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佳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视觉可塑性
  • 2篇视网膜
  • 2篇受体
  • 2篇网膜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内
  • 2篇反应蛋白
  • 2篇AMPA受体
  • 1篇带状疱疹
  • 1篇单眼
  • 1篇单眼形觉剥夺
  • 1篇蛋白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内膜中层...
  • 1篇动脉内中膜厚...
  • 1篇形觉剥夺
  • 1篇眼用
  • 1篇眼用凝胶

机构

  • 4篇天津市第五中...
  • 2篇天津市眼科医...

作者

  • 5篇贾佳
  • 2篇赵堪兴
  • 2篇张林昌
  • 2篇李洪娟
  • 2篇张保琴
  • 2篇张贺平
  • 2篇张海霞
  • 1篇李树权
  • 1篇张志勇

传媒

  • 1篇医疗装备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年龄及单眼形觉剥夺对大鼠视皮层AMPA受体GluR2/3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年龄及视觉经验对大鼠初级视皮层Ⅱ/Ⅲ层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GluR2/3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健康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只、单眼形觉剥夺(MD)组15只。对照组(于生后7、14、21、28、45 d)、MD组(于造模后饲养至21、28、45 d)各取5只取脑组织,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两组GluR2/3在视皮层的表达。结果 GluR2/3阳性反应物在大鼠视皮层17区Ⅱ/Ⅲ层分布较密集,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细胞膜及部分胞质。对照组大鼠视皮层Ⅱ/Ⅲ层GluR2/3阳性细胞数、AOD值14 d最小,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21、28、4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4~45 d阳性细胞数、AOD值逐渐增加。MD组21、28、45 d阳性细胞数及AOD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大鼠视皮层Ⅱ/Ⅲ层GluR2/3的表达呈年龄依赖性,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其表达受视觉经验的调节,异常视觉经验可以影响视皮层的功能。
贾佳赵堪兴
关键词:视皮层视觉可塑性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外涂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带状疱疹外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应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配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局部外涂;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常规阿昔洛韦软膏外用。结果:治疗后10d平均治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局部外涂配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明显。
李树权贾佳张志勇
关键词: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带状疱疹外涂治疗
AMPA受体在视觉可塑性中的研究进展
2008年
突触可塑性研究是探讨弱视发病机制的热点之一。长时程增强(LTP)是突触传递功能可塑性的重要表现形式。近年研究表明,沉默突触转化为功能性突触可能是LTP维持的重要机制。经典的沉默突触只含有NMDA受体,对突触前谷氨酸释放无反应,在突触形成和某些类型的突触可塑性过程中,神经元可通过突触后募集AMPA受体使突触激活。AMPA受体在视觉可塑性中的作用研究对探讨弱视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AMPA受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突触可塑性尤其是视觉可塑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贾佳赵堪兴
关键词:AMPA受体视觉可塑性
hs-CRP、IM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性及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分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相关性,并分析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与对照组。DR组患者均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视力残疾,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DR组与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与IMT,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DR发生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导致DR的危险因素。对比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与IMT,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IMT对DR患者视力残疾的预测价值。结果DR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IM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DR组的病程长于对照组,SBP、FPG、HbA1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SBP、IMT、hs-CRP、FPG、HbA1C升高是导致DR的危险因素(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IMT大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hs-CRP预测DR患者视力残疾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33%、75.00%、0.823,IMT分别为77.77%、64.29%、0.801。结论DR患者存在hs-CRP水平增高及IMT增厚的情况,hs-CRP与IMT升高是引起DR的危险因素,且对于患者视力残疾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张海霞张林昌贾佳张保琴李洪娟张贺平
关键词: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残疾预后预测
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60例作为试验组,根据采血距患病时间分为24 h组(22例)、48 h组(18例)、1周组(12例)、2周组(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者6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各项常规检查,并测定hs-CRP、IMT水平,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hs-CRP、IMT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影响,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s-CRP、IMT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预测价值,并找出预测指标的最佳临界值。结果2周组的hs-CRP、IMT水平均高于24 h组、48 h组、1周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血距患病24 h、48 h、1周、2周时hs-CRP、IMT均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有影响(OR>1,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hs-CRP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AUC为0.769,预测价值较好,最佳临界值为8.350,可获得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5、0.288);IMT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AUC为0.722,预测价值较好,最佳临界值为1.210,可获得理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5、0.596)。结论hs-CRP、IMT是发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危险因素,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预测价值较好,故临床上应重视对hs-CRP、IMT水平的动态监测,并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以降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发生风险。
张海霞张林昌贾佳张保琴李洪娟张贺平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