放射虫
  • 7篇微体
  • 6篇气候
  • 6篇南黄海
  • 6篇环境意义
  • 6篇古海洋学
  • 6篇海洋学
  • 6篇菲律宾海
  • 5篇地层
  • 5篇微体化石
  • 5篇海岸

机构

  • 7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9篇同济大学
  • 12篇海洋沉积与环...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9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省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东华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台湾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Alfred...

作者

  • 81篇程振波
  • 43篇石学法
  • 22篇陈志华
  • 21篇鞠小华
  • 21篇吴永华
  • 18篇石丰登
  • 16篇李小艳
  • 11篇王汝建
  • 11篇陈建芳
  • 9篇刘振夏
  • 8篇王昆山
  • 7篇高爱国
  • 7篇孙烨忱
  • 6篇李铁刚
  • 6篇方习生
  • 5篇李培英
  • 5篇孟宪伟
  • 4篇陈荣华
  • 4篇葛淑兰
  • 4篇杨永亮

传媒

  • 15篇海洋科学进展
  • 1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1篇海洋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4篇黄渤海海洋
  • 3篇沉积学报
  • 3篇海洋通报
  • 3篇极地研究
  • 2篇海洋科学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海岸工程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重力活塞取样器在鄂霍茨克海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2011-07-29—2011-08-09,中国与俄罗斯国际合作项目———鄂霍茨克海调查利用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的"拉夫任捷耶夫院士"号科学考察船及我国海洋公益专项-深海底原位观测及取样测量系统研发的重力活塞取样器在鄂霍茨克海3 361m的深海区,成功获取10.9m长长柱状样品,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利用自己设计的重力活塞取样器在深海获取的最长柱状样品。实践证明,该取样器设计合理、取样率高、稳定性强,为将来开展国际合作及深远海调查研究等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程振波杨刚吴永华石丰登刘焱光方习生邹建军葛淑兰石学法
关键词:鄂霍茨克海
辽东海岸带黄土被引量:44
1992年
本文论述了辽东海岸带黄土的成因,它主要由低空气流搬运的近源物质组成,其次为高空气流携带的内陆远源物质,主要物源地是辽东湾。冰期时,海平面下降,辽东湾干口渤海裸露成陆而发生沙漠化,海底沉积物经强劲的西北风作用,被搬运到东侧海岸带沉降下来,与大气环流系统自内陆携带而至的风尘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海岸带黄土。
李培英程振波吕厚远刘国海
关键词:海岸带黄土辽东半岛
中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
2009年
程振波陈志华石学法吴永华李小艳石丰登
关键词:北极科学考察门捷列夫考察船白令海
台湾岛东部表层沉积物中的微体生物化石研究
本文通过对台湾岛东部(角点坐标为22°N,122°E;22°N,124°30′E:24°N,125°25′E;24°N,122°E)海域6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微体生物化石的研究,鉴定放射虫2日24科101属178种(含21...
程振波
文献传递
东太平洋CC区1787号岩心的微体化石及地层层序被引量:6
1999年
程振波蓝东兆
关键词:放射虫硅藻化石地层东太平洋岩心
白令海与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四醚膜类脂物研究及其生态和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中国第3次和第4次北极考察在白令海和西北冰洋采集的65个表层样沉积物中生物标记物四醚膜类脂物(GDGTs)的研究,发现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中类异戊二烯和支链GDGTs的浓度分布大致以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的陆坡为界线,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与水体生产力和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量有关。基于GDGTs的陆源输入指数BIT显示,从楚科奇海北部到高纬度区的阿尔法脊,陆源有机质的相对比例明显增加,与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等结果一致,表明BIT可以用来指示北极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变化。应用前人TEX8L6-SST方程估算的研究区表面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年均SST和夏季平均SST的相关性较差,原因可能与陆源输入的类异戊二烯GDGTs干扰以及低的古菌生产力有关。从季节性海冰覆盖区到永久性海冰覆盖区,基于支链GDGTs的环化指数CBT明显升高,可能反映了CBT对海冰覆盖状况的响应,但其响应机制还不清楚。基于支链GDGTs的环化指数CBT和甲基化指数MBT估算的北极陆地年均大气温度和土壤pH差异较大,可能是由表层沉积物的来源复杂以及混合作用造成的。
