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光喜
- 作品数:20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油田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春光油田超稠油在水蒸气作用下的组成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春光油田春10区块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含油面积6.9km^2,地质储量1 152×10~4t,油藏埋深900-1 030m,油层厚度1.2~5.2m;油藏温度下原油黏度22 000~98 000m Pa·s,属于中深薄层超稠油,在地层条件下不具流动性。采用注蒸汽开发,考察了水蒸气不同作用温度和时间下的春光油田超稠油黏度、碳数组成和组成的变化规律。
- 袁光喜许承阳
- 关键词:油田超稠油水蒸气
- 春光油田超稠油热化学辅助吞吐技术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春光油田中深薄层超稠油开发技术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应用了以降黏、氮气助排为主体的热化学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分析了原油黏度与含水率变化规律,优选了降黏剂及工艺参数。现场应用后油井日产油量、周期产油量和油汽比显著提高,油井产状得到明显改善。
- 罗全民王若浩方舒张清军刘子胜黄鸿麟袁光喜
- 关键词:超稠油春光油田
- 水平井防砂完井一体化技术配套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在钻井工程与井下防砂作业的一体化研究基础上,针对粉细砂特点与地层结构,合理设计管柱结构、滤砂管、充填装置、携砂液性能、砂浆排量等关键因素。简述钻井工程和采油防砂工程施工步骤,在春光油田进行水平井防砂完井一体化技术配套研究试验,试验结果可知,钻井作业与防砂作业都顺利完成,此技术具有水平井施工作业耗时短,固井费用低,防砂效果好等特点。
- 罗全民袁光喜吕瑞典付强朱小兵
- 关键词:防砂完井春光油田水平井粉细砂
- 春光油田污水处理系统杀菌剂用量优化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通过对春光油田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杀菌剂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的杀菌剂用量较高。因此,开展了春光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全流程细菌含量检测、杀菌剂类型优选和浓度优化实验,优选出适合春光油田污水处理系统的杀菌剂类型,并优化了使用浓度和加药方式。杀菌剂使用浓度由50mg/L优化为40mg/L,加药方式由连续投加改为冲击式投加。在春光联合站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加药工艺和加药参数能够满足现场水质处理的需要。
- 顾宇鹏杨安国傅宏博张清军袁光喜付海荣
- 关键词:春光油田污水处理杀菌剂
- 油田采出液预分水装置及注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地面工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田采出液预分水装置及注水装置,预分水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仰角式油水分离器、沉降罐、过滤罐和注水罐。油田采出液经仰角式油水分离器和沉降罐进行两次油水分离,分离出的污水在过滤...
- 袁光喜刘富洲顾宇鹏罗全民付海荣马海龙
- 化学示踪剂在河南稀油田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针对异丙醇和硫氰酸铵(钾)这2种示踪剂在河南稀油田多次现场应用中出现的不易检测、效果分析困难等问题,重新进行了示踪剂的配伍性、生物稳定性室内试验。按加拿大放化中心推荐的示踪剂用量公式进行示踪剂注入量的设计,分别在双河油田、魏岗油田和下二门油田进行现场应用,并取得了成功。结果证明异丙醇不适合在下二门油田和双河油田使用。使用2种以上示踪剂时,建议用硝酸铵取代异丙醇。
- 杨林袁光喜李新华黄丽莎李志和
- 关键词:化学示踪剂异丙醇硫氰酸铵配伍性生物稳定性
- 春10井区超稠油井筒降粘工艺研究
- 春10井区原油粘度高,埋藏深,在举升过程中井筒温度降低,原油粘度不断上升,举升难度大.为解决井筒举升技术难题,先后配套应用了电加热降粘、套管掺蒸汽降粘、井筒乳化降粘和井筒掺稀降粘等多种工艺,对各种工艺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 柴细琼袁光喜
- 关键词:超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井筒举升降粘工艺
- 春2单元调驱改善开发效果应用研究
- 2022年
- 针对春2单元边水能量充足、部分井水淹早期生产含水上升过快等问题,通过开展春2单元剩余油分布研究,明确水淹规律及水窜路径;开展泡沫调驱体系研究,实施低部位调驱,封堵水窜优势通道,改变边水流动路径,驱替井间剩余油,高部位油井生产,改善春2单元整体开发效果。
- 唐恩施袁光喜罗全民
- 关键词:边水油藏调驱普通稠油
- 春光油田排10井区低成本集输与处理技术研究
- 2022年
- 春光油田排10井区砂体小而分散,远离春光联合站,随着含水上升,单井集油污水拉运成本快速增加,优化了排10井区油井集输工艺,建立了适合排10井区的“分散脱水,管输和汽运污水,集中注水”低成本集输与处理技术,依托现有地面集输系统,分散简易二级沉降脱水,就地预分水处理回注,生产运行成本降低20.5%。
- 史永勤袁光喜李梦帆罗全民
- 关键词:边水油藏水淹规律调驱普通稠油
-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 严永新袁光喜马蓉芳古哲白云飞
- 关键词:原油特征烃源岩油源对比焉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