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丽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150H指数:6
供职机构:昆山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艾灸
  • 4篇穴位
  • 4篇缺乳
  • 3篇穴位按摩
  • 3篇护理
  • 3篇按摩
  • 3篇产后缺乳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2篇血液透析患者
  • 2篇透析患者
  • 2篇中医
  • 2篇维持性
  • 2篇维持性血液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疗法
  • 2篇母婴
  • 2篇干预
  • 2篇产妇

机构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昆山市中医医...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昆山市中医院
  • 2篇铜陵县人民医...

作者

  • 14篇莫丽霞
  • 2篇徐桂花
  • 2篇王小琴
  • 2篇高超
  • 1篇陈霞
  • 1篇罗海凤
  • 1篇汪仕千
  • 1篇高超
  • 1篇张清云
  • 1篇谢葵欢
  • 1篇谢满静
  • 1篇雷雨
  • 1篇徐桂花
  • 1篇陈静
  • 1篇陈梅

传媒

  • 2篇解放军护理杂...
  • 2篇当代护士(中...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医研究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临床护理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灸对改善产后汗症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总结了产后汗症的病因机制,对产妇的影响和艾灸的作用机理,产后汗症的治疗现状以及艾灸在临床产妇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认为选取中医穴位对产妇进行艾灸治疗,操作方便、无创伤、痛苦小且能起到持续之疗效,产妇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应用。
高超莫丽霞封秀玉
关键词:艾灸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临床实践的新进展被引量:22
2014年
母婴床旁护理起源于床旁护理.1945年,国外研究者首先探讨了床旁护理的教育及其效果,这是床旁护理这个名词在世界上的首次出现[1].1976年,日本率先将床旁护理应用于早产儿出院前的护理,并提出床旁护理可以大大改善母婴关系[2].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母婴床旁护理随即应运而生,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已陆续在母婴同室、温馨病房和VIP病房得到了应用,目标人群包括产妇及其家属和新生儿等[3-6].母婴床旁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为围产期的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引导其参与围产期保健的实施过程,指导母乳喂养,持续地促进妇女儿童健康,从而建立现代产科高质量护理服务新模式[7].本文就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内容、优点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综述如下。
高超封秀玉莫丽霞
关键词:床旁护理母婴产科护理
新生儿抚触联合穴位推拿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皮肤和肌肉进行轻柔的爱抚,可以达到增进母子感情,提高免疫力的作用[1,2]。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次序的、有手法技巧的科学抚摸,
高超莫丽霞
关键词:新生儿抚触穴位推拿医护人员手法技巧免疫力婴儿
个体化渐进式低温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疲乏状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渐进式低温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疲乏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温透析,研究组采用个体化渐进式低温法。比较两组睡眠质量、疲乏状态、心理状况、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疲乏状态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渐进式低温治疗可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疲乏状态、心理痛苦、压力减轻,炎性反应缓解。
陈静莫丽霞张清云
关键词:肾透析睡眠质量
穴位按摩结合艾灸疗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前景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本文对穴位按摩结合艾灸疗法对治疗产后缺乳的前景分析如下。
莫丽霞王小琴徐桂花
关键词:穴位按摩艾灸疗法产后缺乳
艾灸治疗产后汗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产妇汗出症状和泌乳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30例产后汗证产妇,室温下产后予以主穴神阙隔姜灸,配以百会、足三里、复溜温和灸。结果:30例显效26例,有效4例。结论:艾灸能够较温和地改善产妇产后汗证的症状,提高产褥期舒适度。
陈梅莫丽霞
关键词:艾灸疗效观察
临床案例教育联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对产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探究临床案例教育联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对产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产后缺乳产妇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临床案例教育联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比较2组产妇的乳汁分泌情况及母乳喂养效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日乳汁分泌量大于对照组,且缺乳症状的改善产妇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案例教育联合中医辨证取穴治疗在产后缺乳产妇中的应用能促进乳汁分泌,增强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自信,提高母乳喂养效能。
莫丽霞陈文秀杨烨
关键词:产后缺乳乳汁分泌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
2014年
产后汗证是指产褥早期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排出大量汗液,以睡眠初醒时及夜间睡眠汗出为甚的一种疾病。艾灸疗法用于产后汗证的治疗,既可避免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又具备方法简便、成本低廉、适宜推广的自身优势,属于一种绿色的自然疗法,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莫丽霞徐桂花高超
关键词:艾灸验案
中医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8年
综述了中医技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现状。具体内容包括缺乳病因及发病机制、产后缺乳的治疗现状。认为目前用于产后缺乳的中医技术有中医药治疗、食疗法、针灸周穴埋籽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按摩联合艾灸治疗适用于产后缺乳治疗,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莫丽霞周著凤王小琴徐桂花
关键词:中医技术产后缺乳穴位按摩艾灸
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对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泌乳启动的影响被引量:48
2020年
目的探讨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促进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泌乳启动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治疗的气血虚弱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分娩后入住母婴同室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G1)、穴位按摩组(G2)、温和灸组(G3)、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组(G4)。干预时间为3 d,比较四组产妇泌乳启动时间、产后乳汁分泌情况(12 h、24 h、72 h)及婴儿72 h体重下降幅度,评估其安全性(不良反应、血液指标及其皮肤情况)。结果G4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其他三组,在产后48 h和72 h的泌乳量多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4组婴儿产后72 h体质量下降幅度小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产妇均无不适主诉及不良事件发生,干预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受试部位皮肤无异常变化(均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促进气血虚弱型缺乳产妇泌乳启动,增加泌乳量,减少72 h婴儿体重下降幅度,操作方便、无创伤、痛苦小且能起到持续之疗效,产妇易于接受。
陈霞莫丽霞
关键词:温和灸穴位按摩气血虚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