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重远

作品数:33 被引量:572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2篇盆地
  • 14篇油气
  • 13篇地质
  • 5篇古地温
  • 5篇沉积盆地
  • 4篇油气盆地
  • 4篇热演化
  • 4篇中生代
  • 4篇含油
  • 4篇含油气
  • 4篇含油气盆地
  • 3篇地温场
  • 3篇地质背景
  • 3篇中生代晚期
  • 3篇晚期
  • 2篇地温梯度
  • 2篇地质构造
  • 2篇地质学
  • 2篇地质意义
  • 2篇叠合

机构

  • 33篇西北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化胜利...

作者

  • 33篇赵重远
  • 13篇任战利
  • 5篇刘池阳
  • 4篇刘池洋
  • 4篇李丕龙
  • 3篇张小会
  • 3篇靳久强
  • 3篇陈刚
  • 2篇李向平
  • 2篇吴汉宁
  • 2篇杨兴科
  • 2篇赵红格
  • 2篇李宗亮
  • 2篇陈刚
  • 1篇赖绍聪
  • 1篇阎汉杰
  • 1篇崔军平
  • 1篇李书恒
  • 1篇陈建平
  • 1篇谭明友

传媒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沉积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勘探家(石油...
  • 1篇第三届海峡两...
  • 1篇1992年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5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甘宁叠合盆地沉积构造热演化史恢复研究在油气田勘探中的应用
任战利薛军民崔军平刘池阳李文厚曹金舟王起琮赵重远肖晖高胜利于强
该项目属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研究领域,是20多年来完成的国家煤成气973、国家重大专项等25个科研项目的综合研究成果。主要创新1、提出了恢复叠合盆地热演化史的创新性思路,首次确定了陕甘宁盆地中生代晚期构造热事件的存在。2...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地质勘查
南华北盆地开封坳陷地温场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正>近年来,我们在对南华北盆地开封坳陷的济源、中牟、黄口坳陷进行油气资源评价工作中,研究了地温场、地壳深部热结构及盆地形成机制,它对于提高生油岩热演化史的研究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温场特征 1)地温梯度分布根...
任战利赵重远
文献传递
含油气盆地流体流域系统及其油气聚集原理被引量:6
2009年
在含油气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先后有两个孕育和养护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为矿藏的流体流域系统,即水流域系统和油气流域系统。水流域系统的形成和发育建造了包含烃源岩、输导层、区域盖层和圈闭体等成藏要素在内的沉积体系,是谓母体系统。烃源岩在母体系统中形成,经由埋藏生成油气,然后油气又返回母体,以其中的成藏要素格架为载体,逆倾向而上形成自己的流域系统,最后在所遇圈闭体中聚集成藏,是谓子体系统。母体系统建造的沉积体系为子体系统创建和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成烃、成藏条件和环境。子体系统以母体系统为依托,在其体内完成了成烃、成藏过程。二者先后有序地发育和其中各种作用的形成及有机匹配,是自然界造就的一个天然程序。从而,根据此程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原理。
赵重远靳久强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
试说中国后海西地台的存在和其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晚二叠世至古近纪,在昆仑-秦岭山脉以北的中国北方可能存在过一个后海西地台。它原是晚古生代冈瓦纳与西伯利亚大陆碰撞后形成的一个复杂褶皱区。后经准平原化而成为接受中、新生代沉积盖层的年轻地台。与此同时,劳亚大陆东部也有数个后海西地台形成。俄罗斯中亚古生代褶皱区也遭受过长期剥蚀,曾一度经历过后海西地台的发展。这一事件在中国北方的许多沉积盆地也多有发现,在中国古地理图上也有显示。但是,中国后海西地台遭到了后继构造运动,特别是喜马拉雅运动的破坏。中国后海西地台的确认有助于重新审视中生代以来的中国地质历史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以及从不同视角重新思考对某些地质问题的认识。
赵重远
