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彭华
- 作品数:46 被引量:50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1964—2015年海南省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景观动态分析被引量:31
- 2018年
-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景观破碎化的过程,探讨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建筑用地、养殖水面面积持续增长面积比重分别上升了7.72%、12.55%,耕地、林地、红树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7.01%、9.16%、9.74%。(2)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斑块数量增加了685个,平均斑块面积缩减了39.12%,聚合度下降了3.5%,最大斑块面积缩减了28.38%,蔓延度下降了9.26%,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了0.0148、0.0207,斑块密度从1964年的0.0653个/hm^2上升到2015年的0.1073个/hm^2。(3)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影响上。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聚合度、斑块数量、蔓延度的作用上。其中,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红树林面积的侵占,使得红树林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由15%下降到5.25%,红树林由大面积连续集中分布趋向于小面积孤立分散分布。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大量的建设。50年来,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各地类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红树林面积转化成养殖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转化为建筑用地,由此可见,�
- 徐晓然谢跟踪邱彭华
- 关键词:红树林景观破碎化
- 基于3S技术的文昌市铺前镇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与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以海南文昌市铺前镇为小尺度研究对象,在生态环境问题实地调查基础上,运用3S技术与敏感性指数模型,从单一类型和多类型综合两方面进行了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当前存在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气象灾害、特殊生境5大生态环境敏感性类型;(2)在单一类型生态环境敏感性中,土壤侵蚀敏感性较突出,其极度、高度和中度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1%、56.54%和41.25%,其中,极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南部;土地沙化敏感性共分不敏感、轻度和中度敏感3个级别,其中,中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5.68%,集中分布于镇域东部滨海地带;土地盐渍化敏感性共有4个敏感级,其中,中度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镇域西部与北部滨海地带;气象灾害敏感性共分5个敏感级,其中,中度以上敏感区均分布于镇域西南部珠溪河入海口北岸;生境敏感性仅有不敏感和中度敏感2个级别,其中,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镇域西部红树林区;(3)多类型生态环境综合敏感性指数共分不敏感、轻度敏感与中度敏感3个级别,其中,中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西部沿海地带;(4)中度及以上敏感性分布区意味着其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在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应受到必要关注和重视。文章为铺前镇合理布局城镇、防治生态环境指供了有益指导。
- 邱彭华杜娜曹瑞徐颂军谢跟踪符英
- 关键词:生态环境敏感性
- 广东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多尺度影响被引量:16
- 2007年
- 从微观和中观尺度探讨了广东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对区内植物生态和景观生态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1)10个样地的植物生态影响度指数有3个为一般级,5个为较严重级,1个为严重级,1个属极严重级。全区平均植物生态影响度指数呈较严重级。这表明旅游开发已给保护区的植物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旅游开发与活动对植物生态的影响在游径两侧和景点、服务点周围2—4m范围内较显著,4—6m范围有一定程度影响,但6m以外的区域影响较小。处于多条通道交叉处的三角区,近通道的植物生态影响度指数值较中央区的影响值大,影响曲线呈双峰型;(3)不同景观类型的植物受旅游影响的强度和范围不一样。影响强度的变化总趋势为:山地草甸〉山地灌丛〉森林景观,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沟谷雨林,人工林〉天然林;(4)植物生态影响指标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从旅游活动对保护区植物的负面影响来看,阴生种数量、乔灌幼苗量、凋落层厚度、物种多样性指数4个指标具有较好的表征作用,草本层盖度表征作用不太好;(5)景观生态指标值和影响度指数显示旅游工程建设和森林工程对景观破坏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林木间伐、修路及建筑选址、配色、数量控制等方面;(6)从景观生态影响水平看,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受到的影响较大;就景观生态受影响难易程度而言,服务区南侧、喃呒山等地是区内景观生态敏感地带,服务区、喃呒庙、瓶身阁等旅游景点或设施具有较强的景观醒目度;(7)多指标定量化评价指数具有较好的环境预警作用,能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者提供有用的环境生态信息,似便及时做出科学决策。
- 徐颂军邱彭华谢跟踪刘浩胡碧燕
-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观生态
- 海南岛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生态环境特征、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程度在不同地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生态功能区的研究过程.其目的是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资源合理利用和工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信息和管理手段.本文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运用生态学理论和区划理论以及GIS技术手段,通过分析海南岛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海南岛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揭示其区域分异规律.在此基础上,将海南岛划分为3个生态区、10个生态亚区和38个生态功能区,为海南岛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目标、措施的确定以及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
- 谢跟踪邱彭华谌永生
- 关键词: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 人工次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广州南沙区万顷沙湿地为例
- 邱彭华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珠江口人工次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压力分析
- <正>生态系统健康是其自身内在特性和外在健康压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外在健康压力通常理解为来自各个方面的对生态系统健康产生影响的'干扰'。因此,对生态系统健康压力分析本质上即是对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种不同干扰的综合分析与诊...
