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衍明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农民对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的现状调查被引量:6
- 2006年
- 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随机对日照市部分农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调查。结果:310例调查者中,87.1%听说过艾滋病,84.5%知道爱滋病有传染性,对艾滋病病毒经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分别为82.6%、81.0%、72.6%,而对未经消毒的美发用具和共用同一个游泳池两种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35.5%、46.5%,84.8%,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人应该得到社会的同情与关爱,51.9%明确表示在朋友或亲戚患了艾滋病后仍会同其交往。农民获取AIDS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80.3%),通过当地政府、卫生部门举办的培训班获取知识的仅占总数的5.8%。
- 董衍明马雁玲吴茂柏杜新征孙成帅
- 关键词:艾滋病知识农民
- B19病毒11kDa蛋白对Hela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11 kDa蛋白作为B19病毒的一个非结构蛋白,可能在病毒复制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研究11 kDa蛋白对细胞内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首先通过原核表达纯化获得GST-11 kDa融合蛋白,并制备免疫血清,利用免疫血清验证了11 kDa蛋白在Hela细胞呈胞浆定位。荧光素酶检测系统发现11 kDa蛋白能上调细胞内NF-κB转录活性,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表明11 kDa蛋白能够引起细胞内IκB-α的降解。同时,11 kDa蛋白还能够上调细胞内炎性因子IL6启动子的活性,而该反应主要依赖于NF-κB通路。结果表明,11 kDa蛋白通过参与细胞内信号途径激活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
- 董衍明黄玉彭建新李毅
-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
- 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基因ns1和7.5ku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基因ns1和7.5kugene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重组NS1和7.5ku融合蛋白的表达,为蛋白的纯化奠定基础。方法以含有B19病毒全基因组感染性克隆为模板,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ns1和7.5kugene,以pET-28a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ns1和pET28a-7.5ku,转化E.coliBL21(DE3),获得重组工程菌株。经IPTG诱导培养6h后,通过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成功构建了pET28a-ns1和pET28a-7.5ku,IPTG诱导能获得较高的目的蛋白。结论人细小病毒B19的非结构基因能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成功的表达,为蛋白的纯化和抗体制备奠定基础。
- 董衍明冯志鸿王也张楠王媛徐鹏李毅
-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NS1
- 人细小病毒B19VP1u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保守区外N端氨基酸对sPLA2活性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制备人细小病毒B19-VP1u的多克隆抗体,探究VP1u多克隆抗体及其保守区外N端氨基酸对病毒磷脂酶A2活性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分子克隆方法构建相应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原核表达系统纯化含MBP标签的VP1u全长及N端系列截短突变融合蛋白;接着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全长VP1u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最后利用磷脂酶A2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了纯化蛋白的磷脂酶A2活性。【结果】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证实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磷脂酶A2活性检测发现全长VP1u-MBP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活性,该活性可以被VP1u的抗体抑制;N端保守区外截短系列蛋白的酶活检测发现,N端截掉12个氨基酸时酶活降低53%,截掉67个氨基酸时酶活性几乎完全丧失。【结论】首次发现VP1u保守区外N端氨基酸,尤其是第12个氨基酸前的区域以及第22-67个氨基酸之间的区域,对sPLA2活性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推测该区域可能对维持正常的蛋白构象起重要的作用;而其特异性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也为进一步研究B19病毒VP1u在病毒复制周期的作用奠定基础。
- 王媛董衍明易千慧赵丹李毅
-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多克隆抗体磷脂酶A2
- 用巢式PCR检测育龄妇女人群人细小病毒B19感染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调查人类细小病毒B19在武汉地区普通人群,尤其是育龄妇女中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武汉地区2家医院的血液样本1700份,分为两组。以血清中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扩增。结果第Ⅰ组(普通组,包括男性和女性)阳性检测率为4.50%,第Ⅱ组(妇女组)阳性检测率为8.33%。结论武汉地区育龄妇女的B19感染率高于普通人群,很有必要对孕妇进行诊断从而预防新生儿感染B19病毒。另外,由于巢式PCR具有灵敏、特异、简便等优点,适合于用来检测血液样本中的人细小病毒B19。
- 邓雪锋朱云云营新艳冯志鸿董衍明李毅
- 关键词:人类细小病毒B19巢式PCR
- 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33
- 2005年
- 文章概述了单细胞蛋白生产原理,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单细胞蛋白的营养成分,介绍了单细胞蛋白生产的一般工艺,探讨了单细胞蛋白饲料的应用效果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展望了单细胞蛋白在饲料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 董衍明马雁玲
- 关键词:单细胞蛋白饲料加工
- 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对启动子的调控及其出核转运机制研究
- 人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 HPV B19),简称B19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红细胞病毒属(Erythrovirus),是目前为止仅有的两种能感染人类的细小病...
- 董衍明
-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
- 文献传递
- 人博卡病毒HBoV1非结构蛋白NP1对细胞转录因子的调控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研究人博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P1对细胞转录因子活性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NP1对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通过ELISA和荧光定量PCR分别从蛋白质和RNA水平检测NP1是否影响TNF-α、IL-6的表达,最后利用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分析NP1是否通过寡聚化发挥功能。【结果】在293T细胞中,NP1可分别提高AP-1、STAT3和GAS转录因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3.69倍、2.45倍和3.03倍,但对NF-κB转录因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转染24 h和48 h后,NP1表达细胞和对照细胞培养基中IL-6和TNF-α蛋白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哺乳动物双杂交实验表明NP1蛋白自身没有相互作用。【结论】结果首次表明HBoV1非结构蛋白NP1对细胞转录因子和炎症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揭示NP1可能与HBoV1致病性有关,为进一步探究HBoV1病毒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 孙彬李永淑董衍明刘凯于杨勇波李毅
- 关键词:人博卡病毒转录因子细胞因子
- 人博卡病毒HBoV1非结构蛋白NP1对细胞转录因子的调控
- 2014年
- 研究人博卡病毒非结构蛋白NPl对细胞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及对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探究病毒非结构蛋白在HBoV1引起机体炎症反应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提供依据。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NP1对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通过ELISA和荧光定量PCR分别从蛋白质和RNA水平检测NP1是否影响TNF-α、IL-6的表达,最后利用哺乳动物双杂交系统分析NP1是否通过寡聚化发挥功能。在293T细胞中,NP1可分别提高AP-1、STAT3和GAS转录因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3.69倍、2.45倍和3.03倍,但对NF-κB转录因子报告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转染24h和48h后,NP1表达细胞和对照细胞培养基中IL-6和TNF-α蛋白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哺乳动物双杂交实验表明NP1蛋白自身没有相互作用。NP1可以调节转录因子AP-1、STAT3和STAT1的活性,但对NF-κB激活没有影响;NP1对IL-6和TNF-α的细胞外分泌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mRNA水平上对TNF-α的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NP1蛋白发挥其调节作用的功能不通过自身的二聚化来实现。
- 孙彬李永淑董衍明刘凯于杨勇波李毅
- 关键词:人博卡病毒转录因子细胞因子
- 人细小病毒B19非结构蛋白NS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结构蛋白VP2的纯化和VLPs的制备
- 董衍明
- 关键词:人类细小病毒B19纯化多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