试说中国陆内构造变形和其地球动力学特征被引量:7
2007年
中国陆内构造变形主要始于晚二叠世中国北方进入后海西地台发展时期。印支期末以至喜马拉雅期,随着特提斯洋的关闭,大陆范围也随即向中国南方和青藏地区增生和扩展。中国的陆内构造变形从后海西地台形成的准平原化阶段即已开始。但规模巨大的变形则发生于燕山构造旋回中期和喜马拉雅旋回。陆内构造变形的规模可分两个等级:一是覆盖整个中国大陆的,另一是局部的。前者两次改变了中国构造-地貌的整体面貌;后者则表现为造山、造盆和微陆块纵向或横向的逃逸,以及由此引起的造山或造盆。根据中国陆内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背景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陆内构造变形主要是由周边洲级规模板块运动引起的,同时,随着地壳上部构造变形引发的地壳或岩石圈均衡调整,则使地下深处产生相应的构造响应。
赵重远靳久强
关键词:陆内造山
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地层单元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03年
运用构造岩石地层学研究方法,分析探讨了北淮阳构造带前中生代构造地层单元组成及其可能的形成环境。研究表明:北淮阳带主体发育两套前中生代岩石地层单元,即震旦-泥盆纪裂陷-洋盆阶段火山-碎屑岩组成的类复理石地层单元,石炭-二叠纪残余洋盆阶段含煤碎屑岩组成的类磨拉石地层单元;前者主要包括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变质的卢镇关群-佛子岭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震旦-泥盆纪秦岭-大别洋盆近邻北淮阳俯冲带前缘的类复理石沉积环境;后者指低绿片岩相轻微变质的梅山群和杨山群及其相当层系,原岩建造主体代表了石炭-二叠纪秦岭-大别残余洋盆东延至北淮阳区带的滨浅海相类磨拉石沉积环境。
陈刚赵重远李丕龙罗彩珍李宗亮李向平李书恒
关键词:北淮阳构造带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及其研究中的系统工程被引量:26
1990年
含油气盆地地质学是作者倡仪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以下子系统:①背景系统——即盆地是在何种构造背景下形成的;②演化和变形系统——盆地的构造演化和盆内变形;③沉积系统;④水动力系统;⑤热力系统;⑥油气系统;⑦改造系统——盆地演化中最后一次构造运动对盆地进行怎样的改造。最后,是对各子系统向着盆地演化中的成油过程所要求的环境和条件的统一和综合。
赵重远刘池洋任战利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盆地演化油气资源评价
中生代晚期中国北方沉积盆地地热梯度恢复及对比被引量:45
2001年
应用多种古地温研究方法恢复了中国北方各盆地中生代晚期的古地温及古地热梯度。以阿尔金断裂为界 ,东部盆地与西部盆地地热梯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盆地以断陷型盆地为主 ,地壳明显减薄 ,岩浆活动强烈 ,表明存在一期强烈的具有区域规模的构造热事件 ,地热梯度高 ,普遍高于 3 .60℃ /10 0m ,最高可达 5 .5 6℃ /10 0m ;西部盆地为挤压拗陷型盆地 ,地热梯度总体上明显比东部盆地要低 ,地热梯度普遍不超过 3 .0 0℃ /10 0m ,地壳增厚 ,岩浆活动性弱。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盆地中生代晚期地热梯度的差异表明东部及西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明显不同。图 2表 1参 2
任战利赵重远
关键词:沉积盆地中生代晚期油气生成油气运移
华北克拉通盆地天然气赋存的地质背景被引量:14
1990年
华北克拉通从西向东由以下几个地块组成,即阿拉善、鄂尔多斯、山西、冀鲁和胶辽。其中,鄂尔多斯、山西和冀鲁三地块基本具有统一发展历史,构成了华北克拉通的主体。而阿拉善和胶辽地块则与其有较大区别。其中,胶辽地块上仅有较小的中生代盆地分布,绝大部分为古老岩石出露区,寻找天然气的远景不大。
赵重远
关键词:天然气盆地克拉通地质赋存
中国北方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研究
任战利刘池阳吴汉宁张小会陈刚赵重远马团校李进步
积盆地机构造热演化史研究是一项难度很大,而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及研究的热点。中国北方学沉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今后石油工业重点勘探的地区之一。中国北方沉积盆地类型多样、机构变动复杂、演...
关键词:
关键词:沉积盆地古地温梯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