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罡 作品数:52 被引量:133 H指数:6 供职机构: 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金属学及工艺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激光熔化沉积Al-Mg-Sc-Zr合金单熔道成形质量预测 被引量:2 2024年 本研究探讨了激光熔化沉积(LMD)工艺参数对Al-Mg-Sc-Zr合金单熔道成形质量的影响,并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和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成形孔隙率。结果表明:Al-Mg-Sc-Zr合金的LMD单熔道成形孔隙率,随着激光线能量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175 J/mm^(2)时孔隙率达到最小值,仅为1.38%。在相同的送粉工艺参数下,LMD成形熔道宽度和熔道深度均与激光功率呈现出正相关性,而熔道高度和熔道深度均与扫描速率呈现出负相关性。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改进的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29.69%,平均相对误差降低了19.42%,均方误差降低了19.02%,相关系数提升了63.44%。 肖罡 肖罡 谢莉 路超 刘筱 刘筱 杨钦文关键词:激光熔化沉积 AL-MG-SC-ZR合金 孔隙率 神经网络 多视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及其创新应用发展 2023年 多视图像三维重建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建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综述了多视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中,基于体素表达、基于表面演化、基于特征点增长、基于深度图融合等四个类型的技术特点及发展动态,剖析了该项技术在VR行业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多视图像三维重建技术相关产品的创新设计趋势,探讨了创新技术产品在VR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为三维重建技术与VR领域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赵斯杰 肖罡 肖罡 万可谦 李华旸 杨钦文关键词:三维重建 立体视觉 虚拟现实 铝熔体中氢含量对Q235钢板热浸镀铝层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解铝熔体中氢含量对Q235钢板热浸镀铝层质量的影响,用测氢仪及扫描电镜分析了铝熔体中杂质与氢含量的关系及镀层缺陷的成因和氢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相对湿度较大(80%)条件下经长时间保温后,铝熔体中氢含量急剧上升;夹杂物的存在会大幅度提高熔体中的氢含量;随着铝熔体中氢含量的增加,镀铝层质量变差,出现气泡与漏镀现象。 上官琪 肖罡 陆宇衡 曾建民关键词:热浸镀 Q235钢 铝熔体 氢含量 基于流体压降控制的感应加热甲醇重整装置设计及其服役性能优化 2023年 结合流体压降控制的思考,提出了一种新型感应加热重整装置,构建了系统服役性能仿真模型和预测模型,分析了关键参数对能量转换以及重整转化的影响,完成了系统增压结构与运行参数的协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压发热片重合度的增大,角度朝向入口端布置且呈锐角逐渐减小,电氢能转换比、甲醇转化率、氢气产率显著增大,同时反应气转化前后的温差及其流动能量损耗增大。设置电氢能转换比最大、转化前后温差和流动能量损耗最小为综合优化目标,采用单隐含层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寻优,得到增压发热片重合度为0.45、角度为75°且朝向入口端、反应物供给流速为1.1 m/s时,重整器净功率为460 W,相较于无流体压降控制结构,所提重整器的电氢能转换比提高了64.17%。 肖罡 肖罡 李时春 李时春 杨钦文钢材热浸镀双镀法工艺优化与缺陷 2010年 通过双镀法对Q235钢材进行热浸镀纯铝及Zn-55%Al-1.6%Si,通过对比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镀层及缺陷的相组成,并利用能谱仪(EDS)对缺陷进行成分分析,研究了镀层缺陷出现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双镀工艺为预镀锌层完全冷却后再二次浸镀,纯铝浸镀时间60 s,温度710℃,Zn-55%Al-1.6%Si浸镀时间30 s,温度640℃。此工艺能够有效改善热浸镀双镀法的镀层质量。双镀过程中瘤子是最严重的镀层缺陷,抑制镀层缺陷的方法是控制浸镀时间。 陆宇衡 肖罡 黄彩敏 上官琪 曾建民关键词:热浸镀 钢板热浸镀铝锌合金工艺的确定 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了钢板热浸镀55A1-Zn-1.5Si合金层的工艺,分析了不同的助镀剂配方及浸镀参数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确定出了较理想的热浸镀工艺。结果表明:助镀剂基本不影响镀层的厚度,但助镀剂的选择对铝锌合金镀层耐蚀性能有直接影响;适用于钢板热浸镀55A1-Zn-1.5Si合金层的水溶性助镀剂配方为27%ZnCl2+109/6NH4Cl;较理想的浸镀温度为640-660℃,浸镀时间为6min,提升速度为5m·min^-1。 肖莹莹 肖罡 上官琪 曾建民关键词:热浸镀 助镀剂 铝锌合金 CO_(2)气体保护焊的焊缝形貌建模及虚拟化仿真系统开发 被引量:1 2023年 建立了CO_(2)气体保护焊工艺参数与焊缝几何尺寸(熔宽、熔深)之间的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基于焊接试验数据训练模型,确定了模型的数学解析式;通过分析焊缝截面和表面形貌特征,建立焊缝形貌的虚拟化仿真模型;通过python编程开发了焊缝形貌预测与虚拟化仿真系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熔宽预测的最大偏差为0.097 mm,模型拟合优度为0.999269,对熔深预测的最大偏差为0.051 mm,模型拟合优度为0.999567;建立了以焊缝熔深和熔宽为输入变量的焊缝截面形貌数学模型和以焊缝熔宽为输入变量的表面形貌数学模型。 