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卫群

作品数:16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孝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上皮
  • 3篇视力
  • 2篇新生儿
  • 2篇影响因素
  • 2篇视神经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外伤性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近视
  • 2篇泪囊炎
  • 2篇儿童
  • 1篇单侧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动力疗法
  • 1篇新生儿泪囊炎
  • 1篇修复术

机构

  • 16篇孝感市中心医...
  • 2篇爱尔眼科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胡卫群
  • 10篇张丹娜
  • 9篇刘钊臣
  • 5篇蔡佳玉
  • 3篇李锐
  • 3篇袁慧敏
  • 3篇李勇
  • 2篇岳章显
  • 1篇周少博
  • 1篇周炼红
  • 1篇江儒章
  • 1篇邢怡桥
  • 1篇葛坚
  • 1篇金陈进
  • 1篇凌励
  • 1篇金文
  • 1篇关莉
  • 1篇李勇
  • 1篇陈凌燕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动力疗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DT)在体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与PDT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时血药浓度(1.0μg/ mL)相当的光敏剂verteporfin共同孵育,根据孵育时间的不同,每种细胞分成7组,即0 min组、5 min组、15 min组、30 min组、60 min组、120min组和对照组,孵育至上述时间后,分别用光敏剂最大吸收波长的光照(689nm、功率密度为600 mW/cm2的二极管激光),能量密度为2.4 J/cm2,用MTT法检测24 h后各处理组细胞的存活率。所有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述,数值为3次独立重复实验的平均值,资料统计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PDT后24 h,RPE细胞在0 min组、5 min组、15 min组、30min组、60min组和120 min组的细胞平均存活率分别为:0.94±0.07、0.68±0.13、0.68±0.11、0.65±0.12、0.49±0.11和0.21±0.11,细胞的存活率随与光敏剂孵育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组的细胞存活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00),SNK-q检验,5 min组、15 min组、30min组、60 min组、120 min组与0 min组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血管内皮细胞在上述各时间组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2±0.05、0.78±0.08、0.71±0.11、0.69±0.08、0.
金陈进周少博胡卫群葛坚江儒章陈凌燕
关键词:光动力疗法色素上皮血管内皮细胞活力视网膜
孝感市城区2762名学龄前儿童视觉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孝感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及弱视等病的流行特点,以期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方法:于2014年7月-2015年1月随机抽取本市城区10所幼儿园的2762例3~6岁学龄前儿童,按不同年龄分为四组,3岁组184例,4岁组804例,5岁组1065例,6岁组709例。对其进行视觉状况调查,分别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斜视、立体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5、6岁组儿童视力≥1.0的检出率分别为62.50%、64.55%、73.05%、85.12%,4、5、6岁年龄组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分布以远视为主(77.66%),其中复性远视散光占远视的79.22%(892/1126)。弱视发生率1.77%,主要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占59.18%(29/49),其次依次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占28.57%(14/49),斜视性弱视,占8.16%(4/49),形觉剥夺性弱视,占4.08%(2/49),不同年龄组弱视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的检出率为1.19%(33/2762),其中以双眼交替性斜视为主。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儿童的立体视率分别为84.79%、63.64%和51.02%,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的9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99.227,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功能发育随年龄增长逐渐成熟,影响本市儿童正常视功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早期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屈光异常和弱视并及时进行干预。
胡卫群刘钊臣蔡佳玉张丹娜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视力屈光不正弱视立体视
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的不良反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观察使用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儿童近视的不良反应。方法 观察组佩戴全矫正单焦点框架眼镜,每天晚上睡前双眼点1滴0.01%的阿托品滴眼液于结膜囊中;对照组只佩戴全矫正单焦点框架眼镜。用药前与治疗6个月后检查2组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度、眼压、眼轴、瞳孔直径、调节幅度、泪膜破裂时间与泪液分泌试验等。结果 治疗前,2组儿童屈光度、眼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儿童屈光度为-1.38(-2.19,-0.50) D,对照组儿童屈光度为-2.25(-2.94,-1.7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眼轴长度为(24.17±0.72) mm,对照组眼轴长度为(24.67±0.8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儿童瞳孔轻度增大、调节幅度下降、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且泪液分泌试验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视近物模糊、眼干、眼红与眼痒等情况发生。结论 0.01%阿托品滴眼液能有效减缓近视儿童眼轴增长与近视度数的进展,不良反应相对较轻,对儿童日常生活学习无显著影响。
蔡佳玉李勇张丹娜胡卫群
关键词:阿托品儿童近视眼轴
