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亚娟

作品数:19 被引量:9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海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盆地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油气
  • 5篇锆石
  • 5篇锆石U-PB...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成藏
  • 3篇元素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石桥
  • 2篇片麻岩
  • 2篇平衡剖面
  • 2篇平衡剖面技术
  • 2篇剖面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拗陷
  • 2篇济阳拗陷
  • 2篇柴达木盆地

机构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山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安徽省地质调...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作者

  • 19篇袁亚娟
  • 15篇夏斌
  • 6篇吕宝凤
  • 6篇施秋华
  • 5篇郭峰
  • 5篇刘见宝
  • 5篇李贺
  • 5篇张玉泉
  • 5篇夏连泽
  • 4篇万志峰
  • 3篇胡杨
  • 2篇蔡周荣
  • 2篇侯树杰
  • 2篇蔡嵩
  • 1篇林舸
  • 1篇魏海泉
  • 1篇张红
  • 1篇黄强太
  • 1篇汪方跃
  • 1篇温珍河

传媒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地质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转构造与其易混淆构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比较分析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正反转褶皱与重力滑动堑背形、地层补偿堑背形及底辟背形,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的构造形态特征。负反转断层与"跷跷板"式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反向的楔形,但是后者是在统一的区域应力场下,由断层活动性质的横向差异所致。正反转褶皱与背形构造外部形态都呈现出背形,但是在地层厚度、剥蚀程度、轴面及伴生构造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地层中间厚两翼薄,顶部剥蚀程度向两翼降低,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向褶皱高点超覆。重力滑动堑背形由于是区域性张应力的大环境下局部受压的结果,所以其规模较小;重力滑动堑背形和地层补偿堑背形地层受张性区域应力控制,地层顶部无剥蚀,且无中间厚两翼薄的特征;底辟背形无横向应力,属横弯褶皱,轴面多直立,发育盐边凹陷及顶部断层簇等伴生构造。断展型正反转与滚动背斜均是断层的上盘发育背斜,但在背斜的形态、规模、地层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滚动背斜受同生断层控制,背斜面积和高度较小,轴面基本平行于断层面;顶部地层剥蚀不明显;与断展型正反转地层厚度呈上凸下凹的"喇叭型"相比,其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小。
刘见宝夏斌吕宝凤蔡周荣施秋华袁亚娟
关键词:重力滑动构造底辟构造
西藏日喀则蛇绿岩构造环境再讨论被引量:4
2015年
对日喀则地区群让、白朗和白岗的地幔橄榄岩和辉长辉绿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和铂族元素(PGE)分析,结果显示,三地的地幔橄榄岩PGE总量相似,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大致平坦,IPGE和PPGE的分馏不显著,白岗和群让样品的PdN/IrN和PdN/PtN值大于1;白岗村蛇绿岩糜棱岩带中采集到洋岛型碱性玄武质辉绿岩,其化学性质与仁布洋岛型玄武质岩石相似。表明日喀则蛇绿岩起源于弧后盆地环境,其南部的蛇绿岩糜棱岩带可能包含了日喀则蛇绿岩形成时相对应的岛弧火山岩,以及新特提斯洋的残留物。
李强夏斌温珍河信延芳袁亚娟黄强太
关键词:蛇绿岩地幔橄榄岩
滨里海盆地东缘构造特征及其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本文深入开展该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盐丘上部主要发育受盐构造控制的小级别正断层为主,下伏地层则主要发育逆断层,滨里海盆地可分为两套含油气层系,即该盐膏层之下的盐下古生界含油气层系和之上的盐上中、新生界含油气层系...
万志峰夏斌蔡周荣袁亚娟胡杨
关键词:油气资源成藏规律滨里海盆地
文献传递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及其油气意义被引量:17
2008年
南海北部深水区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台西南盆地等新生代被动陆缘盆地,这些盆地经历了大致相当的从裂陷到坳陷的构造演化史,但在张裂活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沉积-构造的差异性。构造沉降特征分析显示:在同一构造带上自西向东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在不同构造带上自北向南有盆地主要构造沉降发生的时段逐步变晚的趋势。这种沉积-构造的差异性对烃源岩的发育类型、分布及生储盖组合等方面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表现为:裂谷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陆相烃源岩发育,以陆生陆储陆盖型成藏组合为主;裂后期构造沉降幅度大的盆地,海相烃源岩发育规模较大,海生海储海盖型成藏组合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所占分量逐渐增多。推测渐新统湖相-湖沼相及海陆过渡相源岩和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应是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的主要来源,陆生海储海盖型、海生海储海盖型及混生海储海盖型生储盖组合应是深水区基本生储盖组合类型。
吕宝凤袁亚娟
关键词: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生储盖组合
