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英诞与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被引量:7
- 2013年
- 出于多方机缘,朱英诞走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找到了新诗创作的切入点。他领悟了象征主义心物感应的精义,获得了重新感知世界的方法;象征主义的暗示法启发他将意象提升为一种居于主体地位的表达方式,提高了表现力;在"纯诗"观念的启发下,朱英诞萌生了带有本体意味的"真诗"意识,触动了新诗本体。朱英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象征主义诗风,他的大量诗作具有独立价值,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 王泽龙程继龙
-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歌暗示
- 寓言:从个人到时代——读阎志长诗《挽歌与纪念》
- 2014年
- 《挽歌与纪念》是阎志很有影响力的一首长诗。此诗以哀婉的笔调记录了个人成长历程中的渴望与遭遇,描绘出了中国城乡社会令人担忧的整体图景,上升到了时代寓言的高度。寓言化的写法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在叙述方式、象征指向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不足。
- 程继龙
- 关键词:寓言
- 生死体验,诗性叙事——解读伊沙《灵魂出窍》
- 2011年
- 《灵魂出窍》是伊沙近年来推出的一首力作。诗歌借助求医等待结果这一契机,深入地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复杂的生命体验,并且形成了独特的"伊沙式"的诗性叙事。
- 程继龙
- 关键词:生命体验叙事
- 众语喧哗 杂而有致——郭沫若《女神》的杂语性被引量:1
- 2016年
- 借鉴巴赫金的"杂语性"思想重新观照郭沫若的《女神》,可以发现:《女神》的语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粹诗歌语言,而是由科学话语、政治话语、历史话语、日常生活话语等构成的"杂语"。诗中各种话语较典型的组织方式有并置、嵌套和杂置等。经由这种杂语化抒写,《女神》触及了初期新诗的一系列深层因素,创造了全新的诗人主体形象,改变了新诗的发生机制,也深化了人们对新诗的认识。
- 程继龙
- 关键词:《女神》话语新诗
- 口语诗:谱系、症候、可能性
- 2014年
- 了解当下中国诗歌的人就会知道,口语诗几乎占据了诗歌生态的大半个版图,且仍在滞涨中,正如女诗人安琪所说:“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在口语写作上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恍然间已压倒书面语成为主流”。而近年来几乎每一次引发广大网民参与的诗歌事件,都渗透着关于诗歌“口语”的论争。冷静来看,口语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 程继龙张德明
- 关键词:口语诗中国诗歌谱系症候女诗人书面语
- 当代新诗的一副“古典主义”面孔——沈奇论
- 2017年
- 沈奇有点像金代诗人元遗山,他一方面是诗论家,一方面是诗人。元遗山曾经写过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中最后一首是:“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较短长。”元遗山生前寂寞,只能期望自己的诗留给后代评说。
- 程继龙
- 关键词:古典主义新诗论诗绝句诗论家寂寞
- 坚守诗的园地——谈当代新诗的地位问题
- 2016年
- 在当代,新诗的合法性仍然受到质疑,很多人对新诗地位的看法偏于悲观,这实际上牵涉到新诗内外部的一系列因素。首先应该意识到,当代新诗是当代文化空间中一个专门的知识领域,有它独特的作业对象、运行规则和诉求目标,诗歌实践者应该站定立场、坚守园地。明乎此,就应当强化当代新诗的功能,强化它在感知、表述、伦理等方面的功能,这也是在塑造当代新诗本体。还须正视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应对挑战,化解古典汉诗的压力,审慎对待互联网的冲击,抵抗消费文化的侵蚀。如此才能巩固新诗在当代文化空间中的地位,促进新诗走向成熟。
- 程继龙
- 关键词:当代新诗感知功能伦理功能古典诗歌
- 朱英诞新诗研究
- 论文从诗学观念、主题、艺术性以及与中西诗歌的关系四方面综合研究了朱英诞新诗,旨在描述朱英诞新诗的创作情况,阐释其基本特征,评价其性质和地位。绪论介绍了朱英诞生平和诗歌创作情况,分析了多年来朱英诞新诗研究的得失,对研究所要...
- 程继龙
- 关键词:诗学观念创作主题艺术风格
- 伊沙诗歌杂语性初探被引量:1
- 2011年
- 伊沙诗歌中充斥着大量杂语。借鉴巴赫金的杂语理论分析伊沙诗歌的杂语性特征,有一定的合理性。伊沙诗歌的杂语性表现为各种时代、各种阶层、各种行业、各种文体等多种话语的共存。杂语在诗歌中并非松散无序地存在,而是相互激发、相互依托,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反讽、戏仿等是诗歌组织杂语的重要方式。
- 程继龙
- 关键词:巴赫金诗歌
- “燕岭作家群”创作风貌略说——以“岭南创作文丛”为例
- 2015年
- "燕岭作家群"立足"燕岭"这一小而弥大的园地,把人生、学问、文学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创作出了值得重视的作品。他们的创作以抒情为底背,流露出深切的现实情怀,接通了个人生命和时代现实的关系。同时他们的创作具有自觉的文体意识,实现了文章之美。
- 程继龙
- 关键词:抒情现实情怀文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