- 邱彭华
- 关键词:珠江口
- 文献传递
- 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物种多样性与空间分布格局被引量:25
- 2017年
- 红树林是海岸的特有植被类型,研究其物种多样性与空间分布,对红树林的恢复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为典型案例,采用遥感影像解译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红树林物种多样性、群落特征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南沙湿地公园红树林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与之纬度相近的红树林群落;(2)以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黄槿Hibiscus tiliaceus L.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为优势种;(3)主要的群落类型为无瓣海桑群落、黄槿群落和芦苇群落等3种,总面积百分比达86.72%,无瓣海桑群落和黄槿群落面积占比分别为41.13%和36.44%,成为红树林的绝对优势群落;(4)红树林群落在空间上呈聚集态分布,聚集度最高的是无瓣海桑群落,其次是黄槿群落,面积占比最低的是木榄群落;(5)引进种无瓣海桑,发展态势好,抑制了乡土种红树植物生长。建议扩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Forsk.)Vierh.、桐花树和秋茄Kandelia candel(L.)Druce.,扩大其斑块面积,以提升乡土红树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达到有效保护红树林的目的。
- 邱霓徐颂军邱彭华宋焱牛安逸许观嫦
- 关键词:红树林物种多样性
- 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理论探讨被引量:39
- 2004年
- 指出现代景观生态规划思想有着独特的新颖的解决旅游环境问题的思维范式,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与传统旅游地旅游规划既有相同点但又明显优于后者.在旅游学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旅游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融合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以充实现有的旅游规划理论.
- 邱彭华
- 关键词: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
- 不同群体旅游者对海南省旅游景区选择类型的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海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不同旅游景区已经呈现各自特色,为了了解不同旅游者所喜欢的景区种类,本文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群体的旅游者所选择的旅游景区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社会特征的旅游群体对海南省旅游景区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差异。
- 彭聪林波陈春福王瑾邱彭华栗伟
- 关键词:旅游景区
- 海口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22
- 2014年
- 在深入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基础上,对单项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进行改进,引入信息熵和缓冲区梯度带法,提出了自然生态影响度的土地利用变化程度的概念、含义,并构建计算模型。对海口市南渡江东岸海岸带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991-2010年间建设用地增长最为明显,耕地面积减少量最大;信息熵持续增加,表明均衡度增加,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各经济产业所需的职能土地类型已逐渐产生,区域发展逐渐走向成熟;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指数能有效衡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剧烈程度,而且能够测算这种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小,1991-2010年间偏离自然生态方向、较强变化以上的区域占总面积的20.60%,与耕地、林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以及林地转变为园地区域重合;趋向自然生态方向、较强变化以上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2.42%;东岸海岸带受城市梯度辐射和开发区、大学城飞地影响,同时也受农业比较利益和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影响。东寨港红树林面积略微减小,受城市化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分层次、多种算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分析综合型海岸带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 王德智邱彭华方源敏李颖
- 关键词:海岸带信息熵梯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