肖罡 肖罡 李时春 李时春 周妃四 杨钦文18Ni300模具钢SLM成形质量评价及工艺优化 2024年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工艺(SLM)制备了18Ni300模具钢试样,通过定量分析激光功率、扫描间距和扫描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成形试样相对密度和表面粗糙度等成形质量指标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对密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成形质量评价方法,构建了多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基于NSGA-Ⅱ算法的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的增大,相对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增大;工艺参数与相对密度和表面粗糙度属于非线性映射关系,结合方差分析和NSGA-Ⅱ算法确定了相对密度和表面粗糙度的Pareto最优解集;最优工艺参数(激光功率202.7 W、扫描速度909.1 mm·s^(-1)、扫描间距0.078 mm)下,试样相对密度为0.99、表面粗糙度为16.7μm、硬度为298.5 HV。 杨钦文 仪传明 肖罡 戴璐祎 李伟奇关键词:选区激光熔化 多目标优化 Modeling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of 6013 aluminum alloy during hot plane strain compression based on Kriging method 被引量:6 2016年 Hot plane strain compression tests of 6013 aluminum alloy were conducted with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13?773 K and the strain rate range of 0.001?10 s?1. Based on the corrected experimental data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Kriging method is selected to model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ship among flow stress, temperature, strain rate and strain. The predic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onstructed Kriging model are evaluated by statistical measure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leave-one-out cross-validation (LOO-CV). The accuracy of Kriging model is validated by the R-value of 0.999 and the AARE of 0.478%. Meanwhile, its superiority has been demonstrated while comparing with the improved Arrhenius-type model. Furthermore, the generalization capability of Kriging model is identified by LOO-CV with 25 times of testing. It is indicated that Kriging method is competent to develop accurate model for describing the hot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predicting the flow stress even beyond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hot compression tests. 肖罡 杨钦文 李落星Al-Mg-Si-Cu铝合金双道次平面应变热压缩变形中静态软化及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5 2021年 为探明铝合金在变形道次间停留时的静态软化机理及其本构关系,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研究了Al-Mg-SiCu铝合金在温度为653~733 K、应变速率为0.01~0.1 s^(-1)、道次停留时间为30~240 s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响应行为,并分析了合金的静态软化行为特征,建立了合金在平面应变载荷下的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结果表明:在平面应变热压缩变形初期,Al-Mg-Si-Cu铝合金的流变应力迅速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硬化,随后在动态回复主导的软化机制作用下逐渐降低,直至饱和。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和道次停留时间的延长,流变应力减小,表现出明显的软化特征,静态再结晶是道次停留阶段的主导软化机制。结合力学软化法和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建立了基于Avrami方程的静态再结晶体积分数模型,能够对Al-Mg-Si-Cu铝合金在平面应变热变形过程中的静态再结晶行为进行预测。 肖罡 肖罡 郭鹏程 郭鹏程 许征兵关键词:热变形 再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