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阳

作品数:6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中介
  • 2篇惊恐
  • 2篇惊恐障碍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学
  • 1篇应激
  • 1篇症状
  • 1篇中介效应
  • 1篇中介作用
  • 1篇认知干预
  • 1篇少年
  • 1篇社交焦虑
  • 1篇社交焦虑障碍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虐待
  • 1篇青少年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特点
  • 1篇人格特质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虹口区...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邵阳
  • 3篇王振
  • 2篇谢斌
  • 1篇陈珏
  • 1篇仇剑崟
  • 1篇王兰兰
  • 1篇黄乐萍
  • 1篇朱益
  • 1篇乔屹
  • 1篇刘强
  • 1篇张明岛
  • 1篇王勇
  • 1篇许婷婷

传媒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激感受在人格特质与惊恐障碍症状间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应激感受、人格特质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症状的关系,并检验应激感受在不同的人格特质中与PD症状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诊断标准的PD患者55例,采用大五人格量表(NEO Five-Factor Inventory,NEO-FFI)测量患者的人格特质,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PDSS)测量患者的PD症状严重程度,用应激感受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测量患者的应激感受水平。结果·NEO-FFI中神经质、宜人性分量表得分以及PSS得分与PDSS总分均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79(P=0.004)、r=-0.420(P=0.001)、r=0.330(P=0.014);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应激感受完全中介了宜人性对PD症状的影响,中介效应为32.43%。结论·人格特质中神经质可能与PD症状呈正相关,宜人性可能与PD症状呈负相关,应激感受在宜人性与PD症状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
杨晨刘希童许婷婷王佩刘强王勇朱益陈珏王兰兰仇剑崟王振邵阳
关键词:惊恐障碍人格特质中介作用
惊恐障碍与童年创伤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常见的、反复且不可预测的精神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随着社会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PD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其在全球疾病负担中的比重也不断攀升。近年来,关于童年创伤与PD关系的研究日渐增多,涉及身体或情感虐待、身体或情感忽视、性虐待、家庭功能失调等多个方面的创伤对PD的影响;其中,童年期的分离焦虑可作为PD的一个预测因子与PD紧密相关。该文主要就PD患者童年期的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与父母分离经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杨晨王振邵阳
关键词:惊恐障碍虐待分离焦虑
瑞典大学人格量表在男性青少年暴力违法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男性青少年暴力违法人员的人格特点.方法:方便选取上海未成年人管理教养所的男性青少年违法者,按犯罪类型分为暴力组(n=123)和非暴力组(n=96),同时,方便选取某普通中学的高一、二年级男生181人为普通组.用修改版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来评估暴力攻击行为严重程度,用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wedish University Scales of Personality,SSP)来评估人格特质.比较暴力组与其余两组,以及暴力组内部不同亚组间的人格特质差异.结果:暴力组在SSP的冲动性、兴奋性、语言攻击、身体攻击上得分均高于非暴力组[如,冲动性(55.3±9.8)vs.(52.0±9.6),(52.7±10.7);均P〈0.05].暴力组中儿童期就表现出明显暴力倾向者(n=47)在SSP的怨恨、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上得分均高于青春期后出现暴力行为者(n=76)[(66.4±19.4)vs.(61.2±8.2),(55.7±8.9)vs.(51.0±7.4),(56.5±7.8)vs.(53.2±7.8),均P〈0.05].暴力组SSP的躯体焦虑、兴奋性、不信任、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均与攻击行为严重程度(MOAS分)呈正相关(r=0.14~0.38,均P〈0.001). 结论:暴力违法青少年具有更多的攻击性特质,这一倾向可能与受教育程度以及本身是否有品行问题无关.但暴力违法青少年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
邵阳谢斌乔屹黄乐萍
关键词:青少年暴力人格特点
自我接纳在心理健康和自我差异间的中介效应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差异与自我接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现实-理想自我差异问卷和自我接纳问卷对208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心理健康和自我差异无显著相关(P>0.05),但和心理健康的强迫症状(r=0.139,P<0.05)、人际紧张及敏感(r=0.141,P<0.05)、焦虑(r=0.138,P<0.05)因子显著正相关;(2)心理健康和自我接纳之间显著负相关(r=-0.436,P<0.01);(3)自我差异和自我接纳之间显著负相关(r=-0.288,P<0.01);(4)在自我差异影响心理健康中的强迫症状、人际紧张及敏感和焦虑时,自我接纳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合理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益。
詹清和倪凯德邵阳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我差异中介效应自我接纳
“状态-特质愤怒”理论概念及其临床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10年
邵阳谢斌张明岛
关键词:愤怒情绪临床心理学精神病理学相互作用
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干预及其疗效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9年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加工模式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加工过程中的注意偏向、解释偏向、记忆偏向和事后加工都会引起及强化社交焦虑的症状,且基于这一模式衍生了许多认知干预方式。因此现通过总结目前已有的不同的认知干预方式及其可能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来阐述认知干预的疗效成因,为未来更好地研究及治疗社交焦虑障碍提供思路。
周爽伊邵阳王振
关键词:社交焦虑
共1页<1>
聚类工具0