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英珍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藏族
  • 2篇三岩
  • 2篇丧葬
  • 1篇信仰
  • 1篇血亲
  • 1篇血亲复仇
  • 1篇医学人类学
  • 1篇饮食文化
  • 1篇原生文化
  • 1篇葬礼
  • 1篇人类学
  • 1篇丧葬礼俗
  • 1篇丧葬习俗
  • 1篇社会结构
  • 1篇身体
  • 1篇食文化
  • 1篇田野调查
  • 1篇土葬
  • 1篇吐蕃时期
  • 1篇年俗

机构

  • 8篇四川省社会科...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作者

  • 8篇英珍
  • 2篇岳小国
  • 2篇孙晓青
  • 1篇益西拉姆

传媒

  • 3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新疆社会科学
  • 1篇康定民族师范...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丧葬习俗与藏族社会结构研究——以四川省白玉县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天葬是藏族社会一种传统的丧葬习俗,至今仍存在于广大的藏族地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山岩社会的天葬与其它藏族地区存在类似之处,比如受历史、地理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特殊性在于山岩天葬习俗与当地的父系血缘组织戈巴密切关联。山岩天葬文化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界在研究分析丧葬文化或其它文化事象时,以地方社会组织或社会结构为视角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英珍
关键词: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结构
藏族天葬习俗的起源与文化内涵被引量:4
2007年
在藏族丧葬习俗中,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是藏族地区使用最多的一种葬仪,丧葬文化十分贴近人民的生活,颇受藏族人民的关切。因此,藏族丧葬文化已成为藏族传统文化中最令人注目、最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从这个角度讲藏族丧葬文化与其它藏族文化的形式相比,更能直接地反映藏族这一高原民族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情态,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英珍孙晓青
关键词:藏族文化内涵
对西藏三岩麻风病患者丧葬方式的田野调查被引量:4
2011年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医学人类学的视角,诠释了三岩藏族如何将当地的卫生、保健方式作为一种文化适应策略,应对生活中特殊的丧事活动——对麻风病死亡者的处理,以维持社会的健康和秩序。
岳小国英珍
关键词:医学人类学麻风病土葬
三岩藏族丧葬礼俗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呈现三岩藏人如何看待死亡,如何将身体作为励志、复仇的载体。三岩社会的丧葬习俗表明:身体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能唤起敬畏和无常,在相应的文化或事件中可产生持续动员的力量,成为控制社会、激励活人的工具。
岳小国英珍
关键词:身体血亲复仇
藏族历史的活化石——新龙“过十三”年俗被引量:1
2013年
由于地理特殊和交通不便等原因,新龙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十分封闭的状态,使其保存了许多康巴文化古朴、神秘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成为康藏地区藏民族原生态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区域。其中,新龙至今保留的"过十三"古朴年俗,在藏族其他地方已消失难见,勘称藏族年节民俗的活化石。本文特对这一古老民俗进行分析研究。
英珍
关键词:活化石
藏文古籍文献装帧形式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藏文古籍文献由于版本不同,文献的装帧形成了多样化、丰富化、特色化的特点。本文通过对藏文古籍的收集整理,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现存不同版本的藏文古籍文献的装帧形式进行梳理,同时对藏文古籍梵夹装的内、外部装帧特点进行综述,总结藏文古籍文献梵夹装的装饰形式。通过对藏文古籍装帧形式的分析,解读我国各民族在图书事业方面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创造丰富多样文献资料的历程。
益西拉姆英珍
关键词:藏文古籍装帧形式
论康巴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特定地域的饮食文化,由于受到所生活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诸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与藏民族文化相应的、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随追社会的发展和与外来文化的影...
英珍
关键词:饮食文化
对吐蕃时期原生文化的重构
2008年
吐蕃时期是藏族历史上一个较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并存时期,从早期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生到苯教文化的形成,直到佛教文化的传入,这样的文化形态在藏族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罕见的,一种主流的文化在被外来的文化冲击、融合、重组、吸收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即区别于印度文化,又保留了藏族传统文化与苯教文化中的精髓,这就成为了现如今人们所熟知的藏传佛教的开端,而这一段时间也就被称为藏传佛教前弘期,然而就在这种重组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富有个性化的表现,并对吐蕃当时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孙晓青英珍
关键词:吐蕃时期原生文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