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多闻

作品数:101 被引量:1,227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9篇天文地球
  • 33篇历史地理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水利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0篇遗址
  • 17篇环境演变
  • 14篇地貌
  • 14篇全新世
  • 12篇人地关系
  • 11篇文化
  • 9篇聚落
  • 8篇石流
  • 8篇泥石
  • 8篇泥石流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灾害
  • 7篇石器
  • 7篇土壤
  • 7篇粒度
  • 6篇洞庭湖
  • 6篇剖面
  • 6篇孢粉
  • 5篇第四纪

机构

  • 99篇北京大学
  • 30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湖南省文物考...
  • 9篇中国社会科学...
  • 8篇南京大学
  • 7篇河南省科学院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安徽师范大学
  • 4篇浙江省文物考...
  • 3篇北方民族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市文物研...
  • 2篇临沂大学
  • 2篇河南省文物考...
  • 2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作者

  • 101篇莫多闻
  • 25篇毛龙江
  • 17篇周昆叔
  • 10篇朱忠礼
  • 10篇史辰羲
  • 9篇王辉
  • 8篇郭伟民
  • 7篇鲁鹏
  • 7篇刘希林
  • 6篇李拓宇
  • 6篇张翼飞
  • 6篇李新坡
  • 6篇郭媛媛
  • 5篇胡珂
  • 5篇贾耀锋
  • 5篇李水城
  • 5篇徐海鹏
  • 5篇王心源
  • 5篇李明霖
  • 5篇王辉

