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贾砾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摄食
  • 3篇长江
  • 2篇形态学
  • 2篇形态学观察
  • 2篇鱼类
  • 2篇摄食器官
  • 2篇食性
  • 2篇肠道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成分
  • 1篇营养化
  • 1篇幼体
  • 1篇渔民
  • 1篇杂食
  • 1篇杂食性
  • 1篇杂食性鱼类
  • 1篇藻类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研究
  • 1篇摄食强度

机构

  • 1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1篇贾砾
  • 8篇普炯
  • 6篇姚维志
  • 5篇苏胜齐
  • 3篇孙福临
  • 3篇王海波
  • 2篇牛江波
  • 2篇杨超
  • 1篇祁洪芳
  • 1篇杨建新
  • 1篇向繁国
  • 1篇王珂
  • 1篇熊波

传媒

  • 2篇淡水渔业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2篇三峡地区特色...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年份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宜宾段中华金沙鳅食性与生长研究
中华金沙鳅(JinshasinensisSauvageetDabry)原名中华间吸鳅(Hemimzonsinensis),属鲤形目平鳍鳅科金沙鳅属。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为底栖杂食性鱼类,在长江上游的鱼类类群中具有代表性...
贾砾
关键词:杂食性鱼类
长江合江段中华沙鳅的年龄与生长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根据2011~2012年在长江上游合江段采集到的273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星耳石是鉴定中华沙鳅年龄的良好材料;所采集的中华沙鳅由1~5龄共5个年龄组组成,2~3龄占78.4%;体长与耳石半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为L=14.458R+0.434 4(R2=0.952 9,n=167);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表达式为W=0.033 8L2.521 5(R2=0.803 4,n=273);生长规律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表示,分别为Lt=16.71[1-e-0.1194(t+1.6209)],Wt=59.07[1-e-0.1194(t+1.6209)]2.5215;生长拐点年龄为6.12龄,此时体长为11.02 cm,体重为16.54 g。根据本研究,长江上游中华沙鳅处于不合理的开发状态,应控制捕捞,加强资源保护。
普炯贾砾苏胜齐王海波孙福临姚维志
关键词:年龄长江
长江上游鱼类自然保护区江津段渔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被引量:4
2013年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课题组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江津段43艘渔船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这些渔船单船年捕捞量平均为1868±62.49kg,单船年捕捞收入平均为50876±1954元;单船年生产支出平均为23872±2478元,单船年捕捞收益平均为23872±2478元,人均6586元。调查表明,捕捞生产对保护区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而其主要目的仅是维持不足1万人的生计;靠禁渔期补助来补偿渔民的效果不容乐观;转产转业是渔民从保护区退出的最佳选择;保护区渔民的退出应该统一实施;渔民期望的转产转业补偿资金为15~27万元。
姚维志苏胜齐熊波普炯贾砾孙福临王海波
关键词:长江自然保护区渔民
2006-2010年夏季青海湖浮游植物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2006—2010年夏季对青海湖14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29属34种,其中硅藻门14属18种,蓝藻门4属4种,绿藻门8属8种,裸藻门2属2种,甲藻门1属1种。硅藻门是种类组成上最重要的类群。斯潘塞布纹藻Gyrosigma spenceri、尖布纹藻G.acuminatum、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ocellata、二形栅藻Scenedesmus dimorphus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种类。与1960年代的调查结果相比,浮游植物属的数量减少了24个,其中硅藻门减少了9个属,原来全湖广泛分布的刚毛藻Cladophora也很少出现。调查期间青海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61289~117250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0.76~1.09 mg/L。斯潘塞布纹藻和尖布纹藻也是数量最多的种类。浮游植物生物量与水体透明度间具有显著线性关系。
姚维志史建全祁洪芳杨建新贾砾普炯
关键词:浮游植物藻类富营养化
犁头鳅摄食器官及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犁头鳅(LEPTURICHTHYSFUNBRIATA(GTINTHER))是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的小型底栖性鱼类,本文利用野外采集到的犁头鳅标本,对其摄食器官及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发现犁头鳅的口裂微带弧形,相对较小,仅为头...
贾砾贾砾
关键词:摄食器官肠道形态学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中华沙鳅食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长江四川合江江段采集中华沙鳅样本,对其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沙鳅属于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摄食甲壳类、昆虫幼虫以及原生动物等.随着中华沙鳅个体的生长,食物中甲壳类、毛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均保持较高的出现率;蜻蜓目的出现率逐渐增长;藻类、原生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率逐渐减少.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较雌性食物组成中昆虫类出现次数百分比高.春季摄食强度和摄食率最高,夏季的摄食率最低,秋季的摄食强度最低.2~4龄群体的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性腺处于Ⅱ,Ⅲ期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较高,性腺处于Ⅳ,V时,摄食强度和摄食率降低.
普炯贾砾苏胜齐王海波孙福临姚维志
关键词:食性食物组成摄食强度
犁头鳅消化系统的解剖被引量:4
2013年
通过对犁头鳅Lepturichthys funbriata Günther标本摄食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解剖观察和测量发现:犁头鳅口角须3对,吻须2对,同时上、下唇具有乳突;口裂微弧形,仅为头宽的0.36,口腔平滑无齿;无咽齿;食道短,食道之后无食道囊,直接连接在胃贲门部;胃属"U"型胃,壁较厚,有弹性;胃幽门处较细,与之后较粗的前肠形成明显对比,在连接处缢缩呈一结,无幽门盲囊;肠短,平均肠道系数为0.54±0.06;后肠较长,占整个肠长的0.53±0.08.肠长、后肠长等随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但肠道系数及后肠占肠长的比例不随体长增加而变化;肝脏分三叶,腹面一叶,较大,背面两叶,较小;胰脏呈线状,插入到最大那叶肝脏中.犁头鳅属肉食性鱼类.
贾砾普炯苏胜齐杨超牛江波姚维志
关键词:肠道
犁头鳅摄食器官及消化系统的形态学观察
犁头鳅(Lepturichthysfunbriata(Gtinther))是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的小型底栖性鱼类,本文利用野外采集到的犁头鳅标本,对其摄食器官及消化系统进行解剖观察.发现犁头鳅的口裂微带弧形,相对较小,仅为头...
贾砾
关键词:形态学摄食器官
重庆市城口县巫山北鲵采集记录
本文记述了在重庆市城口县东安乡兴隆村黄溪河采集到的巫山北鲵(RANODON SHIHI)幼体的形态资料.采集幼体平均体长为44.9MM,背面灰藕褐色,散有均匀的细黑点,尾末端1/3-1/4处为黑色,外鳃开始萎缩变短,但明...
普炯贾砾
关键词:幼体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重庆市城口县巫山北鲵采集记录
本文记述了在重庆市城口县东安乡兴隆村黄溪河采集到的巫山北鲵(Ranodon shihi)幼体的形态资料.采集幼体平均体长为44.9mm,背面灰藕褐色,散有均匀的细黑点,尾末端1/3-1/4处为黑色,外鳃开始萎缩变短,但明...
普炯贾砾
关键词:标本采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