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细兰

作品数:17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医院感染
  • 4篇手术
  • 3篇药物
  • 3篇外科
  • 3篇静脉
  • 3篇菌药
  • 3篇抗菌
  • 3篇抗菌药
  • 3篇抗菌药物
  • 2篇毒剂
  • 2篇神经外科
  • 2篇神经外科手
  • 2篇神经外科手术
  • 2篇手术部
  • 2篇手术部位
  • 2篇手术部位感染
  • 2篇皮肤消毒
  • 2篇皮肤消毒剂
  • 2篇外科手术
  • 2篇消毒

机构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空军...

作者

  • 15篇谭细兰
  • 11篇钟晓祝
  • 8篇杨艳
  • 6篇张静
  • 4篇李春梅
  • 2篇尹雪如
  • 2篇余楠
  • 2篇俞守义
  • 2篇郭玉琴
  • 1篇陈清
  • 1篇杨月莲
  • 1篇高璐璐
  • 1篇周宏伟
  • 1篇周杰
  • 1篇舒承婷
  • 1篇陈慕璇
  • 1篇郭江
  • 1篇钟小祝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院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某定点医院2008年5~12月手足口病收治状况及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对广州市某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2008年收治情况和病原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广州市某医院2008年5~12月手足口住院患儿的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方法进行核酸鉴定,对VP1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利用MEGA 4软件对VP1基因进行遗传性分析。结果共收治住院患儿309名,全年的发病主要集中在5~7月份,发病年龄集中在2~4岁,15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检测临床标本207份,EV71阳性率为64.7%(134/207),CoxA16阳性率14.5%(30/207),10株广州市EV71分离株VP1基因遗传性分析全部属于C4a基因亚型。结论 EV71是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原体,广州地区的EV71与目前国内多个省份及相邻国家和地区的C4a亚型的毒株一起进化和传播的。
高璐璐陈清钟小祝谭细兰周杰郭江俞守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集束化措施降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
2022年
目的 研究集束化措施降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方法 针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术前皮肤清洁、改变术前备皮方式、术前规范皮肤消毒、减少手术时间,对手术医生进行专项感控培训指导、培养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等集束化措施,分析集束化措施实施前(2015年2月-2015年12月)与实施后(2017-2019年)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参与情况。结果 采取集束化措施后,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从9.68%下降至4.80%(P<0.05);术前住院时间由6.32(3.04,9.77)d下降至5.66(3.08,8.01)d、总住院时间由22.53(15.51,33.82)d下降至17.59(13.34,25.25)d、参与手术例次≥8次护士占比从26.42%提高至55.28%、手术时长从240.00(109.80,330.00) min下降至220.00(130.00,320.00)min。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为27.71%,主要检出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采取降低术前住院时间,培养神经外科专科护士,提高参与手术例次≥8次护士占比的集束化措施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
谭细兰赖勇昌钟晓祝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术前皮肤准备
普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通过综合干预促进普通外科清洁手术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加强普外科临床医生的在职教育,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加强监控管理力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对合理用药者给予奖励。对干预前后半年的病历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术后用药时间<48h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平均用药时间和术前0.5~2h用药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干预后平均用药时间缩短1.68d,术前0.5~2h用药的比率增大27.2%。术后联合用药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单联用药的比率增大9.4%,多联用药比率下降10%。切口感染率干预前0.4%,干预后0%均符合三级医院无菌切口感染率的规定。结论:感染管理科和科室联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还相当严重,需要持续加强管理。
舒承婷李春梅杨艳谭细兰钟晓祝
关键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干预
影响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PCNSI)发生的危险因素,为PCNS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行手术治疗的397例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共403次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PCNSI的发生率以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PCNSI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计算研究期间手术次数≥8次的12名主刀医生的手术医生调正PCNSI专率以评估主刀医生对PCNSI发生的影响。结果397例患者403次手术后PCNSI的发生率为9.2%(37例次),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9.7%(11/37),其中54.6%(6/11)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PCSNI组(366例次)相比,PCSNI组(37例次)患者的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NNIS)评分更高、术前住院时间>6 d者比例更高、手术时间更长以及研究期间手术次数<8次的台上护士参与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389,95%CI:1.202~1.606,P=0.000)以及研究期间手术次数<8次的台上护士参与(OR=2.860,95%CI:1.276~6.412,P=0.011)是影响PCSN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经NNIS评分调整后,12名主刀医生的手术医生调正PCNSI专率分别为20.0%、23.0%、17.3%、18.2%、13.4%、12.5%、6.3%、8.0%、5.2%、4.0%、0.0%、0.0%,其间差异性较大。结论对手术医生调正PCNSI专率高的主刀医生进行专项感控培训指导、减少手术时间、培养神经外科手术专科护士将是降低PCNSI发生的重要举措。
谭细兰向倩如安敏庄镇裕王学佼钟晓祝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基于肠道菌群结构预测摄入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益生元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基于肠道菌群数据建立模型预测摄入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方法将35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16 g/d低聚果糖(FOS)或低聚半乳糖(GOS)干预,干预时间9 d,采集第0、5、9天粪便标本进行16s r 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两种益生元干预对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用随机森林方法区分益生元干预5 d后双歧杆菌变化,并用初始的菌群构建一个连续型指数(index),实现指数与双歧杆菌实际变化量相关联,而后,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FOS干预5 d后降低肠道菌群α多样性,9 d时回升,GOS在干预5、9 d时α多样性均下降。两种益生元对β多样性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机森林方法建立的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89.6%;建立的指数与双歧杆菌变化量关联r值为0.45(P<0.01),验证模型r值为0.62(P<0.01)。结论益生元干预可迅速降低肠道菌群α多样性。根据干预前的肠道菌群预测服用益生元后双歧杆菌的变化,预测效果良好,此方法为精准膳食的实现奠定基础。
