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寿华

作品数:1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角膜
  • 4篇角膜穿通伤
  • 4篇穿通
  • 4篇穿通伤
  • 2篇眼挫伤
  • 2篇翼状胬肉
  • 2篇视网膜
  • 2篇水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黄斑水...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胬肉
  • 2篇网膜
  • 2篇后视网膜
  • 2篇黄斑
  • 2篇黄斑水肿
  • 1篇单抗

机构

  • 10篇江苏大学附属...
  • 7篇江苏大学
  • 4篇镇江医学院
  • 2篇苏州大学
  • 1篇镇江市第四人...

作者

  • 15篇肖寿华
  • 5篇黄燕
  • 4篇张志坚
  • 3篇邹美波
  • 2篇李梅
  • 2篇邱明忠
  • 2篇吴滢
  • 2篇徐三荣
  • 2篇吕翔
  • 2篇宗海洋
  • 2篇唐文玲
  • 2篇胡新远
  • 1篇周月鹏
  • 1篇杨勇
  • 1篇贺清华
  • 1篇仝佳
  • 1篇王胜军
  • 1篇杨运兰
  • 1篇缪竞诚
  • 1篇罗琦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3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医药
  • 1篇眼科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眼...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全国弱视斜视...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8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热休克蛋白及其在眼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热休克蛋白(HSP)是生物体在应激状态下合成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具有分子伴侣、协同免疫、抗凋亡等生物学功能。近来随着对热休克蛋白研究的不断深入,HSP在眼病的发病机制、防治方面的作用已受到广泛关注。
仝佳王胜军肖寿华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生物学功能眼部疾病
早期治疗对角膜穿通伤患者疗效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急诊显微手术修复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46例角膜穿通伤急诊显微手术修复的效果,分析术中角膜修复技巧、回纳眼内脱出组织及膨胀晶体的处置对术后早期伤口愈合及术后早期视力的影响。结果1例患者术后〈24h自动离院,1例眼内异物患者发生眼内感染致眼球摘除,其余患者2-15d出院时眼部情况均比较稳定。结论对角膜穿通伤及早有效的处理,可及早恢复眼球结构完整性、防止相关并发症,并为Ⅱ期手术奠定良好基础。
邹美波肖寿华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显微手术早期疗效
睑缘微细毛刺六例
1993年
患者均是在夏秋季发病,5例在九月份,1例在七月份,患者病前均有外出上街史。发病为突然感到眼部有小东西碰撞或突然眼部刺痒不适而揉眼,继而出现明显畏光、流泪,异物感而就诊。检查:眼睑轻度红肿或无明显红肿,睑球结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肉眼检查无其它明显异常。裂隙灯检查可发现角膜有程度不同的点线状擦伤,荧光素染色阳性,未见异物,在上睑缘全唇可发现肉眼不易察觉的微细毛刺,6例中5例为单独1根。
肖寿华
关键词:睑缘裂隙灯检查睑板异物感表面麻醉
大鼠眼挫伤后视网膜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眼挫伤后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表达。方法重击法致2个月龄SD雄性大鼠眼挫伤,伤后1、4、7、14d分别取材,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BDNF和TrkB,并与正常同龄大鼠视网膜BDNF和TrkB相比较。结果正常同龄大鼠视网膜有少量BDNF和TrkB表达;而挫伤眼,在伤后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程度的BDNF和TrkB表达增加。结论眼挫伤后视网膜BDNF和TrkB表达增加,说明BDNF和TrkB参与眼挫伤后视网膜的修复过程。
肖寿华张志坚邵倩杨勇缪竞诚
关键词:眼挫伤视网膜SD雄性大鼠TRKBBDNF后视网膜免疫组化检测
TGF-β1、Smad3、Snail1和FoxM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Snail1和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 M1)蛋白在翼状胬肉与胬肉旁结膜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30例)和正常结膜组织(5例)的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GF-β1、Smad3、Snail1和Fox M1蛋白的表达差异,并对表达阳性的细胞进行计数,比较两种组织中4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胬肉旁结膜的上皮层次为3~5层,细胞排列整齐,固有层含有少量血管;翼状胬肉表面上皮细胞层次明显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固有层内含有高密度分布的血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主要分布于翼状胬肉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间质细胞的胞质内,另外3种蛋白主要分布于翼状胬肉组织的上皮细胞和固有层间质细胞的胞核内;翼状胬肉组织内TGF-β1、Smad3、Snail1及Fox M1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胬肉旁结膜组织(均P<0.01)。结论:TGF-β1、Smad3、Snail1和Fox M1在翼状胬肉内高表达,病变的结膜细胞分泌的TGF-β1可激活TGF-β1-Smad3-Snail1-Fox M1通路,从而促进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黄燕李梅胡新远史文涛肖寿华
关键词:翼状胬肉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3SNAIL1
远视眼和近视眼儿童的尿pH值比较
2001年
目的 :探讨酸性内环境对近视眼发生所起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比较远视眼儿童和近视眼儿童尿pH值的方法。结果 :远视眼儿童尿pH值和近视眼儿童尿pH值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并且近视眼儿童尿pH值更低。结论 :近视眼儿童更低的尿pH值说明其内环境酸性更大 。
肖寿华
关键词:PH值远视眼近视眼儿童尿液
