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应涛

作品数:18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宜宾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张问陶
  • 4篇性灵
  • 3篇人文
  • 3篇散文
  • 3篇诗学
  • 3篇文学
  • 2篇性灵说
  • 2篇学术
  • 2篇学术品格
  • 2篇人文精神
  • 2篇审美
  • 2篇诗学思想
  • 2篇蜀文化
  • 2篇品格
  • 2篇追念
  • 2篇灵感
  • 2篇古代散文
  • 2篇巴蜀文化
  • 1篇代人
  • 1篇悼亡

机构

  • 18篇宜宾学院

作者

  • 18篇罗应涛
  • 1篇范亚林
  • 1篇林川

传媒

  • 3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四川职业技术...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重庆教育学院...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学院...
  • 1篇许昌师专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现代语文(下...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9篇2002
  • 1篇200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张问陶年谱》的学术品格被引量:1
2006年
《张问陶年谱》是胡传淮先生历经十余年时间收集资料,反复修改,精心撰著的一部力作。该书曾于2000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在国内学术界获得一致好评。传淮先生发现该书尚有错讹和不足之处后,即刻仔细斟酌,收集材料,马不停蹄地进行修订,务求使之成为精品。同时,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亦鼎力支持,将修订再版《张问陶年谱》列为该中心重点科研课题,给以经费资助。
罗应涛
关键词:学术品格巴蜀书社巴蜀文化
论张问陶的性灵说
2002年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 ,坚持诗歌的审美内涵是诗人自我内在“性灵”、“性情”、“血性”的感性显现 ,强调自我 ,张扬个性 ;以为诗中的性灵来自创作主体、表现对象和二者的天然妙合 ;要写出表现性灵的真诗 ,必须有天才和灵感 ;标举性灵固然是针对“格调说”和“肌理说”而发 ,但其理论旨归是要求文学的个性表现和独创精神 。
罗应涛
关键词:张问陶性灵说灵感清朝
巴蜀古代散文特色简论
2004年
巴蜀这块丰富的人文地理之上产生的古代散文,如繁星丽天,流光溢彩。传统会堂是其根深蒂固的思想基础,神话传说赋予其浪漫主义色彩,文风能避开“五代之弊”而简朴质实,于封闭之中产生激越的开放意识,而文学品种式样单一。我们要研究巴蜀古文特色,发掘和继承这份厚重的宝贵遗产。
罗应涛
关键词:散文文学风格审美特征人文精神
评谭兴国《巴蜀文学史稿》
2002年
罗应涛
关键词:地方文学史巴蜀文化新论书论编纂
张问陶晚年诗学思想透视——解读《题屠琴论诗图十首》
2002年
张问陶晚年更执著地坚持诗歌创作的审美内涵是诗人自我内在“性灵”、“性情”、“血性”的感情显现 ;提倡以性情论诗 ,又以禅喻诗 ,从美学高度论诗 ;反对模唐规宋 ,又提倡“转益多师”,向古人学习 ;反对以笺注、考据入诗 ,又反对雕文镂彩 ,强调写真景、传真情、达真意、得真趣 ;崇尚“天才”,又看重创作主体的修、养、炼 ;突出创作风格的多样化和灵感的重要性 ,又坚持必须有坚实的生活基础的观点。随阅历之丰富和识见之高远 ,张诗由抒写个人抱负转为表现南北山川之美、羁旅飘泊之感和怀乡念亲、悯民忧国之情。张的诗论和袁枚同属性灵一派 ,诗作却独树一帜 ,有别于和超过袁枚之处。
罗应涛
关键词:张问陶晚年诗学思想
韦庄“追念宠姬词”考辩
2001年
宋人扬(亻是)提出韦庄《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等词为追念被蜀主王建所夺之宠姬所作之后,代相沿袭,附会甚多。然而有宋一代诸多志传未取此说;正值开基创业之时的王建对倚重之心腹大臣不致于会夺其宠姬;韦词实为早年甘苦与共之亡姬所作;韦词中“忆旧欢”之作和代人作者,均非为“追念宠姬”之作。
罗应涛
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评《张问陶年谱》
2006年
清代遂宁人张问陶是乾嘉时期性灵派诗人。历来对其研究却不够全面。《张问陶年谱》填补了张氏及清诗研究的空白。该书学术品格高,因而深得国内外的专家赞扬。文章认为:张问陶年谱的事例完备,资料富赡,考核精审,方法扎实谨严,对巴蜀文化、川中文化研究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罗应涛
关键词:张问陶年谱
刘光第宜宾行旅诗歌考释被引量:1
2006年
刘光第到今日宜宾市所辖的地区,主要有当时的叙州府治所在地宜宾城和与富顺县相接壤的南溪县的一些风景名胜区。刘光第到宜宾,可以查实的共有三次,并先后留下了24首写宜宾或者写给宜宾人的诗歌。这些诗作坚持写实的原则,艺术性很高。其写实精神,既植根于清末的现实土壤之中,又是由刘光第的血性熔铸而成。
罗应涛
关键词:刘光第写实精神
《论语》语言艺术散论
2006年
罗应涛
关键词:民族语言《论语》书面语言语录体语气词辞格
张问陶诗学思想论纲被引量:3
2002年
张问陶接受并发展了明清诗坛的“性灵”说 ,高扬主体意识 ,破除沈德潜的儒家封建文学理论和翁方纲的作诗规范 ;“性灵诗”必须有创作主体之“天真”与表现对象之“天真”自然凝结为具有“天真”艺术本质的艺术本体 ;“诗发乎情 ,情触乎遇” ,作诗的动因“慨然有感于身世之间” ,这个观点使张诗在抒写性灵之同时 ,能兼及“天下大义” ;主张创作风格的多样化 ,但张诗的基本风格是“空灵”和“沉郁” ;崇尚“天才” ,但非常重视创作主体的修、养、炼。
罗应涛
关键词:性灵诗张问陶诗学思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