传媒

  • 16篇第四纪研究
  • 12篇地理学报
  • 10篇水土保持研究
  • 10篇北京大学学报...
  • 7篇地理研究
  • 5篇土壤通报
  • 5篇古地理学报
  • 4篇地理科学
  • 2篇沉积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南方文物
  • 2篇2013年全...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原文物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1
  • 6篇2010
  • 1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澧阳平原晚冰期短尺度气候变化的风成沉积物稀土元素和粒度记录被引量:7
2010年
对澧阳平原SL剖面的系统采样和室内稀土元素分析、粒度分析和AMS14C年代测定,揭示了澧阳平原岗地黄土剖面成因特征,探讨了澧阳平原晚冰期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澧阳平原岗地黄土在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与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镇江下蜀黄土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岗地剖面沉积物无任何水流作用痕迹,因此表明,澧阳平原岗地黄土剖面为风成成因。粒度结果表明,SL剖面较好地记录了晚冰期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过程,SL遗址剖面自然沉积物记录了晚冰期千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如BL事件、OlderYD事件、AL事件、YD事件。SL剖面全新世早期表现为升温阶段,9.0~8.00kaBP的彭头山文化在此区兴起,表明此时气候相当适宜,适合人类生存。
毛龙江莫多闻周昆叔郭伟民杨(竞竞)红邓辉史辰羲贾敬禹
关键词:晚冰期粒度稀土元素东亚季风
论泥石流及其学科性质被引量:31
2001年
目前对泥石流性质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从而导致对其学科性质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纵观近70年来与泥石流发展有关的学科,通过对50余部代表学科成熟度的中外学术教材和专著的透视可知,地貌学是孕育泥石流的母学科。在泥石流这一学科生长点的发展壮大过程中,新兴的灾害学与其结合得最紧密,从而诞生了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灾害地貌学或称地貌灾害学,泥石流学科性质即定位于此。本文虽是仁者见仁,难免管中窥豹,其目的旨在引起同行的讨论和争鸣,以促进泥石流学科的更快发展。
刘希林莫多闻
关键词:泥石流地貌灾害地质学
利用光释光定年技术重建陶寺古城遗址的地形演变历史
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塔儿山北麓有四条深大沟谷切割的黄土台地之上。陶寺古城属于龙山文化陶寺类型,时间约为公元前2300-1900年,自从1978年首次发掘以来,在陶寺遗址不断有新的考古发现。多次考古发掘研究...
冯俊周力平莫多闻
关键词:陶寺文化光释光测年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被引量:28
2005年
洞庭盆地周缘广泛发育着第四纪红土地层,我们在野外对典型红土剖面进行了考察,并在岳阳市月山红土剖面进行了取样,在室内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粘土矿物和粒度等实验分析,从而对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剖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月山红土剖面地层界限清晰,剖面特征明显,与中国南方其它的红土地层具有较好的地层对比性。月山红土剖面磁化率和粘土矿物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早期洞庭盆地气候干凉,中更新世晚期转为湿热;晚更新世早期气候仍保持湿热,晚更新世晚期则转为干凉;全新世以来洞庭盆地的气候再次转为湿热。粒度分析表明月山红土剖面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为洪水盆地中的泛滥平原环境。
来红州莫多闻李新坡
关键词:第四纪红土古气候晚更新世地层对比
试论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生业模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环境考古和人地关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河南溱水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为例,对不同时期的生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该流域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微环境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流域尺度的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溱水流域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出现和兴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剖析,并进而对自然环境在生业模式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1)生业模式的形成和转变是人类行动的结果;2)各种生业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自然环境条件;3)自然环境变化能够产生影响需要建立在关联点的基础之上,而不是自然环境的某个方面发生了变化就必然会对生业产生影响。
王辉鲁鹏许俊杰莫多闻
关键词:自然环境人地关系
泥石流风险管理和土地规划被引量:9
2002年
泥石流风险定量表达为泥石流危险度和泥石流易损度的乘积。泥石流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风险或转移风险。泥石流风险管理主要有三种途径 :降低危险度 ,降低易损度和灾害保险。在泥石流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中 ,往往要标本兼治 ,三管齐下 ,采取降低风险和转移风险的综合措施。泥石流风险与土地规划关系密切 ,风险评价可为泥石流易发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刘希林莫多闻
关键词:泥石流风险管理危险度易损度灾害保险
沧州地区CZ01孔岩芯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对沧州CZ01孔岩芯野外描述,采样以及室内粒度分析和光释光(OSL)年代测定,探讨了沧州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岩芯垂直剖面沉积物颗粒基本构成是以黏土、粉砂、砂为主,沉积环境变化频繁。根据岩性特征及粒度参数特征可以划分为3大阶段:深度201.2~159.6 m为阶段Ⅰ,年代对应于200~128 ka B.P.,为中更新世晚期河流相与河湖交替沉积环境,下部以灰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及中细砂为主,为河流相沉积,上部主要为棕黄色、灰黄色黏土、粉砂质黏土,为河湖相沉积;深度159.5~26.6 m为阶段Ⅱ,年代对应于128~12 ka B.P.,为晚更新世两个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粒度经历了由粗-细-粗-细的变化过程。其中,第一旋回上部为灰黄色、浅黄色粉砂质黏土与黏土质粉砂,中夹灰色或灰黑色海侵相沉积的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下部为灰色灰黄色粉细砂、中细砂,含小砾石。第二旋回上部以灰色-灰黄色黏土、黏土质粉砂为主,下部为浅灰色、灰黄色粉细砂、细砂、中砂;深度26.6~0 m为阶段Ⅲ,对应于全新世以来(12 ka B.P.以来)河湖相沉积,主要以灰色、灰黑色、灰黄色、黄灰色黏土质粉砂、黏土为主,中间分布海相层或海陆过渡相(潮滩相)的灰色、灰黑色或黑色黏土质粉砂或粉砂质黏土。
付强毛龙江尤惠川杨维莫多闻
关键词:粒度环境演变晚第四纪
雅鲁藏布江中游及昌果沟遗址古环境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西藏拉萨昌果沟遗址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支流的阶地上,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为探讨昌果沟遗址附近的古环境,对遗址附近开展地貌调查,在遗址北面约1 km处选取1个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和环境指标分析,在雅鲁藏布江中游选2个阶地剖面进行光释光测年分析;此外,还总结了雅鲁藏布江中游23个全新世古土壤/泥炭的测年数据,进行概率密度分析,试图揭示区域的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全新世古土壤/泥炭年代的概率密度可以较好地反映区域气候变化,9.0~6.0 ka古土壤/泥炭发育在波动中增强,气候由冷干向暖湿转换;6.0~2.9 ka古土壤/泥炭发育最强,气候相对温干;2.9 ka后鲜有古土壤/泥炭发育,气候变得冷干,史前人类活动受限.4.5 ka之后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一级阶地的形成为新石器时期先民提供农业耕作的场所,古土壤的发育为农作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1.4~1.1 ka期间(吐蕃王朝时期)局部地区有古土壤发育,气候好转.
李拓宇任小林廖奕楠莫多闻鄂崇毅鲁鹏许俊杰伍永秋杜世松
关键词:阶地概率密度函数古环境
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古文化遗址分布的演变被引量:38
2009年
本研究建立了8500 a BP以来长江中游平原地区,从新石器时期至明清时期7534个古文化遗址的GIS数据库,利用ArcGIS软件,从环境考古学的角度,对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址分布的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坡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别:1)新石器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平原边缘的山前台地—岗地和高冲积平原等海拔高程适中的地区,海拔高程较低的平原中心区与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很少;2)西周以后,文化遗址分布高程呈现下降趋势,从山前台地—岗地、高冲积平原向平缓的低冲积平原转移;秦汉至明清时期,文化遗址则主要分布在海拔高程更低、坡度平缓的低冲积平原和湖积—冲积平原;3)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空间分布模式,反映了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变化的响应特点。
邓辉陈义勇贾敬禹莫多闻周昆叔
关键词:地形地貌人地关系
湖南澧阳平原玉成土壤剖面粒度组成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澧阳平原大量的野外考察、典型剖面玉成(YC)土壤剖面的系统采样和室内粒度分析和年代学分析,探讨了YC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揭示了澧阳平原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早期环境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澧阳平原YC土壤剖面沉积物粒度无砾石,野外调查发现土壤剖面无明显层理,沉积物主要以粉砂为主,属于典型风尘沉积物特征,非水流沉积物。澧阳平原YC土壤剖面沉积物粒度经历了粗-变细-细-粗-细的变化过程,表明澧阳平原YC土壤剖面记录了末次冰期至全新世早期环境经历了5次明显变化,大致为56.0kaBP~31.8kaBP为相对寒冷干旱,31.8kaBP~23.6kaBP气候转型阶段,23.8kaBP~14.8kaBP为相对冷湿,14.8kaBP~10.6kaBP位于晚冰期阶段,气候变化剧烈,10.6kaBP~6.96kaBP为全新世早期,气候向暖湿转变。
毛龙江莫多闻周昆叔郭伟民贾耀锋
关键词:粒度环境演变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