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后干眼的发生情况。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孝感市中心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41例(67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1例(35眼)行联合筋膜鞘悬吊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术, 对照组20例(32眼)行额肌瓣悬吊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试验(SIt)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OSDI评分、BUT、FL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OS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 d、1个月研究组BUT高于对照组(t=-2.38, -2.02;P=0.021, 0.048), 术后7 d、1个月、3个月研究组FL低于对照组(t=-2.53, -3.44, 3.95;P=0.014, 0.001, <0.001)。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7,P<0.05)。结论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术后早期干眼症状较术前明显。联合筋膜鞘悬吊联合上睑提肌缩短术较额肌瓣悬吊术对干眼影响小, 并发症少。
喻静文李锐蔡佳玉张丹娜胡卫群
关键词:上睑下垂先天性悬吊术悬吊术额肌瓣干眼
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
2015年
目的分析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1-01—2014-01于我院就诊的间接视神经损伤患者12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视力预后的多项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视力改善评价标准,本组患者视力改善总有效率为37.9%;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视力分级、视神经管骨折、视神经肿胀和受力部位对患者视力改善有显著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手术情况和视力改变时间均与视力预后无显著关系(P>0.05);选取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视力分级和视神经管骨折与视力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间接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视力预后与视神经损伤分级和视神经管骨折与否有密切关系。
张丹娜胡卫群
关键词:间接视神经损伤视力预后影响因素
改良式冲洗探针治疗新生儿泪囊炎376例报告
2005年
胡卫群袁慧敏金文关莉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泪小管吞咽动作
空气推注及自制探针在新生儿泪囊炎应用中的相关体会
2016年
目的:观察空气推注及自制探针在新生儿泪囊炎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4年1-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6例(147眼)新生泪囊炎患儿,利用空气推注及自制探针进行探通,观察术中及术后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第一次探通成功144眼,成功率97.96%;在失败的3只眼中,1眼探通时无突破感,放弃探通;2只眼出现假道,休息2 d后探通成功,成功率10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空气推注及自制探针在新生儿泪囊炎探通中是简单安全有效的。
张丹娜胡卫群刘钊臣
关键词:新生儿泪囊炎自制探针
湖北省孝感市小学生视力调查及近视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近视患病率与近视的影响因素,为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性研究。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湖北省孝感市一年级小学生675人,对其进行视力、屈光状态检查以及一般情况与用眼行为问卷调查,完成每年1次数据收集,共随访3年。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与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年期间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逐年增高,分别为14.1%、25.6%、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5,P<0.001)。2年期间小学生等效球镜度(SE)逐年向负值方向增大,分别为0.25(-0.25,0.50)D、0.00(-0.50,0.25)D、-0.50(-1.75,0.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82,P<0.001)。近视每年新发病率为16.0%~22.7%,近视年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3,P<0.001)。早产(P=0.014)、父母近视情况(P=0.029)、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0.024)、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P=0.006)、家长平时是否督促孩子保护眼睛(P=0.004)、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P=0.013)等变量均是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学龄期儿童屈光状态逐年向近视方向发展,近视患病率逐年增加。早产、父母近视、长时间近距离学习以及使用电子产品是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与家长督促孩子保护眼睛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
蔡佳玉邢怡桥周炼红胡卫群刘钊臣
关键词:视力小学生
先天性单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方式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单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对68例先天性单侧上斜肌麻痹患者,根据患眼的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和原在位垂直斜度大小选择下斜肌切断并部分切除、下斜肌切断并前转位、下斜肌部分切除联合对侧眼下直肌或同侧眼直肌手术。伴有水平斜视者按水平斜视矫正原则一期或分期手术矫正。结果:治愈58例,治愈率85.3%,好转7例,好转率10.3%,无效3例,无效率4.4%。结论:根据下斜肌亢进程度、垂直斜视度及水平斜度选择不同手术方式,通过一期或分期手术,可有效获得较高治愈率。
胡卫群蔡佳玉刘钊臣张丹娜
关键词:先天性手术方式
针刺修复术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被引量:1
2007年
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滤过手术后滤过功能丧失、眼压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局部可应用肾上腺素或双三甲基乙酰肾上腺素(保目明、Propine)、皮质类固醇、眼球按摩等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者经结膜下针刺修复术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袁慧敏李勇胡卫群岳章显李锐
关键词:包裹性囊状滤过泡修复术针刺肾上腺素皮质类固醇眼球按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