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江卫

作品数:52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肝移植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胃癌
  • 6篇耐药
  • 6篇灌注
  • 5篇再灌注
  • 4篇多药
  • 4篇多药耐药
  • 4篇原位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灌注损伤
  • 4篇腹腔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术后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小儿

机构

  • 4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4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川北医学院
  • 6篇南充市中心医...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第...
  • 1篇成都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 1篇泸州市人民医...

作者

  • 49篇肖江卫
  • 22篇王崇树
  • 14篇魏寿江
  • 12篇王城
  • 11篇金先庆
  • 9篇彭勇
  • 8篇李敬东
  • 6篇王珊
  • 6篇王佚
  • 6篇龚建平
  • 5篇周彤
  • 5篇陈佳慧
  • 5篇李忆秋
  • 4篇唐锦
  • 4篇刘作金
  • 4篇刘海忠
  • 3篇何一
  • 3篇叶鹏程
  • 3篇付劲蓉
  • 3篇任明扬

传媒

  • 6篇川北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小儿外科...
  • 4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器官移植...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肝脏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gastroki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gastrokine 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诊断明确的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astrokine 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gastrokine 1基因和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组织〔基因△Ct值:9.07±5.06比0.85±3.79;蛋白表达阳性率:5.8%(3/52)比86.5%(4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gastrokine 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位置、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患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术前外周血CEA及CA19-9水平均无关(P>0.05),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癌患者的癌组织中gastrokine 1基因表达低于HP阴性者(△Ct值分别为11.14±5.19和7.67±4.18,P<0.05)。结论 gastrokine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它作为一种保护性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保护作用可能因HP感染而减弱。
陈佳慧肖江卫任明扬任明扬魏寿江田小兵周彤谢贤镛
关键词:胃癌幽门螺旋杆菌
近端胃切除术中附加与不附加幽门成形的应用评价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评价近端胃切除术中附加幽门成形与否在预防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残胃排空障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病人随机分为附加幽门成形组45例和不附加幽门成形组41例。结果附加幽门成形组病人术后:置放胃管时间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短(P<0.05),胃液引流量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明显减少(P<0.01),上腹疼痛不适、反酸、胸骨后烧灼感以及餐后饱胀、嗳气等症状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明显轻而且少(P<0.001),3月后残胃钡餐/或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比不附加幽门成形组低(P<0.001)。结论附加幽门成形利于病人术后残胃排空,显著减少残胃内容物的潴留,能有效预防或降低病人术后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残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其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魏寿江王崇树李勋王城肖江卫何一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术幽门成形残胃排空障碍反流性食管炎
诱导血红素加氧酶1高表达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生存的影响(英文)
2008年
背景:血红素加氧酶1在防止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目前肝移植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构建重组腺病毒Ad5-血红素加氧酶1,对肝移植供体进行预处理来诱导供肝血红素加氧酶1高表达,进一步观察其对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及肝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3-09/2005-03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74只,制备原位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5-血红素加氧酶1,对供体进行预处理。将74只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案分组如下:生理盐水组(n=12)、诱导剂原卟啉钴组(n=13)、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n=13)、Ad5-绿色荧光蛋白组(n=12)、Ad5-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原卟啉锌组(n=12)分别于取肝前注射生理盐水、诱导剂原卟啉钴、Ad5-血红素加氧酶1、Ad5-绿色荧光蛋白及Ad5-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原卟啉锌,取肝后HTK液4℃保存24h后植入。对照组(n=12)取肝前48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取肝后马上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肝移植大鼠的存活率,肝功能指标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移植后2h门静脉血流变化,应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移植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测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肿瘤坏死因子α,bcl-2,bax在移植肝组织中的表达,从分子水平检测血红素加氧酶1、肿瘤坏死因子α,bcl-2,bax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大鼠肝移植后1,7,21d的生存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与生理盐水组、Ad5-绿色荧光蛋白组及Ad5-血红素加氧酶1+抑制剂原卟啉锌组比较,Ad5-血红素加氧酶1组移植肝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移植后2h内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血红素加氧酶1活性显著升高(P<0.05
肖江卫金先庆王崇树王城李忆秋
关键词:肝移植血红素氧化酶再灌注损伤器官移植
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转染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对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携带有HO-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HO-1),于供肝切取前48h经阴茎背静脉将Ad5-HO-1注入供者体内,供肝置于4℃HTK液保存2h,然后移植。对照组接受正常肝移植;轻度对照组接受轻度脂肪肝移植;轻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O-1的轻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对照组接受重度脂肪肝移植;重度实验组接受注射Ad5-H&I的重度脂肪肝移植。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观察移植肝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移植肝组织中HO-1的活性以及HO-1、Bcl-2、锌指蛋白A20、凋亡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重度对照组相比较,重度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O.05)。轻度实验组和重度实验组的HO-1活性分别高于各自的对照组(P〈0.05)。重度实验组移植肝组织中HO-1、Bcl—2及锌指蛋白A2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重度对照组(P〈O.05),而Caspase-3的表达是降低的(P〈0.05)。重度实验组的1、7、21d存活率分别为66.7%(4/6)、50%(3/6)和50%(3/6),而重度对照组的1、7、21d存活率分别为33.3%(2/6)、16.7%(1/6)和16.7%(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染血HO-1基因可减轻大鼠脂肪肝移植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肖江卫夏树森金先庆王崇树魏寿江周彤王城李忆秋