王寿刚王汝建陈建芳陈志华程振波汪卫国黄元辉
关键词:白令海CBT
鄂霍次克海东南部180ka BP以来底栖有孔虫δ^13C轻值事件被引量:3
2014年
对鄂霍次克海东南部OS03-1岩芯180 ka BP以来底栖有孔虫内生种Uvigerina spp.进行了稳定氧碳同位素分析,发现了112-109 ka BP(Ⅵ),102-90 ka BP(Ⅴ),85-76 ka BP(Ⅳ),57-54 ka BP(Ⅲ),44-40 ka BP(Ⅱ)和17-10 ka BP(Ⅰ)的6次δ13C轻值事件,其中发生于102-90 ka BP的轻值事件Ⅴ中的δ^13C降幅最大,达到了2.5‰,其他事件中均达到1‰以上. 研究认为,这些δ13C轻值事件可能由表层生产力增高、鄂霍次克海中层水形成减弱、最低含氧带加强等因素共同引起. 古菌生物标志物结果表明,这些δ^13C轻值事件没有受到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和甲烷气体释放的影响.
吴永华石学法邹建军程振波王昆山葛淑兰石丰登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表层生产力
重力取样器用释放附重块及重力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力取样器用释放附重块及重力取样器。所述释放附重块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提头、提管、取样管和刀口,在提管上还设置有配重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附重块的结构而增加了海底取样的功能,扩展了其使用范围。
程振波石彦平杨刚贺江吴永华尤泽萌石丰登
文献传递
末次冰期及全新世冲绳海槽东部Z14-6孔的^(10)Be记录被引量:2
2012年
文章讨论了末次冰期及全新世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偏东处的沉积物岩芯Z14-6中^(10)Be的历史记录,并与冲绳海槽北部钻孔DGKS9603的^(10)Be记录进行对比。重力柱状岩芯Z14-6取于冲绳海槽水下739m(27°07′N,127°27′E),全长8.96m。选取了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和全新世的层段(2~175cm,年代跨度为0.37~29.3kaB.P.)中12个层位,利用加速器质谱法测定了^(10)Be的含量。Z14-6孔^(10)Be的平均含量为6.10×10~8 atoms/g,最高值(8.71×10~8atoms/g)出现在6.3kaB.P.层位,末次冰期^(10)Be含量总体上处于低值。与DGKS9603孔(28°08.869′N,127°16.238′E;水深1100m,岩芯长585cm)的数据比较,Z14-6孔中^(10)Be含量普遍较低。Z14-6孔的^(10)Be沉积通量平均值为1.04×10~9 atoms/cm^2·ka,最高值(1.36×10~9 atoms/cm^2·ka)出现在6.3kaB.P.层位,最低值(6.45×10~8 atoms/cm^2·ka)出现在9.27kaB.P.层位。Z14-6孔所处水深较浅,黑潮流在末次冰期时并未流经Z14-6孔海区,所以其^(10)Be沉积通量只相当于^(10)Be的大气平均生产率(1.21×10~9 atoms/cm^2·ka)。Z14-6孔中^(10)Be沉积通量降低可能与几个低温事件有关,Z14-6孔在约3kaB.P.和9kaB.P.存在^(10)Be通量减弱现象,因此推测黑潮产生较大变动。Z14-6孔在全新世一些时段的^(10)Be沉积通量峰值显著高于末次冰期时的沉积通量峰值,表明当时黑潮对该海域已发生影响。
杨永亮刘振夏沈承德李铁刚石学法程振波熊应乾
渤海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19
2010年
对渤海莱州湾海域24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群落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常见的底栖有孔虫42种。结果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底栖有孔虫主要以玻璃质壳为主(平均丰度达70.9%),瓷质壳含量次之,胶结壳含量最低;玻璃质壳占有孔虫全群的百分含量,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从黄河口向外海方向,有孔虫分异度和丰度都逐渐增大。该海域底栖有孔虫平面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盐度和底质沉积物类型,大体可分为两个组合分区,I区为Ammonia beccarii-Quinqueloculina spp.组合,代表盐度较低的近岸海陆过渡浅水环境;II区为Cribrononionsub-incertum-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组合,代表盐度较高的远岸内陆架环境。
李小艳石学法程振波乔淑卿吴永华石丰登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表层沉积物海洋环境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