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厚锋
- 作品数:38 被引量:55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推行侗文社会效果论略被引量:3
- 2003年
- 在侗乡推行侗文是侗族地区民族教育的突出特点之一。侗文的创制和推广在农村扫盲、抢救民间文 学遗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识、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双语文教育、妇女社会地位的 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双语文教育在民族地区必将长期存在。
- 谭厚锋
- 侗族大歌生态元素发微——以贵州省宰荡村为例被引量:7
- 2012年
- 通过剖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栽麻乡宰荡村侗族大歌得以延续至今的自然、社会与文化生态元素,以期探讨该村侗族大歌的历史发展脉络。
- 谭厚锋
- 关键词:侗族大歌
- “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与侗族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本文对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 2 0年来有关侗族调查成果进行了综述 ,认为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不仅为侗族研究提供了大量材料 ,还推动了侗学向广深度发展 ,同时 ,也为侗学研究培养了一批人才。但也存在某些不足 ,调查材料明显存在南多北缺等现象 ,对此 ,提出了一些建议。
- 潘永荣谭厚锋
- 关键词:民族调查
- 侗族语言文化与翻译浅谈被引量:3
- 2002年
- 语言不通 ,是跨文化交际的大障碍。翻译是桥梁 ,是沟通交流的手段 ,但翻译决不简单是个语言问题。
- 谭厚锋
- 关键词:文化翻译
- 深入推进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基督教中国化研究
- 2023年
-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宗教正常传播的前提条件。当前,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繁荣,社会治理加强,交通、通讯改善,神学思想建设、高素质教牧人员培养和少数民族信徒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的逐步提升,这些都成为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中国化的保证与助力。
- 谭厚锋
- 关键词:教牧人员神学思想建设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
- 侗族对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的贡献被引量:1
- 2007年
- 中国是以华夏族为核心,逐渐发展成的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不断融合、同化和汇聚,发展成为当今的56个民族,其中55个是少数民族。侗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56个成员之一,她和各族人民一道,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本文着重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阐述历史上侗族对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的贡献。
- 谭厚锋
- 关键词:侗族中华文化
- 邓文波、邓岩濑夫妇对近代贵州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 2012年
- 在贵州历史上,基督教曾经对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中不少中外基督教信徒在这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从学术的角度对基督教信徒邓文波、邓岩濑夫妇的生平及其对近代贵州省立医院的创立和贵州省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开拓的贡献等方面作些介绍。
- 谭厚锋
- 关键词:基督教
- 马克思主义与贵州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
- 2023年
-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在中国生根发芽,与中华民族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在中国的传播为自身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贵州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之一,马克思主义与贵州民族文化有着相通的文化内核,二者的结合完全可能。因着时代的诉求和大众化的内在要求,使两者的结合已成为必然。探究马克思主义与贵州民族文化相结合的路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马克思主义与贵州文化相结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探寻两者的相通点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用贵州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贵州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贵州民族文化深度结合的现实路径。
- 谭厚锋杨山白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
- 贵州高质量发展依赖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探析——基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
- 2024年
- 生态环境保护在人类社会活动中享有优先权,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高质量目标赖以实现的战略性工程。贵州高原山地、喀斯特地形、多民族居住基础上的生态资源及其利用特征决定了贵州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基于生态人类学来看,主要形成了传统生态观念与生态文明观耦合,传统生存智慧与绿色经济耦合,民间习惯法与现代环保制度耦合,地方环保经验与环保科技耦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环境教育耦合的关系。贵州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把握这些关系,基于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依赖性来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策略,才能因地制宜,优化发展环境和建构动力机制。
- 谭厚锋吴英兰
- 现代化视域下元宵节习俗变迁--以六枝特区郎岱镇B村为例
- 2024年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许多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郎岱镇B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寨,元宵节习俗在这里得到了持续地传承和发展。这些习俗由当地特定的文化生境塑造,又在时代的不断变迁中增加新的内涵。透过元宵节人们服饰、饮食、装饰、仪式等习俗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在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新时代,当地村民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元宵节习俗作出变通和调试的行为,他们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应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促使当地元宵节习俗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 李莎谭厚锋
- 关键词:元宵节文化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