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亚洲
- 作品数:16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投喂不同饲草的草鱼主养池塘中鱼类的生长和效益比较被引量:12
- 2013年
- 在湖南省岳阳洞庭黄龙水产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的鱼池中,分别投喂桂牧1号草、美国矮象草、苎麻3种饲草,研究草鱼主养池塘中鱼类的生长及效益。15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桂牧1号草组的草鱼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均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苎麻组(P<0.05),其中苎麻组的草鱼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又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P<0.05);各试验组中,鲢鱼和青鱼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美国矮象草组中的鳙鱼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桂牧1号草组鲢鱼成活率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苎麻组(P<0.05),其中苎麻组又显著高于美国矮象草组(P<0.05),各试验组中的草鱼、鳙鱼、青鱼成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投喂桂牧1号池塘中的鱼类总产量及效益最高,分别为934.25 g/m2、26 967.75元/hm2。综合分析,投喂桂牧1号池塘中的鱼类生长良好,且养殖效益最高。
- 陈丽婷肖光明王晓清王子奥康银王璐明胡亚洲
- 关键词:草鱼美国矮象草苎麻
- 棘胸蛙的两性异形及生殖力被引量:4
- 2021年
- 随机选取湖南石门性成熟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103只(雌性53只,雄性50只),通过测量和比较头体长等16个形态数量性状以及体重等10个重量数量性状,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该物种所有数量性状的两性差异,并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其生殖力与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棘胸蛙平均体长,雄性为(101.27±1.80)mm,雌性为(101.02±1.18)mm,两性异形指数为0.002,雌雄个体的头体长和体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局部性形态数量性状与头体长都呈正相关(P<0.05)。雄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手长、前臂宽、腿长、胫长和胫宽显著高于雌性。从局部形态特征看,湖南石门棘胸蛙属于雄性体型较大类型。雄性个体的皮重、心脏重、肺脏重和肾脏重显著高于雌性,雌性个体的性腺重、肝脏重和脂肪重明显高于雄性。肝脏重在雌雄群体中均与16个形态性状显著相关(P<0.05)。雄性会强化有利于捕食和繁殖的形态特征,故在性选择中雄性更占优势。棘胸蛙雌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重量数量性状与繁殖、呼吸及消化代谢等功能密切相关。雌性生殖力与体大小呈正相关的结果支持生殖力选择压力假说。雄性个体可通过增加体大小来提高生殖力,从而提高自身被雌性选择的竞争力。在性选择、生殖力选择等压力作用下,棘胸蛙形态特征与功能性器官组织随性别分化且相关性显著,促进其两性异形的进化。
- 龙嘉航侯金亮胡亚洲向建国潘望城
- 关键词:棘胸蛙两性异形生殖力
- 稻鳖种养技术被引量:4
- 2013年
- 稻田养鳖是典型的动植物共生人工生态系统,通过人工调控最终达到提高稻田综合产出的目的。稻田从单一的种植结构转变为种养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构成稻一鳖共生生态系统,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共同创收。笔者在对中华鳖养殖技术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浏阳市乌龙镇试验田生产情况,归纳总结了稻、鳖种养技术,以期对稻田种植区的广大农户提供技术参考。
- 胡亚洲王晓清
- 关键词:稻田养鳖种养技术人工生态系统复合结构种养结合
- 中华鳖脾脏转录组比较及免疫相关基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由于中华鳖集约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导致其养殖环境不断恶化、疾病频发,严重制约了中华鳖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揭示中华鳖抗病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TM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中华鳖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de novo测序,共获得48884条Unigenes。将Unigene与COG、GO、KEGG、KOG、Pfam、Swissprot、egg NOG和NR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17202条注释信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300条Unigenes表达差异显著,其中上调899条、下调1401条。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富集的前20个通路中有3条免疫相关通路(Intestinal immune network for Ig A production pathway,Hematopoietic cell lineage pathway和Fc gamma R-mediated phagocytosis pathway)。根据KEGG和GO注释信息,共筛选得到36个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按功能将其分为8类:Antigen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Innate immune molecules、T/B cell activation and proliferation、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Cell adhesion、immunity signaling molecule、Complement activation和Chemokines and chemokine receptors。最后,从免疫相关基因中随机挑选18个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变化趋势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转录组数据结果真实可靠。
- 童正飞胡亚洲谭进王佩王佩田钰王晓清
- 关键词:中华鳖脾脏免疫基因QRT-PCR
- 五强溪太湖新银鱼春群和秋群生长特性比较被引量:1
- 2015年
-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对五强溪水库太湖新银鱼不同繁殖群体的生长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得到不同群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式分别为:春群W=0.003 4 L^3.027 2(n=538,r=0.956 6),秋群W=0.001 7 L^3.379 1(n=590,r=0.958 5),由此表明该水库太湖新银鱼属于等速生长类型;并由生长方程推导出体长和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太湖新银鱼春群的生长拐点为5.77月龄,秋群的生长拐点为3.97月龄,确定五强溪水库太湖新银鱼的合理捕捞期为9~10月.
