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正顺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_(4—5)脊髓肠源性囊肿1例报告
- 2001年
- 韩汝政李化伟耿正顺
- 关键词:脊柱畸形
- 经单鼻孔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24例诊治分析
- 目的经单鼻孔垂体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尿崩症、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盐耗综合征、感染等。对24例经单鼻孔垂体瘤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单鼻孔垂体瘤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 由俊宇李化伟耿正顺韩汝政郭洪刚
- 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研究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血管造影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及栓塞技术要点。方法本组25例均是在积极抗休克、全身止血的前提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首先有目的选择某一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尽快栓塞止血,普通导管难以达到栓塞部位的应用SP微导管,栓塞材料主要以明胶海绵为主,加用真丝线段,PVA颗粒、微钢圈。结果本组25例一次栓塞成功22例,二次栓塞1例。2例栓塞后24h仍有少量出血,给予全身止血药物出血停止,25例术后随访20~60d无一例复发出血。结论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栓塞治疗目标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救命措施。
- 于学荣成淑莲耿正顺张小林彭伟张宏春
- 关键词:动脉栓塞血管造影胃部疾病
- 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颅内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收治的8例颅内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无明显症状者仅行CT随访;6例有明显症状者行手术治疗,术后行颅脑CT或MRI随访。结果手术的6例中,术后除1例仍有癫痫外(药物可控制),余5例症状缓解或明显改善。8例病人随访1~8年,CT或MRI未发现脂肪瘤复发或残余肿瘤明显增大。结论颅内脂肪瘤多发于胼胝体区,常常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CT和MRI有助于确诊本病;对无症状的颅内脂肪瘤患者可密切随访观察,对症状明显者应酌情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
- 郭洪刚由俊宇张法学李化伟耿正顺孙国臣
- 关键词:颅内脂肪瘤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被引量:5
- 2007年
- 78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经薄层CT扫描发现68例有颅底骨折改变;23例手术患者行计算机辅助X线断层照像脑池造影术(CTC)检查,直接显示漏道位置的22例,其中单处漏道20例,两处漏道的3例。55例经保守治疗4周自行愈合,经额硬膜外入路修补15例,应用鼻内窥镜的颅外入路修补8例。所有病例均随访1—2a,未见脑脊液鼻漏复发。认为冠状薄层CT扫描和CTC检查是目前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方法。患者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采用手术治疗,经鼻内窥镜施术安全有效。
- 由俊宇李化伟耿正顺韩汝政郭洪刚
- 关键词:脑脊液漏影像学颅脑手术
- 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脑脊液(CSF)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3的动态变化,探讨IL-13的水平与脑损伤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酶标仪测定60例患者和10例正常(志愿)者在第1、3、7、14天时脑脊液和血清中IL-13的含量变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数据。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中IL-13的含量组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而重型中脑脊液IL-13的含量明显高于其血清中的含量,且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各组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IL-13的含量在伤后2周内达到高峰,2周后显著下降。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早期IL-13的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后期IL-13的升高可能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继发性损伤或神经修复过程。
- 韩汝政赵洪洋李化伟李国平耿正顺
- 关键词:脑损伤白细胞介素13
- 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低钠血症31例临床分析
- 目的中枢性低钠血症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加重神经细胞水肿,并造成继发性脑损害,使病情加重,危及生命。回顾本院收治的31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探讨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 由俊宇李化伟耿正顺韩汝政郭洪刚
- 关键词:中枢性低钠血症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分型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CSCIWFD)的分型,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33例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CSCIWFD患者MRI检查示共有39个部位信号异常,其中椎间盘突出14例、钳夹样压迫9例、椎管狭窄6例、狭窄并突出4例。行手术治疗24例(手术组),保守治疗9例(保守组)。两组治疗4周时的运动、感觉评分均优于治疗后1周(P均<0.05)。推荐CSCIWFD的分型如下:椎间盘突出型(包括脱出);增生钳夹型;椎管狭窄型;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型。结论椎间盘突出、钳夹样压迫、椎管狭窄、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是CSCIWFD的主要致病因素。CSCIWFD可分为椎间盘突出型(包括脱出)、增生钳夹型、椎管狭窄型、椎管狭窄伴椎间盘突出型。
- 李化伟赵怀志曾现英耿正顺由俊宇张翼侯忠玉滕良珠
- 关键词:脊髓损伤颈椎管狭窄椎间盘
- 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C-反应蛋白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不同阶段脑脊液(CSF)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动态变化与脑损伤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将46例患者分成重型和轻中型分别为22例和24例并与10例正常(志愿者)对比,采用免疫浊度法在第1、3、7、14天时测定脑脊液和血清中CRP的含量变化,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数据。结果:重型组CSF和血清中CRP含量在受伤后1天内明显升高,7天达到高峰,维持14天,其水平均高于相应时段的轻中型组(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到高峰期CSF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血清(P<0·05);轻中型组中CRP水平在受伤后1天内明显升高,3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14天时接近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早期CRP的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CSF和血清中CRP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细胞损伤敏感指标,可以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对判断病情、治疗效果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 韩汝政李化伟耿正顺王其春翟瑞山
- 关键词:脑损伤C-反应蛋白
- 颅脑损伤后脑脊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16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6年
- 韩汝政赵洪洋李化伟耿正顺由俊宇
- 关键词:颅脑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3脑脊液非免疫细胞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