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亦兵

作品数:10 被引量:25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湿地
  • 3篇生态足迹
  • 3篇污染
  • 3篇沟渠湿地
  • 2篇点源
  • 2篇点源污染
  • 2篇有机质
  • 2篇植物
  • 2篇生态
  • 2篇生态安全
  • 2篇生态承载力
  • 2篇水资源
  • 2篇挺水植物
  • 2篇污染物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非点源
  • 2篇非点源污染
  • 1篇氮磷
  • 1篇底泥
  • 1篇营养化

机构

  • 10篇河海大学

作者

  • 10篇章亦兵
  • 9篇范晓秋
  • 8篇姜翠玲
  • 2篇张伟新
  • 1篇崔广柏
  • 1篇陈星
  • 1篇裴海峰

传媒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东北水利水电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2004年全...

年份

  • 6篇2005
  • 4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官厅水库上游水资源保护问题的思考被引量:5
2005年
本文介绍了官厅水库上游地区水资源量及水环境状况,并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工程及非工程措施。
章亦兵高月霞范晓秋
关键词:官厅水库水资源水环境保护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评价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
分析水资源特点和生态足迹模型后,在Wackernagel的生态足迹模型中设立第七帐户——水资源帐户,确定了计算水资源帐户生态足迹所需的三个关键参数;全球平均水资源产量、全球均衡因子和地区产量因子,同时确定了水资源生态足迹...
范晓秋姜翠玲陈星章亦兵张伟新裴海峰
关键词:生态足迹模型水资源
有机质在农田沟渠湿地中的矿化和累积
沟渠湿地是农田排水中有机质的最初汇集地,40cm以下深度的底泥中有机质含量高,是同一层次农田土壤的3倍左右。湿地底泥表层中的有机质浓度变化大,最高与最低值相差3倍多。因此,表层底泥中的有机质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容易分解转化...
姜翠玲范晓秋章亦兵
关键词:农田排水芦苇茭草水质标准
文献传递
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生态足迹评价被引量:22
2005年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计算.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生态安全受到胁迫,生态赤字高达2 2713hm2/人.
范晓秋姜翠玲章亦兵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生态承载力
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5
2004年
通过分析沟渠湿地水体和底泥中有机质浓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发现在芦苇和茭草湿地,40cm以下深度底泥中有机质含量高,是同一层次农田土壤的3倍左右,即底泥对有机质有显著的累积效应.湿地水体中的CODCr浓度随季节发生很大变化,最高浓度出现于1~3月,远超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有很大的污染性;而在其余季节含量较低.有机质的这种年度变化主要由植物生长和残体分解引起.死亡的植物茎叶沉积在底泥表层,引起底泥有机质矿化速率发生变化,9月至次年6月芦苇底泥有机质的矿化速率为21 3~133 6g/(m3·d-1),茭草底泥为30 4~119 6g/(m3·d-1).
姜翠玲章亦兵范晓秋
关键词:有机质矿化速率沟渠湿地底泥水体CODC
生态评价方法与区域生态足迹评价——以无锡市为例被引量:8
2005年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对无锡市1998—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从宏观上度量了无锡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生态状况。结果认为无锡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生态安全受到胁迫,生态赤字从1998年的2.4945公顷/人增大到2002年的4.0301公顷/人。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无锡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矛盾的协调。
张伟新范晓秋姜翠玲章亦兵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生态承载力
沟渠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研究被引量:105
2004年
沟渠湿地可通过底泥截留吸附、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净化农田排水汇集的非点源污染物 ,芦苇 (Phragmitescommu nis)和茭草 (Zizanialatifolia)是长江下游地区沟渠中自然生长的 2种主要挺水植物 ,能有效吸收N、P营养成分 ,是湿地净化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机制 .芦苇和茭草收割以后 ,每年可带走 4 6 3~ 5 15kg/hm2 的N和 12 7~ 14 9kg/hm2 的P ,相当于当地2 3~ 3 2hm2 农田流失的氮肥、1 3~ 3 0hm2 农田流失的磷肥 .茭草的吸收和分解能力明显高于芦苇 .收割除带走植株体中的营养成分外 ,也改善了湿地光照和曝气条件 ,促进营养物质的分解转化 ,芦苇收割区底泥和水体中的有机质、TN、TP明显低于未收割区 .因此 ,定期收割是保证自然湿地净化功能 。
姜翠玲崔广柏范晓秋章亦兵
关键词:沟渠湿地非点源污染富营养化
农田沟渠挺水植物对N、P的吸收及二次污染防治被引量:65
2004年
生长在农田沟渠湿地中的芦苇和茭草对N、P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芦苇茎叶的N、P含量分别为15.0,1.9g/kg,相当于每年吸收818kg/hm2的N和103.6kg/hm2的P,茭草地上部分的N、P含量分别为17.2,3.8g/kg,相当于每年吸收131kg/hm2的N和28.9kg/hm2的P.对比实验发现,收割区0~20cm深度底泥中的有机质、总氮(TN)、总磷(TP)含量明显低于未收割区,但NH4+-N和NO3--N含量增高.植物收割改善了湿地的透光、透气条件,促进污染物分解转化,造成无机氮含量上升.茭白对氮磷的吸收能力也较高,每年收获后可带走200kg/hm2 N,21.1kg/hm2 P.以人为种植取代野生的芦苇和茭草,可获得很好的净化效果,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姜翠玲范晓秋章亦兵
关键词:沟渠湿地挺水植物污染控制
济南市人工回灌补源保护泉水的研究
本文分析了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对济南泉域地下水水位的影响以及回灌过程中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分析了济南泉域和补源地点之间的水力联系及人工回灌补源对泉水的影响程度;计算了济南市人工回灌试验对地下水的补充效果,分析了地表水和地下...
章亦兵
关键词:人工回灌济南泉域
文献传递
非点源污染物在沟渠湿地中的累积和植物吸收净化被引量:66
2005年
对有机质和总氮在沟渠湿地底泥中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的研究表明,40cm以下深度的芦苇(Phragmitescommunis)和茭草(Zizanialatifolia)湿地底泥对有机质和总氮有显著的持留和累积作用;但表层底泥中含量随季节变化大,最高与最低值相差近2倍以上.有机质和总氮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芦苇和茭草湿地底泥中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6和0.9335.水体中总氮与NH4+N和NO3-N也显著相关,表明总氮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氮,其矿化作用是无机氮的重要来源.每年秋季芦苇收割以后,可带走氮818kg·hm-2和磷103.6kg·hm-2,茭草可带走氮131kg·hm-2和磷28.9kg·hm-2.茭白对氮的吸收能力高,试验表明,利用茭白取代野生植物,既能取得很好的净化效果,又可被农民主动回收,解决植物的二次污染问题.
姜翠玲范晓秋章亦兵
关键词:沟渠湿地挺水植物氮磷非点源污染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