大鼠角膜穿通伤后局部应用IL-10抑制视网膜炎症和抗神经溃变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后局部应用IL-10对视网膜炎症反应的抑制和对神经溃变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损伤组和治疗组,后两组(每组21只)再分为损伤1 d、2 d和3d组(每小组7只)。损伤组用无菌注射器刺穿眼球颞侧角膜缘角膜,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治疗组在角膜穿通伤后用IL-10溶液滴眼。各组2只大鼠用于制作眼球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以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血影蛋白(α-Ⅱspectrin)及钙蛋白酶2(m-calpain)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另5只大鼠用于提取视网膜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于角膜穿通伤24,48,72 h后,视网膜组织内NF-200和血影蛋白降解产物以及活性钙蛋白酶2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楚,IL-1β、IL-6、TNF-α和m-calpain免疫荧光很弱;血影蛋白和NF-200免疫荧光染色可清晰显示阳性神经纤维;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结构层次模糊,TNF-α、IL-1β,IL-6和m-calpain免疫荧光增强,主要分布在内层;NF-200和血影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IL-10治疗后,TNF-α、IL-1β,IL-6和m-calpain免疫荧光减弱,血影蛋白和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多于损伤组。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表明,损伤组视网膜组织内大分子的NF-200和血影蛋白含量逐渐减少,其小分子的降解产物以及小分子的活性m-calpain逐渐增加;在IL-10治疗组,NF-200和血影蛋白的降解产物以及活性m-calpain的增加程度明显减轻。结论:角膜穿通伤可刺激视网膜细胞高表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导致组织的炎症损伤,同时激活m-calpain,后者降解视网膜细胞骨架蛋白NF-200和血影蛋白,造成神经溃变;局部应用IL-10可减轻炎症反应,抑制m-calpain对骨架蛋白的降解,从而对视网膜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黄燕周月鹏肖寿华张志坚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白介素-10
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钙蛋白酶、细胞骨架蛋白α-Ⅱ spectrin和NF200的分布及其相对含量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角膜穿通伤后钙蛋白酶(m-calpain)、血影蛋白(α-Ⅱspectrin)及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 protein-200,NF200)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检测骨架蛋白降解产物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角膜穿通伤后视网膜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角膜穿通伤后6h、24h、48h、72h组,每组各10只。于眼球颞侧角膜缘用无菌注射器刺穿角膜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各组5只大鼠制作眼球切片,用相应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观察m-calpain、α-Ⅱspectrin和NF200在视网膜中的分布特征;同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另外5只大鼠眼球壁组织中上述蛋白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m-calpain主要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组织中蛋白相对含量较低;角膜穿通伤组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增多,蛋白相对含量亦增高,于24h达高峰,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α-Ⅱspectrin和NF200主要分布于各种视细胞突起内,细胞界限和层次较清楚;角膜穿通伤组免疫荧光呈弥散分布,细胞界限和层次模糊不清;组织中α-Ⅱspectrin和NF200降解产物相对含量随m-calpain含量增高而增高,于24h达最大量,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角膜穿通伤可刺激视网膜细胞高表达m-calpain,后者对视网膜细胞骨架蛋白的降解是造成视网膜继发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黄燕吴滢宗海洋肖寿华张志坚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钙蛋白酶神经丝蛋白血影蛋白
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的表达特征及其在房水中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角膜穿通伤后炎症因子在眼球壁的分布特征及其在房水中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角膜穿通伤后眼内炎的发病机制。方法清洁级成年雌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角膜穿通伤后6h、24h、48h、72h组,每组各10只。角膜穿通伤组大鼠制作角膜穿通伤模型,分别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眼球壁组织中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90,HSP9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的组织定位;并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损伤后各时间点房水中上述因子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 HSP90、IL-10、TNF-α和IL-1β在正常房水和眼球组织中含量较少。HSP90于损伤后6h在房水中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后逐渐减少,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其主要表达于视网膜视锥和视杆细胞层;TNF-α、IL-1β于损伤后24h在房水中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之后逐渐减少,主要表达于角膜、睫状体、视网膜;IL-10于损伤后72h在房水中含量达到高峰,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主要表达于角膜和视网膜。结论角膜穿通伤后应激反应可促使眼球局部炎症因子的表达,导致继发性炎症损伤。角膜穿通伤后应早期局部使用免疫抑制剂抑制炎症反应,保护眼球壁组织细胞。
黄燕宗海洋吴滢肖寿华张志坚徐三荣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90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0角膜穿通伤
重击法致大鼠眼挫伤后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和Nogo的表达
目的:探究眼挫伤后视网膜神经营养因子/(NGF,BDNF/)及其受体/(TrkA,TrkB/)和中枢神经再生抑制因子/(Nogo/)的表达变化,提出治疗眼挫伤视网膜损伤的新思路。 方法:重击...
肖寿华
关键词:视网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