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周勇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用可吸收线行核心交叉锁边法缝合肌腱的实验研究
- 1.目的 利用可吸收缝线将目前临床常用的Kessler缝合法与连续交叉锁边缝合法结合在一起,成为核心交叉锁边缝合法,使肌腱缝合断端既光滑、其抗拉力能力又足以满足早期充分的功能锻炼的需求,得到一种更加理想的肌腱修复方法。 ...
- 谭周勇
- 关键词:肌腱修复可吸收线功能锻炼
- 文献传递
- 兔肌肉移位中张力调节与功能恢复的实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肌肉移位术中肌肉张力大小与术后肌肉功能恢复的相关性,并确定肌小节长度是表达肌肉张力可靠指标,为临床肌肉移位术中通过调节肌张力以优化术后肌肉功能提供依据并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将家兔趾长屈肌移位缝合于胫骨前肌腱远端建立肌肉转位模型,于术后3个月活体取下趾长屈肌测量肌肉收缩能力、肌湿重维持率等与未改变长度和张力的正常状态组进行对比研究,并与对照侧对比观察肌纤维微观形态。结果术后3个月的肌肉收缩能力、肌肉湿重恢复率均随着术中肌小节长度及肌肉长度相对变化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肌小节长度随着肌肉变化相对比增加而增加,肌小节长度与肌肉张力变化相对比呈正相关。结论家兔肌肉移位术中,随肌肉张力逐渐增加术后肌肉功能呈现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最佳的术中肌肉张力不是在固定在休息位或更低肌肉长度和张力时,而是在相当于休息位肌肉长度的104%~105%;肌小节长度可作为体现肌肉张力、优化肌肉功能的可靠指标。
- 熊洪涛庄永青高庆鹏谭周勇姜浩力魏瑞鸿
- 左中指脱套伤离断再植成功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男.41岁。因暴力牵拉戒指致左中指脱套性离断伤2h于2011年4月11日晚8时急诊入院,检查见左中指自近节远端以远脱套性离断,脱套皮肤保存较完整,掌侧皮肤可见片状瘀斑,脱套皮肤内残留指骨约0.2cm,左中指骨关节及肌腱组织未受损。积极术前准备后急诊给与再植术,从侧面纵行剖开脱套皮肤,见指神经和指动脉从脱套的皮肤内撕脱大约1.5cm.清创后找到可以吻合的尺侧指固有动脉和两侧指神经以及2条指背静脉,将末节指骨缩短约0.5cm,克氏针纵行固定.
- 付强谭周勇
- 关键词:离断再植指脱套伤末节指骨指固有动脉
- 核心交叉锁边法在临床肌腱修复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观察局部应用核心交叉锁边法在临床中预防肌腱粘连、恢复手功能的效果。方法对符合纳入条件的急诊肌腱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理灵线行核心交叉锁边法缝合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普理灵线行改良Kessler法缝合修复。观察6周后各损伤肌腱所在手指的功能恢复情况,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按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法检测伤手功能以评估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21例(30条肌腱),按各手指TAM评价:优4条,良18条,可6条,差2条;效果优良者22条,优良率73.3%。观察组患者22例(29条肌腱),按各手指TAM评价:优8条,良20条,可1条,差0条;效果优良者28条,优良率为9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484,P=0.034)。结论核心交叉锁边缝合法具有明显的生物力学优越性,能满足手指进行早期充分的功能锻炼的力学要求,早期的功能锻炼十分有利于肌腱的愈合,所以核心交叉锁边法是一种很好的肌腱缝合法。
- 谭周勇傅小宽李伟付强刘英男
- 关键词:肌腱修复肌腱粘连功能锻炼
- 下肢隐股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下肢大隐静脉-股动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上肢血管耗竭的尿毒症患者,通过大隐静脉-股浅动脉内瘘成形术建立下肢血液透析通路,将大隐静脉转位前置与收肌管上方的股浅动脉端侧吻合,最大限度地保留血管通路的长度,术后随访9~38个月,通过观察瘘管通畅率,内瘘血流量,可供穿刺的血管长度等指标来评价该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4例因血栓形成致内瘘失功,1例于术后7个月死于脑出血,其余10例下肢隐股动静脉内瘘都能长期保持通畅,血流量能够满足透析所用,并发症经过临床干预都能使瘘管恢复功能用于穿刺透析。结论针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在上肢建立血液通路的病例,通过下肢大隐静脉-股浅动脉造瘘建立长期有效的血液透析通路,可以作为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持久的血液透析通路。
- 付强王康杜冬郭晓静郭宝春谭周勇郭泉
- 关键词:血液透析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