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三肇凹陷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中泥岩、粉砂岩和砂岩样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多数主量元素含量中等,与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UCC)相比,Fe_2O_3、MgO、CaO、Na_2O含量较低,而TiO_2、Al_2O_3、K_2O、MnO含量均略高;样品中的相容元素(V、Cr、Co、Ni等)含量均低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和UCC;稀土元素总量为102×10^(-6)~276×10^(-6),平均为188×10^(-6),与PAAS表现出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了相似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大部分元素与SiO_2负相关而与Al_2O_3正相关,说明大部分元素受到黏土矿物吸附作用的影响,石英与长石矿物对这些元素表现出一定的稀释效应。根据主元素物源判别方程图和Th-Hf-Co图投影及La/Hf、(Gd/Yb)N值,扶杨油层物源主要来自后太古宙长英质火山岩,可能卷入了部分再循环沉积岩。通过一系列的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分析,表明扶杨油层沉积时以大陆岛弧环境为主。在对油层组进行了纵向古气候分析后,认为FI油层组沉积时处于一个构造活动强、干旱的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储层物性更好,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
施秋华袁亚娟夏斌夏斌
关键词:扶杨油层沉积地球化学
柴北缘东段石炭纪沉积特征及原型盆地恢复被引量:8
2012年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石炭纪时期,柴北缘处于"三洋夹两陆"的构造背景,经历了早石炭世的两次海侵和晚石炭世的持续海侵;受NWW向断裂系统的控制,盆地整体为昆仑弧后裂谷盆地,但由南向北构造发育特征表现为弧后陆表海盆地-陆表海盆地内低隆起-弧后裂谷盆地的组合特征。石炭系沉积以后,柴北缘经历了多期不同性质的构造运动,石炭纪后期变形强烈,原型盆地特征被彻底改造。
袁亚娟夏斌吕宝凤蔡嵩施秋华
关键词:石炭纪原型盆地
和什托洛盖盆地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条件被引量:15
2011年
和什托洛盖盆地为准噶尔西北缘大型逆冲褶皱带的一个早中生代盆地。印支期的挤压推覆作用,使盆地雏形形成;燕山早期的区域伸展作用,使盆地沉积了巨厚的下、中侏罗统,边陡中拗的整体格局基本形成;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盆地南部边界向准噶尔盆地发生较大逆冲,形成完整的边界,且与准噶尔盆地完全隔离开来。由于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油气成藏条件缺乏系统研究,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烃源岩条件、储盖条件、圈闭条件及运移条件等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认为和什托洛盖盆地拥有较好的生烃条件,发育多套储盖组合、不同类型圈闭和复合输导体系,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胡杨郭峰刘见宝袁亚娟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烃源岩储盖组合圈闭
综合多种方法识别济阳拗陷反转构造被引量:2
2011年
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常发育多种砂体,由于其地震反射特征的特殊性,干扰了反转构造的识别。结合孤北洼陷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和高青地区高青—平南断层正反转构造实例,分析了反转构造的地震反射特征,运用钻井资料进行地层细分和对比,声波时差进行剥蚀量的计算,流体包裹体的性质判断构造应力性质。五号桩断层带正反转褶皱地震反射特征呈现上凸下凹的外形,上部地层中间厚、两翼薄,且褶皱顶部遭受剥蚀,同相轴削蚀现象明显,下部地层保留了断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钻井资料亦显示背斜核部遭受剥蚀;声波时差随深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在剥蚀段明显错开。高青—平南断层发现了表征张性和压性环境的两类包裹体。多种方法相互约束可提高反转构造识别的准确率。
刘见宝夏斌吕宝凤袁亚娟施秋华
关键词:声波时差流体包裹体济阳拗陷地震反射特征
柴达木盆地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以精细地震解释为依托,以平衡剖面技术为手段,对柴达木盆地的地质发展演化史及在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断裂构造系统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在"挤压+走滑"的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柴达木盆地形成北部、南部和西北部3大挤压走滑断裂系统,断裂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并伴有少量的同沉积正断层、滑脱断层、反转断层等。平衡剖面复原表明,柴达木盆地断裂的形成演化主要有3类模式:(1)断裂在中新世(N1)定型;(2)断裂在上新世(N2)—第四纪(Q)期间发育形成;(3)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一直都在活动的长期发育的断裂。这些断裂的生成和发展经历了侏罗纪的扩张、古近纪的初步挤压反转、新近纪大幅度逆冲走滑、第四纪最终定型等阶段。
袁亚娟吕宝凤刘见宝郭峰施秋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模型
青海省囊谦县钾质碱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被引量:2
2013年
青海省囊谦县钾质碱性岩岩石化学成分富碱(Na2O+K2O=7.20%~10.6%),高钾(Na2O/K2O=0.56-0.93)和富钙(CaO=1.65%-6.39%),富集Rb,Ba,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Ph,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HFSE)。∑REE范围为336.8×10-661131×10^-6,富集轻稀土(LREE/HREE=19.78-33.58)和铕异常不明显(gEu=0.96~1.05)。粗面玄武岩、二长斑岩、正长斑岩LA—ICP—MS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4.9±1.2Ma,35.0±1.1Ma,35.3±0.5Ma,均属于古近纪,相当于晚始新世。从本文定年结果还表明斑岩(花岗斑岩)成岩时间略早于火山岩,暗示该区的岩浆作用,有先侵入后喷发的趋势。囊谦钾质碱性岩的成因与印度、欧亚两大陆碰撞有内在的联系。
袁亚娟夏斌张玉泉夏连泽李贺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