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出血
  • 4篇蛛网膜下腔出...
  • 4篇出血患者
  • 3篇癫痫
  • 3篇脑脊液
  • 3篇波谱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波谱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瘤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痉挛

机构

  • 10篇苏州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作者

  • 10篇程晓娟
  • 8篇陆士奇
  • 3篇冀勇
  • 3篇许丽珍
  • 2篇余志华
  • 1篇陈建荣
  • 1篇刘一之
  • 1篇徐敏
  • 1篇张威
  • 1篇许峥
  • 1篇王玉宇
  • 1篇唐兆芳
  • 1篇郝永岗
  • 1篇杨美菊
  • 1篇孔岩
  • 1篇肖接承
  • 1篇易晓净
  • 1篇黄坚
  • 1篇谢道海
  • 1篇张险峰

传媒

  • 3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2006年急...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患者凝血纤溶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了解SAH后CVS患者血液凝血、纤溶及核转录因子的动态演变情况.方法收集2004-03~2005-02神经内、外科住院SAH患者32例的外周血标本,进行出血后3 d内、5~7 d血液的PC、AT-Ⅲ、PAI-1、PAI/t~PA、NF-κB含量测定.结果出血后血浆PC明显降低,而在7 d左右降低更为明显;AT-Ⅲ水平在出血后3 d内明显升高,在7 d左右却显著降低;PAI活性在3 d内降低,7 d左右升高;PAI/t-PA的比值在7 d左右比3 d内显著升高;而NF-κB在早期即明显升高,在5~7 d达最高水平.结论凝血过程与炎性反应共同参与了SAH后CVS的发生.
陆士奇程晓娟易晓净冀勇张威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凝血纤溶
海马磁共振波谱在癫痫定位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程晓娟许丽珍许峥
关键词:海马磁共振波谱癫痫能量代谢组织学特征
质子磁共振波谱和长程脑电图对颞叶癫痫的评估作用比较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和脑电图监测对颞叶癫痫病灶定侧的判定价值。方法:选择12例颞叶癫痫患者为观察对象,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01/12收治。分别采样双侧近中颞叶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氮-乙酰天冬氨酸、肌酸、胆碱复合物进行半定量分析,以氮-乙酰天冬氨酸减少/或肌酸+胆碱复合物的增加以及其比值下降定侧判断癫痫灶。所有病例均做长程脑电图监测。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2例患者均完成了测试。①10例显示一侧氮-乙酰天冬氨酸/(肌酸+胆碱复合物)<0.68,并与对侧差别>7%,可以定侧。②脑电图异常9例,其中8例为单侧异常,1例双侧异常。③8例质子磁共振波谱和脑电图定侧一致。脑电图阴性3例中2例质子磁共振波谱可以定侧。结论: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脑电图结合可提高定侧诊断的可靠性。
徐敏许丽珍董万利程晓娟孔岩谢道海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脑电描记术癫痫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IL-6、sICAM-1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CSF)IL-6、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 方法对35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脑脊液IL-6、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ELISA法进...
陆士奇程晓娟肖接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脑脊液白介素-6
文献传递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 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MDA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SAH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内皮间黏附分子(sVCAM-1)及脑脊液中SOD、MDA进行动态观察。结果SAH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在发病后升高,以发病后5~7 d变化最明显;SOD在早期出现短暂升高后迅速下降,MDA则与之相反。结论SAH患者血液黏附分子及脑脊液中SOD、MDA含量与病情演变有关。
陆士奇程晓娟杨美菊余志华冀勇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丙二醛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液黏附分子、脑脊液SOD、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水肿是出血后二次损伤的重要因素,而脑水肿后继发的脑缺血缺氧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后者又会进一步加重脑水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且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危害性极大。本研究通过对30例...
陆士奇程晓娟扬美菊余志华
文献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变化的动态研究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sCAM)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前、术后1-3d、7-9d、11-13d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
陆士奇程晓娟冀勇刘一之惠国桢
文献传递
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至2007年3年间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耐药谱变化、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性逐年增加;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在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置入、激素及第3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方面与普通病房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为防止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应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介入导管置入,加强护理,减少激素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唐兆芳郝永岗程晓娟黄坚陆士奇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ICU院内获得性鲍曼氏不动杆菌性肺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ICU鲍曼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对2004年度38例ICU住院患者与64例普通病房继发鲍曼氏不动杆菌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对药物敏感性。结果ICU患者在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置入、过度营养、激素、三代头孢、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中较普通病房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对所检的抗生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耐药性显著增加。结论应适当减少机械通气、介入导管的时间,减少激素及营养药物的使用;掌握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指征,防止耐药细菌的产生。
程晓娟陈建荣陆士奇张险峰王玉宇
关键词:鲍曼氏不动杆菌耐药性
MRS和MRI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比较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在海马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颞叶癫痫42例行1H-MRS检查,同期行头颅MRI常规检查,观察NAA、Cr、Cho的波峰特点,对NAA/(Cr+Cho)、NAA/Cr和NAA/Cho进行计算分析。分别进行海马硬化组与非海马硬化组之间病灶侧、相对侧的对比研究,以及两组的病灶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研究两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海马硬化组与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的比较中,NAA/(Cr+Cho)及NAA/Cr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NAA/Cho的比较未见差异;海马硬化组的病灶侧与正常对照组NAA/(Cr+Cho)及NAA/Cr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相对侧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RS可以在轻度海马硬化或伴有海马胶质细胞增生时进行早期诊断,提高了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
程晓娟许丽珍陆士奇
关键词:颞叶癫痫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海马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