关键词:血红素氧化酶再灌注损伤基因修饰
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的建立及相关免疫指标的检测
2009年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观察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以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过程。方法:Lewis大鼠与BN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同基因移植组及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观察大鼠存活率,移植组受体分别于术后3、5、7和10d处死取标本,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变化,ELISA检测血清IL-2含量。结果: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同基因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14d生存率为100%,肝组织发生轻度形态学改变,肝功能损害较轻,血清IL-2在正常范围。异基因组大鼠14d内全部死亡,术后第7天肝组织病理改变出现典型急性排斥反应表现,肝脏功能损害较重,血清IL-2持续性升高,并在第7天达峰值。结论:Lewis大鼠与BN大鼠的组合方式,可以建立稳定的急排模型(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情况下,大鼠术后第7天急性排斥反应指标表现最为典型。
彭勇李敬东肖江卫刘海忠刘作金龚建平
关键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白细胞介素2
脂质体介导NF-κB圈套寡核苷酸体外转染Kupffer细胞的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 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圈套寡核苷酸(decoy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ODN)体外借助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大鼠Kupffer细胞(KCs)的效率,并观察其对KCs活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每组8只.(1)对照组:分离培养正常大鼠KCs (2)LPs组:KCs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 ms/L的LPS作为刺激因素 (3)NF-κB圈套寡核苷酸组:先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人工合成的NF-κB圈套寡核苷酸转染KCs(4μg/1×10^5个KCs),观察转染效果,再用1 mg/L LPS刺激,观察其对KCs活化的抑制作用,包括KCs的吞噬功能、NF-κB易位,以及膜表面分子CD4O mRNA的表达.结果 在LPS刺激下,KCs呈高度活化状态,吞噬功能增强,NF-κB向细胞核移位,细胞膜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 mRNA呈高表达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1).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下,人工合成的NF-κB圈套ODN可以高效转染KCs,有效地抑制NF-κB活化,降低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与L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P〈0.01).结论 在脂质体介导下,NF-κB圈套寡核苷酸可以高效转染KCs,并有效抑制KCs的活化.
彭勇李敬东肖江卫李旭红甘霖龚建平
关键词:枯否细胞NF-ΚB圈套寡核苷酸
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付祥胜黎军肖江卫王衍堂刘阳杜鑫浩王显飞田艳陈柏君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于临床医学-消化病学领域,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在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20项课题经费支撑下,该团队从消化系统疾病与肠道微生态的分子基础、诊断标志物筛选、粪菌移植治疗的临床应...
关键词: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诊断标志物
低剂量西罗莫司协同CD4^+CD25^+ T-reg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我们通过体外诱导、扩增并分选出CD4+CD25+T-reg回输入受体大鼠,并协同低剂量西罗莫司去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研究探讨CD4+CD25+T-reg细胞亚群在移植免疫耐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急性排斥组(DA→LEW)、免疫耐受组(LEW→DA)、低剂量西罗莫司(0.1 mg·kg-1·d-1)和CD4+CD25+T-reg协同作用组(实验组)。每组8只实验动物。各组肝移植大鼠的存活率比较,应用HE染色法观察移植肝术后7 d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在各组大鼠移植肝脏、外周血总单核细胞数中所占的百分比。RT-PCR检测术后7 d移植肝脏Foxp3 m 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血浆中细胞因子IL-10、TGF-β的水平。结果实验组对比排斥组,能够长期存活,获得免疫耐受(P<0.05)。实验组移植肝脏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亚群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排斥组(P<0.001),且在移植肝脏中,实验组Foxp3 m RNA表达含量明显增加(P<0.001)。实验组血浆中细胞因子IL-10、TGF-β的表达水平高于排斥组(P<0.001)。结论我们通过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将体外扩增诱导成熟的受体大鼠CD4+CD25+T-reg细胞分离收集,然后回输受体协同低剂量的西罗莫司能够成功地诱导了长期肝移植免疫耐受。从而为临床应用CD4+CD25+T-reg细胞抑制免疫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和理论实验依据。
肖江卫刘紫麟叶鹏程罗雅军符致明魏寿江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耐受
腹腔镜下骶前肿瘤切除术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原发性骶前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经直肠指诊、B超、CT和/或MRI做出诊断,均采用完全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患者21~63岁,平均(40.8±13.5)岁;肿瘤直径平均(6.7±2.1)cm。结果:肿瘤均被顺利完整切除,术中未出现不可控制的出血,出血量200~1 100 ml,平均(350.2±118.3)ml;6例患者术后24~72 h肠道功能恢复并进食,未出现腹部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平均(11.2±7.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排尿及性功能基本正常。术后标本病理类型:皮样囊肿2例,良性畸胎瘤1例,间质瘤1例(高风险),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结论:腹腔镜下切除骶前肿瘤是安全、可行的,与既往文献报道的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技术条件成熟的医院可选择的手术方式。
王攀王崇树肖江卫何劲松魏寿江
关键词:骶前肿瘤腹腔镜检查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与胃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2年
目的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与胃癌免疫逃逸关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IDO、胃癌免疫逃逸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文献。结果胃癌通过CD4+CD8+等调节性T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IDO的表达,使得其所处的微环境出现"色氨酸饥饿",从而抑制T细胞增殖;同时,色氨酸代谢产物对T细胞亦存在细胞毒性作用,抑制T细胞的增殖。IDO特异性抑制剂1-MT与化疗药物结合起来在胃癌的治疗上有协同作用。结论 IDO作为免疫调节酶可能在胃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其可能成为抑制胃恶性肿瘤形成和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的新靶点。
徐秀连肖江卫王崇树
关键词:胃癌免疫逃逸免疫治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