罗月梅刘斐童陈慕璇唐文丽杨月莲谭细兰谭细兰
关键词:益生元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肠道菌群双歧杆菌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溯源调查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调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S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查找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初NSICU 4例感染患者标本(气道深部痰)及医务人员手和NSICU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对分离出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NSICU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罹患率达36.36%(4/11),4株菌经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同源性大于98%;NSICU环境监测在呼吸机面屏检出1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其耐药谱与4位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相似,经16S-23SrRNA基因测序分析,同源性大于98%。结论该院NSICU发生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经同源性分析确认为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显示,患者A为感染源,病原菌可能通过污染的呼吸机面屏间接接触传播,导致本次感染暴发,经积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
郭玉琴张静钟晓祝杨艳李春梅谭细兰
关键词: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同源性分析
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临床调查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工作中静脉穿刺操作时皮肤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探讨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随机调查2014年4月住院部病区、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3个有代表性区域,观察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时消毒剂作用时间。结果共观察926例患者,住院部病区、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静脉穿刺消毒剂作用时间分别为(21.25±4.11)(11.38±3.23)s和(15.93±4.93)s,均低于所使用的皮肤消毒剂说明书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部病区静脉输液消毒剂作用时间较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均低于目前卫计委批准的皮肤消毒剂说明书的最短消毒时间(30s),难以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需加强静脉穿刺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强化消毒理念,充分达到消毒剂作用的时间;还可优化和改进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在流程设计上给消毒剂留有足够的作用时间,提高依从性;此外在消毒剂的选择方面,可优选消毒作用时间短的速效消毒剂。
张静杨艳钟晓祝谭细兰尹雪如
关键词:皮肤消毒剂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前瞻性调查分析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VC-RI)发生情况,分析CVC-RI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探讨预防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2006-2008年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CVC-RI的前瞻性调查。结果305例患者中,总置管日为7954 d,感染40例,其中28例血流感染,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率为5.03‰置管日,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3.52‰置管日;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6.87%,留置时间>2周的感染率为1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11.07%,≥80岁年龄组感染率为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学培养前5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和肠杆菌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及留置时间相关,年龄越大、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避免中心静脉相关感染的有效措施是尽可能缩短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严格无菌操作,老年患者应作为感染监控的重点。
钟晓祝杨艳李春梅谭细兰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
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与监测,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以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颅内Ⅰ类切口手术为研究对象,设对照组(干预前):2011年神经外科颅内手术Ⅰ类切口病例,共479例;干预组:2012年神经外科颅内手术Ⅰ类切口病例,共406例,比较干预前、后合理用药率及手术部位感染率。结果干预后术前30min^2h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由82.25%升至9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预防用药品种合理率由72.08%升至9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追加药物合理率由50.56%升至7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位用药时间由3d下降至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术部位感染率从14.61%下降至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标性管理与监测,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可有效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
杨艳张静钟晓祝尹雪如谭细兰余楠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手术部位感染
2009-2011年某教学医院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流行特征。方法连续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的形式调查该院住院患者,对调查日的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统一填写调查表。结果 3年医院感染率为4.7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5.01%。3年合计,各科室感染率前3位为重症医学科(35.00%)、层流病房(31.58%)、血液科(15.95%);感染部位构成比前3位为下呼吸道(47.43%)、泌尿道(15.81%)、血液系统(8.82%);病原体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13.90%)、大肠杆菌(11.23%)、金黄色葡萄球菌(9.63%)。结论医院感染的主要科室是重症医学科、层流病房、血液科,主要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血液系统,病原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谭细兰俞守义杨艳张静李春梅钟晓祝
关键词:医院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