- 曾亚英王晓清戴振炎胡亚洲吴含含刘一澎
- 关键词:太湖新银鱼五强溪水库
- 高通量测序分析血根碱对中华鳖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为研究血根碱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度的影响,选取480只初始体重为(31.75±7.20)g的中华鳖,设置添加0的对照组(RS1)和添加50(RS2)、100(RS3)和150 mg/kg(RS4)的3个实验组。实验结束后,提取中华鳖中肠组织的总DNA,进行16S rRNA V3-4区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肠道菌群复杂度及丰富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分析发现,RS1与RS2结构较为接近,而RS1与RS3、RS4较远。在门分类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衣原体门(Chlamydiae)是优势菌群;在属分类水平上,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占绝对优势。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组中螺杆菌属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丰度均有明显上升。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血根碱(100~150 mg/kg)能有效提高中华鳖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丰富度,并能改善肠道菌群结构。
- 陈贞年王晓清罗来婷王佩涂开发杨涛胡亚洲熊钢
- 关键词:中华鳖高通量测序肠道菌群
- 稻田养蛙越冬管理被引量:1
- 2013年
- 自然条件下,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蛙类便会停止摄食进入冬眠,以便顺利度过严寒季节和食物短缺期。人工稻田养殖条件下,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养殖蛙类对越冬场所和越冬方式的选择受到一定限制。
- 胡亚洲王晓清
- 关键词:稻田养蛙越冬管理养殖条件越冬方式越冬场所蛙类
- 无尾两栖类性腺发育研究进展
- 2021年
- 脊椎动物的性腺发育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无尾两栖动物因其胚胎发育的独立性和易观察性而成为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良好材料,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综述了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性腺分化、精巢和卵巢的发育,以及配子发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无尾两栖类原始性腺形成主要发生在鳃盖褶和后肢芽形成时期,不同物种略有不同;性腺分化通常以卵原细胞或卵巢腔出现为标志,但对于部分具有初级性腔的物种并不适用;精巢内支持细胞包围精原细胞形成生精囊,囊内细胞经过一系列事件最终排出精子;卵巢由于卵母细胞发育最终卵巢腔消失,卵母细胞在卵泡内不连续分裂,最后形成卵细胞。无尾两栖动物的性腺发育过程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不同物种之间存在差异。
- 张浓侯金亮胡亚洲向建国潘望城
- 关键词:无尾两栖类性腺分化配子发生
- 不同健康状态的棘胸蛙肠道菌群结构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探究不同健康状态下棘胸蛙(Paa spinosa,David)肠道菌群结构,文章对13个健康(Health组)、19个患歪头病(WHD组)和18个患蓝眼病(BED组)的棘胸蛙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RNA V4—V5高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3984个总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35个门,80个纲,155个目,283个科,501个属。α多样性结果表明,健康组的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患病组(P<0.05),患病组间的菌群丰富度差异不显著(Chao1指数:Health:1232.92;WHD:975.57;BED:1048.76);健康和患病组间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无显著差异(Shannon指数:5.27;5.20;5.41)。门分类水平分析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52.08%;49.57%;26.4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0.55%;21.93%;43.02%)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55%;10.42%;5.25%)是棘胸蛙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患病蛙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及其丰度均发生变化,特别是脱铁菌门(Deferribacteres)在歪头病组和蓝眼病组棘胸蛙肠道中丰度显著上升(0.18%;14.05%;22.16%;P<0.05)。属分类水平分析发现:拟杆菌属(Bacteroides;29.70%;16.09%;21.76%)、丹毒丝菌科中未定义的一个属(An unclassified Erysipelotrichaceae;21.38%;6.92%;4.94%)、毛螺科中未定义的一个属(An unclassified Lachnospiraceae;12.23%;15.98%;4.43%)、柠檬杆菌属(Citrobacter;10.31%;6.19%;1.10%)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9.09%;4.88%;0.54%)是棘胸蛙肠道菌群优势菌属,但各组间的丰度差异显著;脱铁菌门的Mucispirillum在患病棘胸蛙肠道中丰度显著上升(0.17%;13.89%;21.94%;P<0.05)。研究表明:棘胸蛙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状态相关,且健康与患病棘胸蛙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
- 江昀胡亚洲向建国潘望城
- 关键词:肠道菌群棘胸蛙
- 虾蟹类动物疾病病原研究进展
- 2019年
- 近年来,我国虾蟹类动物养殖产业稳步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养殖规模扩大、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虾蟹类动物疾病频发,严重制约虾蟹类经济动物健康养殖的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虾蟹类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进展,详细介绍病原体种类、传播途径、抗菌药物筛选、检测方法等相关研究,为防治养殖虾蟹类动物主要疾病提供参考。
- 易玉婷田钰胡亚洲
- 关键词:病原学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