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国珍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阴市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氮芥
  • 1篇益髓灵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早幼粒细胞
  • 1篇早幼粒细胞白...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平衡法
  • 1篇全反式
  • 1篇全反式维甲酸
  • 1篇综合征
  • 1篇祛邪
  • 1篇维甲酸
  • 1篇维甲酸治疗
  • 1篇现状及影响
  • 1篇现状及影响因...
  • 1篇粒细胞

机构

  • 4篇江阴市中医院

作者

  • 4篇赵国珍
  • 1篇蒋彩华
  • 1篇丁华芹

传媒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解毒益髓方结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016年
背景:解毒益髓方是一种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中药方剂。目的:探讨解毒益髓方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解毒益髓方治疗。结果与结论: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为86%,较对照组的68%明显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客观缓解时间、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较对照组的56%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浓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结果显示:在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解毒益髓方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骨髓血象,降低早幼粒细胞浓度,减少药物毒副反应。
赵国珍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
扶正祛邪平衡法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中医扶正祛邪平衡法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苯丁酸氮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施以扶正(益气养阴)、祛邪(清热解毒)之法。根据临床症状平衡扶正与祛邪的用药比例,治疗3个月、6个月后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外周血象指标变化、中医证候评分、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Th17/Treg水平、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法(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白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h17、Treg及Th17/Treg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KPS评分变化在治疗3个月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6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3个月、6个月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扶正祛邪平衡法联合苯丁酸氮芥治疗老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Th17、Treg、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赵国珍
益髓灵联合阿糖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3例
2009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累及髓系细胞,使骨髓粒、红系及巨核系细胞出现病态造血,其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部分可演变为急性自血病。我们近年来采用中药益髓灵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本病23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赵国珍
关键词:益髓灵阿糖胞苷
肠癌化疗患者的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4年
目的探讨肠癌化疗患者社会疏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肠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一般疏离量表(General alienation scale,GAS)对其社会疏离感进行调查,并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癌化疗患者社会疏离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肠癌化疗患者GAS总分为(50.58±5.54),其中无力感(3.52±0.24)均分最高,自我疏远感(3.29±0.19)其次;不同性别、居住地、确诊时间的肠癌化疗患者的G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6~80岁、人均月收入2000~3000元、初中及以下文化、疾病分期Ⅲ~Ⅳ期、化疗疗程>2次的肠癌化疗患者的GAS得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80岁、人均月收入2000~3000元、初中及以下文化、疾病分期Ⅲ~Ⅳ期、化疗疗程>2次是肠癌化疗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肠癌化疗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较高,年龄66~80岁、人均月收入2000~3000元、初中及以下文化、疾病分期Ⅲ~Ⅳ期、化疗疗程>2次是其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密切关注。
赵国珍蒋彩华杨明丁华芹
关键词:肠癌化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